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7-03-09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民族小学李显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7期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探究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民族小学 李显艳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建立以体验生活为主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积极寻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结合点,从生活中引入具有发散性、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观察,自主体验,自主交流,初步建立数学思想。

一、导入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端,导入效果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情绪的激发、学习兴趣的培养,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教师可通过设计生活化的导入,如在学习“数一数”时,我从学生所熟知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伸出小手,让学生一起来数一数自己的一只小手有几个手指头,一双手有多少个手指头。这样的导入将学生司空见惯的生活事物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无处不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使学生带着高涨的学习热情与振奋的内心状态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学习中来。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悉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秋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全班38名同学们去秋游,争着要去划船。大船:30元/条,每船限乘6人;小船:24元/条,每船限乘4人”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找规律的重要意义。

四、练习生活化

练习生活化,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行统一是教学的最高准则。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更要关注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材,而是要向生活延伸,将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与解决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在实践应用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们不能只让学生机械地运用几个公式来解决教材上那些单调的习题,而是要将练习与生产生活相结合,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富有生活气息的习题,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水池的容积;又如,学过“人民币”和小数、名数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或商店购物等。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结语:

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来加强理解与记忆,这是强化学生探究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生活化情境探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