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缺失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7-03-09陈玉涛赵望锋
辛 冲,陈玉涛,赵望锋
(滨州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
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缺失现状与对策分析
辛 冲,陈玉涛,赵望锋
(滨州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
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缺失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分析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缺失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问题成因,进而提出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建设的对策:一是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能力;二是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三是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四是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
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缺失;网络道德行为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学校校园网逐渐普及,网络成为大学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愈来愈高。毋庸置疑,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大学生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面对各种不良的网络信息,无法自控辨别并加以防范抵御,导致网络色情、网络剽窃、网络失信等不道德行为频发。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缺失状况如何?其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建设,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本文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探析。
1 网络道德相关概念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受社会经济关系所支配,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以是非善恶美丑评价为标准,通过自身信仰、社会舆论、传统习俗来协调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1]。道德贯穿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与法律不同,法律具有强制性,而道德则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仰来遵守。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网络道德是指以是非善恶美丑评价为标准,对人们的网络行为进行评判,通过自身信仰、社会舆论、传统习俗来协调网络时空中人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2]。
2 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缺失现状调查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状况,课题组以滨州学院大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于2016年3月~5月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12份,有效率94.2%。调查结果如下。
2.1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特点
2.1.1 上网时间过长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可知,由于校园内无线网络全面覆盖,学生上网非常便利,上网频率较高。在被调查的650名学生中,网龄在10年以上的有86人,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13.2%;5~10年的有378人,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58.2%;5年以下的有186人,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28.6%。随着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电脑逐渐普及,低龄学生过早接触网络,若家长、老师不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就很容易形成网瘾,影响正常学业。此外,学生上网时间过长,网络依赖程度较高。调查发现,每天上网时间长达6小时以上的学生高达82.4%。学生不仅课余时间手机上网,上课时间手机上网现象也非常普遍,甚至有的学生旷课在宿舍玩网络游戏,白天上课精神萎靡,晚上通宵达旦地打游戏,不仅自己荒废了学业,还干扰了宿舍其他成员的正常休息。相比较而言,男生上网频率要高于女生,高年级学生上网频率要高于低年级学生,有的毕业生甚至不参加实习而整日在宿舍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
2.1.2 上网目的多样
学校安装无线网络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更好地学习知识。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娱乐休闲、社交聊天、网上购物、网络营销、消磨时间等活动的比例高达72.6%,只有27.4%的学生利用网络查找各种学习资料以获取信息、提升自身能力。
3 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缺失的表现
3.1 侵犯他人隐私,传播、发布谣言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导致大学生脱离了现实生活中道德规范的约束,道德感与责任感弱化。许多大学生在虚拟网络世界肆意而为、任性而行,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层出不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4.5%的学生承认在网上恶意攻击、谩骂过他人;28.5%的学生承认未经允许随意公开或转发过他人的视频、照片;18.6%的学生参与过“人肉搜索”,私自公开过当事人的隐私。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还比较差,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网络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西方反动思想泛滥,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极易受其蛊惑,传播、发布谣言,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3.2 网络涉黄和网络犯罪
受青春期猎奇心理的影响,大学生浏览黄色网站现象比较普遍。据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可知,有81.7%的学生承认浏览过黄色网站,其中男生占75.8%,女生占5.9%,男生比例远高于女生。此外,通过对高校辅导员的访谈得知,较少比例的学生还出现了网络诈骗(以他人名义进行网络贷款,用于奢侈消费)、加入邪教组织、宣传歪理邪说、网络恋爱纠纷而给对方造成暴力伤害等道德缺失行为。
3.3 剽窃他人研究成果
多数高校规定本科学生毕业必须提交毕业论文。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中80%以上的学生承认,论文并不是独立思考完成的,而是直接在网上下载他人的论文进行拼凑,然后通过论文检测软件检测重复率,反复修改而成的。写作中只重视形式和重复率,对内容的创新性和论文质量要求不高,更有甚者,直接花钱找中介机构代写。近年来,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现象在高校师生中不断出现,严谨、诚信的学术氛围还需要下大气力去营造。
4 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缺失的原因
4.1 大学生自身原因
大学时期正值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意气风发、目标高远,但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全的人格正处于形成阶段,信仰模糊,责任意识薄弱,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导致网络行为道德缺失。此外,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压力与日俱增,遭遇挫折后的情感需要释放,但多数学生不愿主动与老师、家长、同学倾诉或交流,而习惯于依赖虚幻的网络世界,以寻求慰藉、宣泄情感。而网络的虚拟性往往会导致学生放纵自己,引发网络行为道德缺失。
4.2 网络道德教育缺失
首先,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不仅在城市家庭普及,拥有电脑的农村家庭也越来越多。很多父母整日奔波、忙于工作,无暇关注孩子的学业,甚至认为孩子玩手机、玩电脑是解脱自身的极好手段。调查发现,56.4%的学生认为父母在家爱玩手机,自小学开始,父母就允许自己玩手机,而对学生所玩的游戏及上网内容很少关注,也未对学生进行过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相对城市而言,农村教育条件较为滞后,家庭对孩子的网络道德教育更为缺乏。特别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很多孩子过早辍学,混迹于各种网吧、娱乐场所,极易导致网络道德失范,乃至网络犯罪。其次,是高校教育的缺失。目前高校对学生的教育仍未摆脱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网络道德教育专门课程开设得较少,教育模式停留于空洞、呆板的说教,不能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导致学生参与意愿低,效果差。最后,社会教育缺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当前社会思潮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网络在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金钱至上、贪图享乐之风盛行,西方反动势力通过互联网深度渗透意识形态领域,大众传媒舆论导向的媚俗倾向等也都给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4.3 网络监管立法缓慢
目前,我国网络监管立法滞后于网络社会的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导致大学生网络行为放任自由,网络道德失范、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出现。要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单凭道德约束难以实现,从根本上说,还要依靠法律手段。因此,必须加强相关立法,尽快颁布实施网络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对网络开发商、运营商的监管机制,提升校园网络管理队伍素质,切实有效地净化网络环境,从法律层面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5 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建设对策
5.1 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能力
大学生虽已成年,但自我认知能力还比较差,面对各种色情、暴力、诈骗等不良网络信息,难以做出正确判断,并加以抵制,网络道德缺失行为不断发生。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判别能力,使之树立网络道德责任意识,面对纷繁芜杂的网络社会时能够明辨是非,时刻恪守道德规范,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觉抵制网络有害信息的干扰,不触碰网络道德底线。
5.2 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首先,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正确引导学生的网络行为。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网络活动,如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社团、举办网络心理咨询、开展网络道德实践活动等,丰富学生的网络道德知识,提高其网络道德自律能力,促使其自觉抵制各种反动、错误言行,致力于营造文明、安全的网络氛围。其次,要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评判、甄选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内容健康向上的书籍、影视、音乐节目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陶冶学生情操,使其形成自我批判能力和鉴赏能力,不断提高网络道德自觉意识。再次,要加强高校网络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一方面拥有过硬的网络技术能力,能够及时给学生解惑答疑,另一方面能够以良好的道德修养影响学生,从而提升网络道德教育的实践效果[3]。最后,高校还需进一步有效提升网络技术在教学、科研中的应用效率,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5.3 加强政府部门对网络的监管
网络行为具有“数字化”和“虚拟化”的特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很难管理和控制[4]。面对这种状况,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国家强制力震慑,有效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加强对微媒介信息发布者的管控,密切关注网络舆论动态,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另一方面,要强化网络技术监控。政府应加大网络信息技术研发投入,支持科研机构研发网络控制信息技术,加强对网络运营商的管理,能够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筛选、过滤和屏蔽,杜绝垃圾信息进入客户端,以避免大学生受到不良信息侵害[5]。
5.4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作为父母,不仅要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而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6]。家长一要不断提升自身道德水平,切实履行网络道德责任,自觉抵制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二要密切关注孩子网络行为动向,一旦发现孩子有网络道德失范或网络犯罪行为,要及时批评教育,加以纠正,培养孩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三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多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力,让孩子学会正确面对挫折与压力,防止其因压力过大而寻求网络刺激、沉溺网络。
6 结语
面对纷繁芜杂的网络环境,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政府、家庭、社会等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成为宣传和研究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空间。此外,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努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大学生也要加强自身网络道德修养,成为网络道德的倡导者、实践者和示范者。只有多方协同,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工作才能取得实效,才会为大学生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1]羊展文,欧琳宗.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观现状及教育策略[J].梧州学院学报,2016(1):81-85.
[2]卫靖.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原因及其对策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4.
[3]黄明宇,邓艳葵.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养成教育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术论坛,2016(3):168-172.
[4]王弘,张宁.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其对策[J].宿州学院学报,2015(6):111-113.
[5]陈淑娇.微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探析[J].高教论坛,2016(4):7-10.
[6]陈驰.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5(4):53-54.
[责任编辑 靳晓颖]
G417
B
10.13681/j.cnki.cn41-1282/tv.2017.01.026
2016-09-18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缺失现状调查与建设研究(201510449040)。
辛冲(1995-),女,山东烟台人,本科生,主要从事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