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域中的普通话语音及规范辨正
——评《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实务》
2017-03-09王慧菊
王慧菊
信息化时代,信息交流的准确、畅达,依赖于统一、规范、标准的语言、语音系统。作为我国社会、文化、经济、生产活动中语言交流的重要手段,普通话承载了这样的功能。语言文字能力凸显了人的文化素质,能说、会说标准的普通话,可以消除地方方言带来的交流障碍,提升社会活动的效率和生活的品质,使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交流更加顺畅。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强国必须强语,强语助力强国。推广普通话关系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关系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凝聚力,是增进民族间、地区间交往,促进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力推广和使用普通话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是体现公民的国家意识、主权意识、法制意识、文明意识、现代意识的重要标准和尺度。
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法,是信息时代人机对话的重要路径。推广普通话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围绕国家的推普政策、普通话学习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学界涌现出大量的普通话教材。这些教材的编写体例多以《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为依据,教材内容各有侧重,适用对象及地域差异较大。卢铭教授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是一部面向中等和高等学校学生以及社会上普通话学习者的学习与应试教材。与同类教材相比,这部教材具有以下特色。
第一,体系设计完备严密,教学性与应试性并重。
传统的普通话教材,或者侧重于普通话教学,将测试部分作为附录带过;或者侧重于普通话水平测试训练,甚至基本以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体例和顺序来编排教材。与这些教材不同的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实务》一书,既注重普通话教学,又突出应试技巧训练。该教材体系设计完备严密,由五部分组成,分别为综述篇、基础篇、实务篇、应试篇、附录。综述篇和基础篇教学适用性突出;实务篇和应试篇则侧重应试技巧与方法的训练,应试针对性强。
综述篇,是关于普通话的定义、内涵、语音特点、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等的概述和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概述。综述篇为读者建立了对普通话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全面整体的认知。基础篇,围绕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发音方法要领、方音辨正,对普通话的声韵调做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为读者正确、规范地掌握普通话声韵调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实务篇,围绕语流中的音变现象、重音的使用、语句的停顿和连延等语音表现手法,将日常生活中的朗读、说话与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准确、流畅地朗读与口语表达结合起来,帮助读者不仅获得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技巧与方法,也实际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面貌。应试篇,则是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所进行的专项指导。其中既有《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要点分析,还有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试卷分析及评分细则;既有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测前准备,还有针对每类题目的测试目的、测试关注的重点及常见问题与应对技巧的分析。针对性和实用性非常突出。附录部分,除了普通话教材中常见的《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等法规性文件之外,还汇集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常见量词、名词搭配表》 等普通话学习资料,资料翔实、完备,充分考虑到了不同语音面貌读者的实际需求。
第二,注重结合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分析症结并给出具体的训练方法要领,“治愈力”和操作性强。
《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实务》详细阐述了普通话基础语音、方言语音辨正、音变、重音、停连、朗读与说话时的语气语调和技巧要领,结合实践中发现的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在普通话学习时面临的不同难题,分门别类地作了详细分析,并详细介绍了具有针对性的正音练习方法,给出了实现能用规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流这一目的的途径和路线图,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第三,适应新时代的特点,打破方言区块的局限,适应性广。
区别于其他普通话教材单独阐述某一方言区方言问题的编纂方法,《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实务》打破了方言区块的局限,梳理了大的不同方言区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差异,适应和满足了来自不同方言区学生学习普通话及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需求。以前,普通中高等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本省和本地区,普通话教材基本上是按照生源情况和学生需求来编写,教材涉及的方言问题局限在本省或本地区的方言区片。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源情况发生了变化,许多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做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教材的编写必须改变。《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实务》适应了这一变化,集中梳理了不同方言区片基础语音与普通话的差异,将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整合到一起,破除分区片论述的模式,将重点放在了声母、韵母、声调、音变、重音等普通话与各个主要方言区片的差异上,对来自不同方言区片的学生,进行方言语音辨正训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学习与应试的需求。
第四,眼界高远,在倡导普通话推广的同时,关注方言保护与文化传承。
每一种方言,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都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普通话的推广涉及语音问题、语法问题和文化传承问题。《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实务》不仅解答了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问题,而且较为深入地论述了普通话推广涉及的方音问题和文化传承问题,澄清了学习推广普通话和方言保护的关系、方言保护和文化传统的继承与保护的关系,消除了人们的模糊认识和顾虑。
第五,纠正了普通话学习的认知误区,将应试训练与提升日常语音面貌有机结合,在普通话教学理论上体现出可贵的创新精神。
谈到学习普通话,许多人自然而然地把普通话学习与演讲、朗诵关联在一起,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演讲、朗诵可以用普通话,也可以用方言,并且方言同样具有魅力。问题的关键是,有些人把推广普通话的意义片面化,把普通话的应用缩小到演讲和朗诵的范畴,这是十分荒谬的。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和落脚点是有效增进人与人的信息和情感交流。《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实务》秉承这一重要理念,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测查重点,深入分析了朗读与朗诵、说话与演讲的联系与区别,将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准确流畅地朗读与口语表达和日常学习生活中朗读、说话的艺术结合起来。也即,该教材以应试为着眼点,又不满足于以应试为最终目标,而是将最终目标锁定在提升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上。这样,既纠正了普通话学习的认知误区,又从理论的高度引领了普通话学习实践;既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普通话测试成绩,又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学习者的语音面貌,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在众多的普通话学习教材中,这一点具有可贵的创新性。
(王慧菊,铁道警察学院公共基础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