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优化研究

2017-03-09

环球市场 2017年19期
关键词:基础教学法教学内容

吴 芳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优化研究

吴 芳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当前“95后”大学生出现了新特点,加之原本“基础”课存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实效性不强等问题,本文拟从学生与课程特点出发,以优化教学方法为切入点,探究“基础”课教学方法的优化路径,从而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基础”课;教学方法;优化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是我们一直以来教改探索与实践的目标与内容。2017年3月12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提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抬头率不高,人到了心没有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通常是大学生入学的首门思想政治课程,“基础”课教学方法的正确运用是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为此,急需以专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对“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优化,

一、专题式教学法

专题教学需要“基础”课教师将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打破教材中固有的章节授课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要精要管用”的原则,以“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为基准,根据教学内容的关联性,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社会实际,对原有的教材章节内容进行重组,以专题式教学设计取而代之,突出每个专题的中心与重难点、关键知识点等。专题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系统整合教材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同时又能够以此为基准,将相关知识点囊括进去,达到既突出教学重点,又使零散、碎片的知识点得以系统化地整合。“基础”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活和人生发展,保持身心健康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有价值的精彩人生,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加强自我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增强法律意识和树立法治精神,我国的宪法精神与法律制度等内容。基于此可将教材内容分为四个大的专题,适应教育专题、理想信念教育专题、道德教育专题以及法律生活教育专题。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教师紧扣教学内容,借助视频、PPT或者讲述的方式以案论理,通过恰当的案例带入,帮助学生加深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此之中,对案例的遴选就显得尤为关键,选用的案例必须对相关知识点具备代表性和典型性同时贴近现实生活,通常与大学生群体密切相关或特定时期的社会热点问题,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与关注。

三、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通常以学生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围绕那些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精心设置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而展开的相互之间的讨论,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沟通合作、善学善思、勇于表达自我观点的精神。“基础”课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分享自身生活经验和思想困惑的平台,通过讨论,学生能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中,就某些问题听到不同的“声音”,互相交流思想和观点。教师在其中扮演“引导员”的角色,教师要及时发现思想、价值观念等有偏差的学生,第一时间予以纠正,在讨论的过程中奠定积极、正面的基调,最终引导学生在看待问题、思考问题时更加客观、全面。讨论式教学一般有四种形式:“对话”式讨论、自由讨论、小组式讨论以及辩论赛式讨论。“对话”的英文单词是dialogue,其前缀‘dia’在希腊文中是‘穿过’、‘通过’之意。“对话”式讨论是一种教师与学生间基于平等的深入探讨,在这一过程中,双方要互相倾听、互相开放、互相理解,形成一种“你来我往”的交互式交流。自由讨论通常为学生自发提出问题和观点与教师进行交流的方式,这种形式展开的讨论极具自由性、发散性。小组式讨论即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就某一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每个组员需提出自己的观点,献计献策,最终总结、形成小组的共同观点。小组式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辩论赛式讨论通常可就某一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理不辨不明”通过辩论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例如,在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教育的板块,组织学生就“大一新生需不需要在家长的陪同下到校报到”这一问题展开辩论,从而引出对学生自强、独立、坚韧等精神的引导培养。

四、实践教学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学生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当前的“95后”大学生尤其具有较强的自主意志和自我选择能力,2016年北京交通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95后”大学生中51%的学生认为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社会实践,他们认为增强活动的实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基础”课教学必须贴近大学生的实际,通过各类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比如通过开展“七天养成一个好习惯”、 “走进社区”、“我身边的大英雄”(自拍自导自演)微电影、模拟法庭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将大学生置身于具体实践当中,相比于传统课题教学更易于形成感悟和思维,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教师恰当的理性引导,更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1]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S].教社科[2015]2号.

[2]盖逸馨,田霞.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研究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 思想教育研究,2016,(03).

[3]王浩业,颜吾佴. 95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探析——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04).

猜你喜欢

基础教学法教学内容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