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读”诗教学的三种不同境界

2017-03-09浙江省乐成寄宿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7期
关键词:拉特读诗境界

浙江省乐成寄宿中学 吴 敏

钱梦龙先生在点评肖培东老师的一堂课中说到:在“情感”主题的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感知文本内容的必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情感,更好地体会文本内涵的有效措施。肖培东老师在上《山羊兹拉特》一课时,朗读形式多样化,一到精彩之处更是反复品读。读出情感,读出情境,读出思想。他在引导学生进行淋漓尽致的文字品读中,让整堂课充满了语文味,也让“读”这一教学任务真真切切地落到了实处。由此,我想到了之前参加的一次全省诗歌教学比赛,几位授课教师都运用了“读”这一教学手段,可是方式不同,效果也就不一样,展现出来的语文课堂的境界自然也就有高下之分了。

第一层境界:为了“读”而读,“读”仅是课堂环节的连接点。如某老师的《虞美人》《蝶恋花》那堂课,第一遍让学生齐读后,教师问学生比较喜欢哪一首,这一问题没有评价标准,又太笼统,问等于没问;第二遍是让一位学生朗读《蝶恋花》,之后,不做任何点评,接着就问学生词眼是什么;第三次读是在学完《蝶恋花》之后,全班齐读,再小结此诗;第四遍读是在学完《虞美人》之后,让全班学生齐读,然后引入对两位词人的评价。纵观整节课,读仅仅起到了连缀课堂环节的作用,学生并未从读诗中感受到诗歌的情感。此为“读”诗教学的第一层境界。

第二层境界:为了体悟情感而“读”,“读”是体悟情感的途径。如陈老师的《啊,船长,我的船长呦》这堂课,整个教学流程可谓是“读”贯穿始末,他第一遍让一位学生读,之后请这位学生谈谈读诗的感受,并问该生“这首诗是怎么样的一种感情”?学生就有说“哀悼之情的”,也有说“沉重之情”的,然后指出每节诗歌的最后那一句反复的诗句,读该句时应该要读出不同的情感,那怎样才能读出不同呢,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然后请同学说这三个地方有何不同,学生就说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第一次是失望,第二次是伤心,第三次是心痛到没办法了,也有同学说第一段感情是悲怆的,第二段感情是无法接受、怀疑,第三次是相信了,接受了这一事实,接下来老师就问该生“那应该怎么念?”学生就读了一遍,这一遍的读比上面几次的朗读都好,因为学生的掌声说明了一切,在读中体会到的情感,比任何说教都来得直接,印象也更为深刻。老师做得更好的一点是,经过师生的这样一番点评探讨之后,他又不失时机地再请原先第一位朗读的同学站起来再来读读原先读时情感把握不够准确的几个地方,这就是给学生一个提高的机会,水到渠成的指导让学生接受起来更加轻松自然。

语文课堂通过朗读搭建起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

第三层境界:为了感知文本的内涵,通过“读”悟得真谛。洪老师的《啊,船长,我的船长呦》,我认为是这次听课活动中,就“读”诗这种教学手段来说,做得最好的一位。我选取她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来说,她在分析诗歌的情感时,先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让学生在读诗之前先有一个情感的酝酿过程,与此同时,也让学生们感受到诗歌的朗读应该是有情感的,然后,请个别学生分节来读,读完之后,老师问学生:听了同学的朗读之后,体会到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悲痛”。老师再问朗读第一节诗的学生:你在读的时候有没有体会到悲痛?学生说“有”,老师再问“为什么会是悲痛的?”学生就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然后老师总结学生的理解说“那欢呼的场面应该是喜,这位同学已经体会到悲喜对比的不同情感,用喜来衬悲,更凸现了悲,所以他在读诗时要传达出那种悲伤的情感”;然后老师再请第二位朗读的学生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知道了应该怎样去读诗,而且诗歌内容在不知不觉中也得到了理解,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更提升了同学们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在请第三位同学回答的时候,老师改变了提问的方式,她说“我们听出你在读的时候总体上声音是比较低沉的,你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处理呢?”学生就回答说“因为情感比较悲痛,所以就读得低沉”我觉得她这一问,问得巧妙,问得有价值,它让学生知道了悲痛的情感应该要用低沉的声音去演绎。紧接着全班齐读,之后,老师还作了朗读的理论指导,她说“在读诗的过程中,情感的传达要从语气、语速、语调这三方面加以把握,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传达出的情感是不一样的,然后请学生听录音朗读,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从这三个方面来体会诗歌的朗读方法和技巧。这样一种教学流程的设计,我认为老师是很下功夫的,她首先让学生读,然后问学生体会到怎样的情感,再问学生这样的情感你读出来了没有,体会到了没有,又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读,明白了之后,再次朗读,并且还从理论上给予指导。这样一堂课下来,感觉学生是很有收获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不是简单的为读而读,也不是忽略诗歌教学本身的特点而空谈内容情感。

肖培东老师在他的优秀课例《山羊兹拉特》一课中对于几个“咩”字的朗读处理就非常到位:在充分营造了课堂的氛围之后,老师就引导学生和他一起朗读这段对话:

师(读):如果大雪仍继续这样下的话,我们可能要在这儿待几天。

生(读):咩——(很温暖,充满安慰)

师(读):你最好说得更明白些。

生(读):咩——咩——(急促)

师(读):你是说,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是吗?

生(读):咩——(欢乐,幸福)

再对比《斑羚飞渡》中的一处“咩”字的朗读,感受两处情感的不同。镰刀头羊和兹拉特,他们都遭受了灾难,但是前者的“咩”因为面对着的是死亡、万丈深渊,还有猎人乌黑的枪管,所以它的“咩”应该读出的是悲壮、悲怆;而后者山羊兹拉特面对的是一个贫穷却充满爱心和信任的世界,所以它的“咩”应该读出柔和的颤音,里面包含的是希望和爱!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更是解读诗词的一种方式。但读诗不仅仅是为了“读”而读,而是通过“读”去理解诗词的内容,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时,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优秀的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去反思“为什么要这样读”的能力,进而从感性体悟上升到理性的思考。让他们真正地走进诗词的世界,在“读”中去感受诗词的“美”。

猜你喜欢

拉特读诗境界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动车上的端午读诗会
品“境界”
穿 梭
慎独的境界
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如读诗笑三遍
当梦想被按下了暂停键
跌落·升腾·激荡
“人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