APP下载

永远不要让别人来定义你自己

2017-03-09RichardBranson

第一财经 2017年3期
关键词:成长型维珍后腿

Richard+Branson

有位朋友在来信中问我,创业初期朝着目标奋斗的时候,有没有人试图拖我的后腿(比如说有没有人利用他们的权力、金钱、知识或职权来阻拦我),当时我的心态如何,又是怎么解决这类问题的。

令人遗憾的是,在生活和商场上,总会有人试图拖你的后腿。做真实的自己、坚定地看准自己的目标很重要。我从来没有让别人来定义我本人或者我的未来,而这也是我成功的关键。

正如维珍(Virgin)这个名字的寓意一样,我们的创始团队第一次成立公司时,大家都是新手。那时的我们不过是一群现学现卖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做事情还有什么“正确”的方式,所以我们也没有走寻常路。

恰恰相反,我们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有时候,我们感觉自己就像努力在仙境里披荆斩棘的爱丽丝一样迷了路,而在往前走的过程中,总有人在取笑我们。有些很有名的企业家说我们是新手,还想排挤我们;有些人打心眼儿里觉得我们注定会失败。不过,凭着一股盲目的热情,我们坚持做了下去。

这种态度让我们的团队最终获得了回报,因为我们意识到,培养商业技能就像学走路一样,它靠的不是什么学习指南,也不是别人告诉你的规则,而是靠不断去做、跌倒后不断爬起来。任何一个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人都知道,失败并不总是坏事,它能让我们学习、成长、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

記得我十几岁的时候,有一次到一家大型出版社去推介把《学生》杂志做大的想法(这本杂志是我的第一个大型创业项目)。我当时想做的已经远远不是一本杂志了,而想把它拓展到各种不同的市场里去。当时我就提出要做其他媒体,比如“学生”丛书、“学生”电视台,甚至“学生”旅行社。可出版社的人当场就笑了起 来!

然而当我们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把生意拓展到这些领域的时候,证明我当时的思考还是有着某种内在逻辑 的。

维珍现在已经创立40多年了,这让我很骄傲,但它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拥抱风险、在实践中学习、理解我们进入的每一个行业,而且通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我们取得了很多突破。最重要的是,我们从来没有让别人来定义我们,也没有让别人来告诉我们维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刚出发的时候我还不明白,原来我们取得成功的原因是我有一种“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我是最近才看到这个词儿的,我的孩子们设立了非营利基金会Big Change,鼓励年轻人不仅要专注于课业的提升,也要专注在现实生活中成长和提升自己。

为了传播这种观念,我的孩子Holly和Sam以及他们的表弟Noah发起了Virgin Strive Challenge,2016年我也加入了挑战赛。我们靠手攀脚蹬,从马特洪峰来到意大利埃特纳火山的顶峰。这次旅程可不仅仅是对体力的挑战,我们这群人都认同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以此团结在一起,共同完成了这一次的行程。简单地说:当你迈出舒适区、实现大胆目标的同时,你自己也获得了成长,而当你和其他人一起实现目标的时候,神奇的改变就会发生。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出伟大的事业,但太多有天赋的人只是害怕失败。他们愿意服从死板老旧的规矩,害怕做事出格。当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初出茅庐的创业者身上时,他们的思维会停滞,生意会不再发展,人也会停止学习。

当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在谨小慎微地做正确的事时,我们维珍集团永远不会按照人们的预期行事,而是会以维珍集团特有的方式行动。我们知道,按照一贯的做法做生意并不能确保成功,世上不存在实现成功的灵丹妙药,任何目标并非只有一条达成路径。

所以我给这位朋友的建议是:永远不要让别人来定义你自己、定义你的未来,而要以发展的心态,从亲身经历中学习、走出属于你自己的路。

相信你会笑到最后。

猜你喜欢

成长型维珍后腿
成长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检验
在创造中生长
——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成长型课程体系初探
找腿
维珍总裁回应中国乘客受辱事件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从金河水务看成长型企业内部管理
五大问题拖改革后腿
创新成长型评价与中职应用文教学
联墨双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