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最新诊断标准对自闭症幼儿社交训练的启发
2017-03-09上海市儿童福利院肖福芳
上海市儿童福利院 邵 萍 肖福芳
一、前言
自闭症患者的诊断工作,各国大都参照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写《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 DSM)与国际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手册》(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 ICD)诊断标准。2013年5月18日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发布《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对自闭症患者的定义、分类、领域、诊断特征等做很大修订,这些修订不仅影响自闭症幼儿的诊断,也给他们的教育训练带来系列影响。
本文先介绍DSM-5对自闭症幼儿的诊断新标准,然后从一名自闭症幼儿早期教育训练教师的视角,思考新诊断标准给实践工作带来的启发。
二、DSM-5自闭症诊断标准的新改变
DSM-5与DSM-4最大不同是,DSM-4在诊断时更多依赖症状,而DSM-5更多从病因出发。这些改变与神经科学研究推进有关,科学家让我们看到自闭症背后的神经问题。在DSM-5诊断里,可看到这些科学成果的影响。DSM-5诊断标准由三项标准变成两项,取消语言交流障碍类目,强化社会交往和刻板方式相关类目。
三、自闭症诊断新标准带来的思考
新标准契合我们在日常训练中积累一些经验资料。首先是自闭症幼儿的语言能力。大部分自闭症幼儿有语言障碍,但总有一定比例幼儿,他
们会说话,也能与人维持一段时间交流,也可通过语言来玩扮演游戏,但在整个过程中,他们的眼神、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交流明显存在问题。DSM-5中,取消语言交流障碍类目,而强调社会交往缺损中非语言交流,与我们的经验资料一致。
DSM-5新标准也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自闭症幼儿。在生活训练中,他们经常会呈现拒绝和执拗行为,如在饮食上拒绝改变,强烈偏食,或正常分贝下,经常护着耳朵。DSM-5让我们看到,其实他们存在感觉输入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问题。他们的行为表明不能忍受,而不是不愿意配合。
因而,DSM-5中自闭症诊断新标准,让我们更多从病因角度理解自闭症患儿,更重要是我们可参照新标准,重新反思教学训练设计与实施。
四、新标准对自闭症幼儿社交训练课程的启发
新标准提升了社会交往课程重要性。笔者与同事一起反思和改进社会交往课程设置,从每周一堂社交训练课变成每天一堂,并为家长提供每周一次培训课,以帮助家长在家庭中继续训练内容。其次在新标准启发下,在三个维度改进和拓展教学设计方案。下面结合具体教学设计案例,示范改进和拓展思路。
(一)针对社交情感互动缺陷的教学设计
修改教学目标,聚焦社交互动。以抛接球教学活动为例,从训练抛接球运动能力,改为训练在活动中与他人互动能力
(二)针对非语言行为交流缺陷的教学设计
加强对语言前技能中眼神、手势、肢体语言的训练。
(三)针对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缺陷的教学设计
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是社会交往能力中较高层次的要求。首先幼儿要学习与人互动,与人协同合作。在不断的互动中,发展出伙伴关系。
五、问题与讨论
在新标准下,我们对社交训练课的目标内容都进行了改进,并通过评估对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同时发现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习惯于依赖语言,过分注重训练结果的达成,而忽略了幼儿在训练过程中主动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二是课程教学成果向日常生活转化,真正提高实际生活中的社会交往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模拟生活场景还是有不足的,在实际生活中有更多变化。
本文主要立足于新标准的启发与社交训练教案设计准备工作,比较粗浅。这项探究的后期目标是,在课题研究框架下,进一步探究新标准对自闭症幼儿社会交往训练课程的影响。期望能针对自闭症幼儿的核心障碍,有效地推进康复训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