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研究热点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17-03-09李文杰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0062

关键词:医养热点图谱

李文杰(华东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0062)

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研究热点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李文杰
(华东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0062)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研究领域涌现大量研究成果。利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全库的1509篇长期照护文献题录进行分析,进行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的可视化展示。目前研究者基于多种学科视角对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展开研究,形成了“医疗保险对长期护理支持”、“发达国家和地区长期照护经验和启示”、“长期照护资源整合和模式”、“医疗层面的长期护理发展”四个研究热点,未来长期护理保险建制和医养结合模式等会是研究前沿和趋势。

老年人;长期照护;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和分析主要基于知识图谱,利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将某个领域知识脉络进行分析和展示[3]。Citespace 软件是国际主流的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之一,它采用一种适于多元、分时、动态的复杂网络分析,绘制领域发展的知识图谱,直接地展现某知识领域的信息全景,识别某一科学领域中的关键文献、热点研究和前沿方向[4]。CiteSpace软件工具也能够利用分时动态的可视化图谱形象地展示出科学知识的宏观结构及其发展脉络[5]。CiteSpace 知识图谱的绘制主要依据是聚类模块性指数Q值和聚类轮廓性指数S值,需要研究者适当地进行时区选择、阈值选择、剪枝选择和功能选择,通过不断调整设置并根据图谱聚类效果进行多次绘制选择[5]。CiteSpace提供了合作图谱、共现图谱、共引图谱等多种功能图谱选择,此外还有突现词探测等功能,能够提供聚类视图、时间线视图和时区视图等多种可视化方式[6]。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导出的1509条文献及其题录信息进行作者和机构分析,以了解不同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在长期照护领域中的影响力及相互合作关系;利用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生成高频关键词网络知识图谱,按照时间顺序的遍历,展示长期照护研究热点的演进过程;通过对关键词突现性检测,进行研究前沿和未来研究趋势分析。通过绘制高频关键词的聚类视图、时间线视图等知识图谱,以实现对老年人长期照护研究热点领域和研究前沿的可视化展示。

二、分析结果与可视化

(一)时区分布与研究力量分析

从检索文献的分布图来看,老年人长期照护研究文献大致有三个发展阶段,参见图1。2005年以前发文量较少,而且文献增加速度缓慢;2005年以后,文献量开始急剧增加,并在2010年突破百篇;2010年后相关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研究文献大量出现。其中,最早的相关文献出现在《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1984年第4期,篇名是《急救医院必须承担长期护理工作》,作者为Campion E W,汤爱民、肖鹏翻译,该文章主要探索美国80年代医院如何提供社会服务和长期护理问题[7],该经验介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随着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长期照护的研究也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进入。本次主题检索共检索到2 337名研究者(其中第一作者1 365名)、1 313个研究单位。利用Citespace生成高频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的可视化图谱,对2005年以来高频研究者和研究机构进一步进行共现分析,可以进一步分析研究者与研究机构分布的一致性,以及其在老年人长期照护研究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力。为最大限度地避免漏掉作者和机构信息,适当扩大时间跨度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在CiteSpace的参数设置中时间跨度选择“2005-2015”,每个时间切片的跨度为 1年,节点类型选择“Author”和“Institution”以便获取作者与机构共现混合网络视图,仅保留每个时间切片内发文频次排前50 的核心机构及所属作者群,选择TopN的阈值设定办法(N=50)和最小生成树算法(Minimum Spanning Tree),以1年为切片,生成混合共现网络。运行软件后获得包含479个节点和269条连线的作者与机构混合共现网络(如图2所示)。图2中节点上的标签代表作者或机构,圆圈的颜色反映发文时间,颜色越浅发文时间越近,节点的直径与作者或机构的发文量成正相关,节点间连线的粗细反映两者间合作关系的强弱。

从研究者情况看,高频次的研究者与节点文献具有一致性,这些研究者的成果被引程度较高,部分研究者还有相关研究著作和其他报纸文献资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在老年人长期照护研究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力。

从研究力量的分布来看,大学、研究院(所)等机构发文数量较多,也有老年福利机构、民政部门工作者进行相关研究探索。长期照护研究的重要力量还是在高校、研究院(所)等学术领域,老年机构和基层老龄部门的研究力量比较缺乏。高频作者分布在研究机构、高校、政府老龄部门以及养老组织中,范围和分布都比较广泛。

从学科范围来看,文献量较大的学科有保险学、临床医学、政治学、社会学、统计学、人口学、经济管理等学科,可见老年人长期照护不仅是满足社会养老需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也是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加快社会建设、让社会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的需要,其研究会对国民经济的多个层面产生影响。

(二)研究热点及其路径演化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可以分析关键词的出现频次、突现率等信息,以分析不同时间段的热点主题和热点的变化趋势,其中,Citespace的时间线功能能够实现研究热点随着时间演变的可视化。通过时间线图看出高中心性的关键词出现在不同年份节点上的信息,外部年轮的大小表示具有高中心性的关键词节点,中心性越高的节点对其他节点的影响越大,在整个图谱中越占据重要地位,某一时区中关键词越密集,说明这一时间段成果越多,该领域处于繁荣时期。图3是老年人长期照护主题演变的时间线,展示了该研究主题的发展。结合聚类簇和时间遍历可见,国内关于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研究范围和涉及领域不断扩大,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渐受到社会关注的过程。

以5年为单位进行时间线图谱的比较,进一步分析研究热点随时间的演进和变化发现,2005年时间分区以前,形成18个大小不同的聚类,“长期照料”、“社区服务”、“老龄化”等都是较高频的聚类中心,老年人长期照料主题已经进入研究视野,但主要围绕在医学和护理学领域展开研究。这一阶段“护理保险”虽然已经出现在医疗保险、护理研究领域,但还未形成较高的向心度,与聚类中心较远。在2005年到2010年时间分区下,这一阶段“长期照料”开始作为主要的聚类中心,但“护理保险”、“长期护理”等关键词开始在新的聚类中出现,多主题热点逐步呈现,但是,整体上来看,高质量的研究文献还较少,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刚刚凸显,热点初步形成还没有引起社会研究的足够关注。到2010年至2015年时,老年人长期照护研究发文数量急剧增加,文献质量迅速提高,形成了大量研究积累。随着全社会对失能、失智老人的长期护理和生活照料的持续关注和研究[8],这一阶段出现了学术用语的变迁,“长期照料”和“长期护理”的概念逐渐被更具综合色彩的“长期照护”所取代,长期照护用语和概念得到进一步认同。这些聚类主题的演变也可以通过结合CNKI文献题录资料进行综合验证和进一步分析,参见表1。

通常利用高频关键词的聚类来分析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中心性越高的关键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通过该关键词展开的研究较多[4]。在Citespace软件中选取topN(N=50)的阈值设定方法,以1年为切片,选择使用最小生成树算法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生成1984年到2015年高频关键词的聚类视图,见图4。图中年轮的大小表示聚类的情况,年轮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年份,出现频次越多,节点越大。从图4高频关键词的聚类情况来看,共有21个聚类,876个节点,1 118条连线,密度为0.002 9,“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老人”以及“长期照护”这些关键词都出现在聚类中心,并表现出很高的向心性。通过Citespce的network summary功能,并对关键词逐一进行语义分析可以发现,在21个聚类中,#0、#2、#4、#7为主要聚类,这四个主要的聚类所反映的研究主题就是当前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研究热点。

注:本表根据Citespace软件分析数据和CNKI数据库资料整理

聚类#0的关键词时间都较远,主要包含:护理保险(1995)、护理费用(1986)、医疗保险(1998)、商业保险(2001)、家庭护理(1986)、给付方式(2006)、给付期(1999)、护理保险制度(2009)、养老保险(1998)、保险模式(2008)、保险费率(1999)、保险给付(1998)等关键词。这类研究可以认为是长期护理保险概念形成共识之前,医疗保险如何为老年长期护理产生的经济风险提供应对方案,主要研究包括如何将老年长期医疗护理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解决住院外的老年人长期护理的经济负担、专业护理问题,增强现有医疗保险体系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减少社会性病床的同时增加门诊医疗保险对长期护理的对策[9-11]。

聚类#2包含:长期护理保险(2005)、长期护理(2004)、长期照护(1995)、老年人(2001)、人口老龄化(2004)、老龄化(2005)、老年护理(1986)、社区护理(2001)、社会保障(2008)、护理服务(2010)、养老服务(2008)、老龄人口(2002)、福利多元主义(2013)、需求分析(2007)等关键词。这类研究主要是对德国、日本、韩国以及台湾等先进国家和地区的长期护理保险及长照实践的经验介绍和制度分析,基于这些经验和启示对我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长期照护体系展开的思考和研究,研究内容涉及我国长期照护保险还是津贴的路径选择,保险费的征缴与发放,长期照护立法与体系构建等[12-15]。

聚类#4包含:机构养老(2006)、长期照护保险(2013)、失能老年人(2013)、失能老人(2009)、养老机构(2012)、养老服务机构(2005)、养老模式(2014)、长期照护服务(2013)、老年福利(2007)、社会支持(2014)、家庭养老(2000)、医养结合(2014)、家庭照料者(2014)等关键词。该研究热点主要是基于社会化养老体系建设背景下展开的探索,结合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制度模式探索如何进行长期照护的体系构建,具体包括资金来源、资源整合、服务递送、质量监控等方面的内容,[2,16-17]这一类研究更贴近目前政府和社会各界探索的主流。

聚类#7包含:生活质量(2008)、护理需求(2009)、卫生服务(1996)、护理院(1991)、居家护理(2010)、生活自理能力(2013)、护理干预(2011)、医疗机构(1999)、长期护理模式(2009)、专业护理(2001)等关键词。这一类研究主要是基于医疗护理视角的展开的专业研究,围绕如何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供给、专业护理对家庭和社区的支持等[18-20],该热点领域的文献出处多来自医学类期刊。

(三)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分析

通过分析关键词进入研究中心和退出研究中心的时间跨度,来判断一个关键词所代表的热点和趋势。利用关键词突现率探测,得到前20位的高突现词汇,如下表2所示。如,表中“长期照料”关键词,其突现度为6.8507,时间跨度是2002-2010,即说明2002年到2010年间处于学界关注的重点领域,2010年后渐渐不被关注。所以,那些进入研究中心时间晚且到2015年末尚未结束的关键词就代表了本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和趋势,如,关键词“医养结合”突现强度为10.706 1,时间跨度为2014-2015,2014年进入研究中心领域,未来尚有很大的关注度和研究空间。

结合前文分析可以看出,虽然老年人长期照护研究领域研究热点业已形成,但仍有代表研究前沿的关键词不断出现,如医养结合(2014)、家庭照顾者(2014)、失能老人(2013)、长期护理保险(2013)等高膨胀率的关键词出现。以“医养结合”关键词为例,2011年检索为1篇,2012年检索为2篇,2013年检索为18篇,2014年检索为93篇,关键词在2014年呈现高膨胀性,未来一段时期将会形成一个新的强聚类中心。同样,长期护理保险也表现出相似的膨胀特征。从社会环境来看,今后一段时期,增设长期护理保险和构建医养融合制度框架将是我国政府努力的重点,所以,可以判断长期护理保险建制研究和医养结合模式研究将是未来的两大研究趋势。随着高龄化的进程,失智失能老人持续增加,围绕如何应对长期护理风险、满足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展开对长期护理保险如何建制问题进行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涉及制度路径、建制成本、资金缴付、PPP微利企业等社会经济的很多方面,未来研究者会针对制度细节持续进行研究和讨论。由于制度还处于设计初期,缺少一些具体的实际操作性的路径[21],所以,未来研究会继续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经验,围绕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开展包括制度顶层设计、试点、合理引入社会和市场力量、家庭照护责任和护理方式选择、等方面的探索[22-23]。

资料来源:根据Citespace软件关键词突现检测结果整理。

医疗、护理、康复等服务是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医养融合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模式,得到全社会从上到下的关注,极大地促进了该主题研究。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能满足老年人对健康与养老的需求,降低老年人群的经济风险,在服务的连续性与经济性上有突出优势[24]。现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索,主要从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方面展开,强调医疗卫生对养老服务的支持,增强和提升城乡各类医养机构的服务功能,拓展专业医疗服务项目的可及性,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使老年人能够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得到适宜的、持续的医疗和养老服务[25-26]。但是,目前医养结合的实践受到行政体制和部门间分割的约束[22],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序列未形成,医养资源整合模式待拓展等问题[27],需要研究者在未来一段时期持续展开探索。

除长期护理保险和医养结合外,家庭照顾者、喘息服务等研究也是长期照护研究的重要领域。这些领域既是当前的研究前沿,也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研究趋势,这些研究领域即使在西方相关研究进程中也属于前沿热点,所以尚不能定论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主题研究已经到达研究成熟期。

三、结论与思考

本研究利用 CiteSpace工具对CNKI数据库全库相关文献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绘制相关知识图谱,分析了研究力量、主题演变、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和研究趋势等,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其一,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研究的主要研究力量在学术领域,以高校和研究院(所)等机构为主,来自养老服务机构和政府机构(民政、街道、社区等)的研究较少。研究围绕老年人照护需求和失能风险展开,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多个领域,未来研究应该多吸引来自实践部门的参与,才能探索更优化的长期照护模式和具体方案。

其二,当前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研究热点已经形成,主要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背景下,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对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的思考;也有从社会资源整合角度的方案探索;还有基于医疗护理专业视角的护理研究。未来国内研究还会围绕这些研究热点及领域持续挖掘,在更微观层面和具体项目上展开研究。

其三,老年长期照护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长期护理保险、医养结合、喘息服务等方面,这些研究前沿也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为CNKI数据库,数据选取虽然全面但是也存在文献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未来研究有必要对CSSCI文献进行单独研究,将重要文献进行集中梳理,并且可以与WOS数据库进行国际比较研究,以探寻研究前沿。此外,在研究热点部分,根据关键词的出现频数和中介中心度来确定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值得进一步探讨;Citespace工具图谱设定时,阈值的选择具有主观性,尤其是对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边缘散点” 影响较大[28],未来研究可以综合使用可视化工具,运用更多元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更深入地挖掘出数据中隐含的信息,相互验证以保证结果的客观性。

[1]娄方丽,尚少梅.“Long-term care”概念辨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2):2035-2037.

[2]林 艳,党俊武,裴晓梅,等.为什么要在中国构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J].人口与发展,2009(4):52-64.

[3]Chen C. Hindsight, insight, and foresight: a multi-level structural variation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a scientific field[J].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2013(6):619-640.

[4]Ding W, Chen C. Dynamic topic detection and tracking: A comparison of HDP, C-word, and cocitation methods[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65(10):2084-2097.

[5]陈 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6]侯剑华,胡志刚.CiteSpace软件应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现代情报,2013(4):99-103.

[7]Campion E. W.,汤爱民,肖 鹏.急救医院必须承担长期护理工作[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1984(4):24-27.

[8]尹尚菁,杜 鹏.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现状及趋势研究[J].人口学刊,2012(2):49-56.

[9]聂 莉.门诊医疗保险制度执行中的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2):51-52.

[10]朱铭来,贾清显.我国老年长期护理需求测算及保障模式选择[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7):32-38.

[11]吴振方.医疗保险与医疗经济:医疗、护理成为主导产业的条件[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2001(2):84-87.

[12]郝君富,李心愉.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经济影响与启示[J].人口学刊,2014(2):104-112.

[13]胡宏伟,李佳怿,汤爱学.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背景、框架、评价与启示[J].人口与社会,2016(1):94-103.

[14]施巍巍.发达国家破解老年长期照护难点带给我们的启示[J].西北人口,2013(4):105-109.

[15]荆涛.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J].保险研究,2010(4):77-82.

[16]吴 蓓,徐 勤.城市社区长期照料体系的现状与问题:以上海为例[J].人口研究,2007(3):61-70.

[17]姜向群,刘妮娜.老年人长期照料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4(1):16-23.

[18]谢 红,王志稳,侯 淑,等.我国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其长期护理服务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4-16.

[19]田 申.我国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要与利用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1):71-73.

[20]张 希,戴付敏,Maryanne Welch. 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及持续专业服务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4):7121-7123.

[21]方宏伟.养老服务业推进医养融合的路径选择[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9):83-86.

[22]张晓杰.医养结合养老创新的逻辑、瓶颈与政策选择[J].西北人口,2016(1):105-111.

[23]韩 丽.中国老年人护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来自CLHLS数据的实证[J].社会保障研究,2015(1):45-51.

[24]耿爱生.养老模式的变革取向:“医养结合”及其实现[J].贵州社会科学,2015(9):101-107.

[25]刘清发,孙瑞玲.嵌入性视角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初探[J].西北人口,2014(6):94-97.

[26]邵德兴.医养护一体化健康养老模式探析:以上海市佘山镇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4(6):87-92.

[27]赵晓芳.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兰州学刊,2014(9):129-136.

[28]罗晓梅,黄鲁成,王 凯.基于CiteSpace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6):142-145.

(责任编辑 王婷婷)

2016-09-20

李文杰(1986-),男,河南省驻马店市人,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老年社会保障研究。

D669.6

A

10.3963/j.issn.1671-6477.2017.02.0012

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社区基本养老服务可及性研究”(G03110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未来十年我国城市老年人口居家养老保障体系研究”(12&ZD212)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中国学术期刊

总库(CNKI)为对象,采用主题检索的方式对全库进行检索。国内长期照护(long-term care,LTC)的研究中存在“长期照护”、“长期护理”与“长期照料”等词汇并存与概念交叉的现象[1-2],所以将检索式设定为:发表时间 between (1979-01-01,2015-12-31 and 主题=长期照护 or 主题=长期护理 or 主题=长期照料)(精确匹配)。通过检索,共得到1 963篇文献,其中学位论文207篇(硕士学位论文228篇、博士学位论文27篇),CSSCI来源期刊181篇,其它期刊论文1 224篇,会议论文94篇(国内会议论文63篇、国际会议论文31篇),重要报纸文献299篇。根据检索要求,构建了确定的检索表达式,基本实现了对目标文献的查全查准。全部文献的时间、数量与来源的分布见下图1。在1 963篇文献中,去除重复收录文献、没有关键词的报纸文献以及其它非研究型文献,最终确定了有效的1 509篇文献为研究对象。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研究。老年人长期照护涉及生活长期照料、健康康复、长期护理等养老服务内容,属于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护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层面的研究问题,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有不同角度的探索。国内学者围绕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展开多方面研究,既有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和地区长期照护经验对本国照护制度的设计思考,也有大量基于医学护理实践和民政工作实践进行的模式和方法探索,也有围绕现有照护资源和服务的整合研究。国内研究时间跨度较短,研究尚处于积累时期,宏观上把握和综述该领域发展的文献还比较少,已有文献少有涉及文献计量和主题演变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厘清老年人长期照护领域发展脉络及其研究热点,梳理该主题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题录信息进行梳理和挖掘,综合利用研究者和机构共现、关键词共现聚类、膨胀词探测等方法,探究老年长期照护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以及研究前沿,以期为更深入地研究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

猜你喜欢

医养热点图谱
热点
医养当兴
绘一张成长图谱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
医养结合 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