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2017-03-09山东省济阳县崔寨镇中心小学刘金东
山东省济阳县崔寨镇中心小学 刘金东
目前,广大农村小学生惧怕上作文课,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谈文色变”的心理劣态,给作文教学蒙上了一块阴影,影响了作文能力的提高。究其根源,在于学生不知道作文写什么,怎么写。为改变这一不良现状,我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乐写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探索的动力和成功的诱因”,兴趣的培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关键。如果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视作文为畏途,形不成爱好,老师虽命而学生不从。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无疑是枯燥乏味的。相反,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从内心产生一种对作文的向往,他才会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地接受老师的命题,愉快地参与到作文活动中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正实现“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
为此,我注意留心身边的生活细节,捕捉一切能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良机。有一次作文课上,一位同学迟到了,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该生的种种细节表现,细心体会其心理活动,接着以“他迟到了”为题写一作文片段,结果学生不仅愉快地接受了,还写出了自己前所未有的水平,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快乐。事虽小,却很真实。学生有物可写,有情可发,自然感到作文就在我们自己熟悉的生活之中,并非一种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长此以往,学生也就觉得作文是块充满情趣的乐土了。
二、活抓“四动”,让学生能写
1.动“眼”——多看
作文没有充足的材料是万万不行的,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观察是一种获取作文素材的好方法。观察什么?观察生活中打动过我们心灵的事物。小学生的生活世界可谓是色彩斑斓的,充满着童真稚趣,很值得通过自己的眼睛留在深深的记忆中。那么,如何观察呢?一是要有一定的目的,只有这样,观察时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收到极好的效果。观察没有目的,就像大海中的航船没有方向一样,很容易误入迷途,一无所获。二是要有一定的顺序。可按方位顺序观察,或由上到下,由下到上;或由左到右,由右到左;或由远到近,由近到远;亦可按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观察;有时还要从多种角度进行观察。三是要有一定的重点。即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特色部分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
2.动“口”——多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也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极好的证明了“读”对“写”的促进作用。因而,多读是积累字、词、句等文章语言材料的一种途径。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词汇和优美的语句,学生才能运用已经积累好的语言写出自己所要表达的话,倘若他们胸无点墨,自然就感到无话可写了,也就不可能对事物作出准确恰当的描述,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来。这就需要学生广泛涉猎各类课外读物、名篇佳作、报刊杂志,采用略读、细读、精读等多种读书方法,摘录华词丽句、精美段落、动人情节,学习巧妙的写作方法,领会文章的思想内蕴,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和情感世界。
3.动“耳”——多听
在作文材料积累的渠道中,听—这条渠道似乎易被人忽视。其实民间流传的生动的有趣的故事、神话、每天鲜为人知的新闻、悦耳动听的歌曲、大众嘴边的谚语、歇后语、俗语……无不是通过学生的“听”所获得的。这些都是作文不可忽视的新颖、富有情趣的材料,用之,可使文章大大增色,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4.动“手”——练
俗话说:勤能补拙。为加强对学生的作文训练,提高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我注意采用多种练笔形式:一是写日记。二是写生活细节。三是写局部、片段。四是结合课文的形式特点,恰当采用缩写、扩写、改写、续写等多种写作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多种思维能力。
三、“授之以渔”,让学生会写
作文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法从何来?
(一)是老师的“教”
教给学生必要的写作知识和方法,学生就会如鱼得水,得心应手,较快地写出满意的作文来。写作的一般思路如下。
1.审题
搞清题目要求,找准题眼,确定作文类型(记人、叙事、写景、状物)。
2.立意
即确定文章的灵魂—中心思想,或颂扬某种高尚人格,弘扬某种时代精神;或阐明某个道理,诉说某种情怀,寄托某种希望;或给人一种鼓舞、一种警戒;或总结一条经验,吸取一个教训。
3.选材
平时积累的素材,不能不经过剪裁,不假思索地写进作文中,需要注意:(1)切题。紧扣主题,为中心服务。(2)真实。忌假话、空话、套话,写所见、所闻、所感,力求实事求是。(3)典型。即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突出主题,说服读者的材料。(4)新颖。即新鲜、独特。选别人之未选。
4.构思
即谋篇布局,要求(1)严谨。细密周严、无懈可击。(2)完整。有首有尾,线索连贯,有过渡照应。(3)自然。合乎事理,行止自如。(4)统一。形式和谐,详略得当,搭配合情,通篇一贯。
5.表达
是写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表达时要注意:(1)恰当采用适合自己和文章内容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2)准确使用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3)依照顺序,条理清楚;(4)语句规范、通顺;(5)内容生动具体;(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6.修改
反复诵读,找出缺点和不足,及时修正,查漏补缺,完善作文。
(二)学生的“学”
即向他人“取经”。目前,多数学生由于无法下笔,懒于自己作文。时常一字不缺地抄作文,造成思维定式、反应迟钝、思路狭窄。为了根除这种不良习气,开阔学生的作文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我让学生准备了两种作文本:范文本和自作本。具体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赏析优秀范文,领会其精美的表达、精彩的写作方法,然后将其按作文格式抄在范文本上,并写出心得体会,最后模仿范文的写法,自己发挥写一篇切合自身情况的作文。以这种方式来解决学生的一时之难,让学生学百家之法,取别人之长集于一身,充实自己的“法囊”,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达到脱离范文,独立成文的程度。
方法多了,作文时就会茅塞顿开,思路开阔,文思泉涌,行文流畅自如,越写越带劲,对作文就会由“厌恶”转为“喜欢”。时间一长,作文也就成为自己常想、常看、常写的“好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