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毽球运动的流变与传承研究

2017-03-09王效良湖南省涟源市第三中学湖南娄底41712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16期
关键词:毽球运动体育

□王效良(湖南省涟源市第三中学湖南娄底417124)

毽球运动的流变与传承研究

□王效良(湖南省涟源市第三中学湖南娄底417124)

毽球这项民族体育活动历史悠久,在我国广为流传。本文阐述了毽球运动的历史与发展流变,分析与探讨了毽球运动的价值,指出影响现代毽球运动发展的因素与政府重视程度、毽球运动运营管理规范程度、基础设施、裁判员专业素养等息息相关。同时从加强普及和宣传力度,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民族体育品牌项目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毽球运动流变传承

毽球这项运动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推进,毽球运动也因华人的迁徙而传播到世界各地。由于毽球运动具有健身价值、娱乐价值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不仅让踢者乐在其中,更使观者赏心悦目,实践证明毽球运动有其独特魅力,因此对其进行挖掘、整理、继承和发展,成为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

1、毽球运动的发展流变

1.1、毽球的起源

毽球如何起源的呢?一种说法是:毽球由轩辕黄帝首创,当时叫“毱”,不叫毽,是练习武士的一种器具。“毱”在中华大字典中解释为:皮毛丸。显然,皮毛丸与毽不同,因此这一说法有待考证。又一说法认为创自岳武穆,用箭之翎,配以金石之质,抛足而戏,以释军闷。这一说法没有可靠佐证,而且箭与毽不相同,也不足为信。根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考证:在古代,毽子已称箭子。踢毽子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在唐《高僧传》二集卷十九《佛陀禅师传》当中有记载;沙门慧光,年方十二。在天街井栏上反踢箭子,一连五百。众人喧竞,异而观之。佛陀因见怪,曰:此儿世戏有工。这表明作为一种游戏踢毽子在当时社会上已较为流行。

1.2、古代毽球运动的发展

到了宋代踢毽子运动又有了极大发展,并已定名为毽子(箭子)。由于受到宋朝足球(蹴鞠)的影响,吸收了许多属于足球的花样动作和技巧。同时,毽子作为商品也开始被销售。到了明清,踢毽子逐渐发展到数人同踢的技巧运动。至清末,踢毽子达到鼎盛时期,人们不仅用来锻炼身体,也当作养生之道。而且把踢毽子和书画、下棋、放风筝、养花鸟、唱二黄等并提。

1.3、近代毽球运动发展

毽球从我国古老的民间踢毽子游戏演变而来,它在花毽的趣味性、观赏性、健身性基础上增加了对抗性,集羽毛球的场地、排球的规则、足球的技术为一体。到了20世纪30年代。涌现了一批全国闻名的踢毽子能手,如北京的谭俊川、金幼申、溥子衡、林少庵,上海的周柱国、陈鸿泰,河北的杨介人,浙江的谢叔安,河南的路锦城等数不胜数。踢毽技术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踢法丰富多彩,高难翻新的动作层出不穷,不同风格争奇斗胜。

1.4、现代毽球运动的发展

1984年,原国家体委将毽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同时组织全国毽球邀请赛。在政府和体育部门的倡导下,毽球运动在北京、湖北、山东、广东、上海、陕西、河南、山西及东北各省广泛开展,各地相继组织了各类毽球比赛,毽球运动不断参与到全国各项传统民族体育比赛中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中。

2、毽球运动的价值

2.1、健身的全面性与科学性

毽球运动由易到难的技术难度,不仅契合了人生长发育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人体动作技能形成的客观规律。在进行毽球运动时,参与者可以很好地控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有利于锻炼有氧耐力,提高参与者的新陈代谢和心脏供血能力。经常进行毽球锻炼,参与者还可以通过对时间、空间的立体感觉的把握,起到锻炼身体各关节灵活性的目的,使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得到进一步改善和发展。

2.2、动作的技巧性与艺术性

毽球运动有机融合了运动的包容性和艺术性。踢毽子的基本动作有盘、拐、磕、蹦等。盘是用脚内侧交踢,拐是用脚外侧反踢,磕是用膝盖将毽子向上弹起,蹦是用脚尖踢毽子。从表面上毽球运动技术很难掌握,其实只要掌握了基本要领,再加上勤加练习就可以得心应手了。毽球运动可以是游戏性的,也可以是竞技性的。规则制定不受年龄、性别、技术水平、身体条件及参与人数的限制,具有很大的选择性与灵活性。由于毽球运动中不停顿的流动变化,使得运动利用时间和空间的交错搭配,同时融合进参与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审美情趣,迸发出毽球运动的艺术火花。

2.3、娱乐性和经济性

毽球运动花样繁多、娱乐性较高,强烈冲击着人们的感觉器官和视觉享受,能调动起人们的毽球兴趣,起到陶冶情操、提高素养、锻炼品质的目的。毽球运动简单易行,对场地的要求也比较简单,加之毽球运动老少皆宜,且对人数要求也比较宽松,单人和群体皆可,在平时的锻炼中不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设施建设。

2.4、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和谐

自第五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增加了毽球运动项目以来,在全国各地都开展了相应的毽球活动。近年来毽球运动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毽球以其独特的东方文化内涵、地方特色的运动形式吸引了不少世界关注的目光,不仅振奋了民族精神而且还促进了文化交流。此外,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使得现代人更加独立,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人的情感正常发展也同时被压抑,单调的工作生活使人们感到孤独、焦虑,影响人际关系的正常交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们增加社交,特别是集体参与项目,如毽球比赛中需要队员之间的配合与交流,体现在技艺的相互切磋、配合中的默契等等,这种日积月累的合作加深了人与人的交往,促进了社会和谐。

3、影响现代毽球运动发展的因素

3.1、政府重视不足

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是毽球运动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在毽球运动目前的发展阶段,基本要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才能维持。现阶段的毽球协会大多数都是民间自发组织,没有金钱基础和管理技能。赛事举办需要大量的资金运作,仅凭毽球协会自身的经济实力难以承担,必须依托政府强大的运作能力和影响力。

3.2、毽球运动运营规范程度不高

虽然毽球协会的成立标志我国毽球运动已由自发组织开始步入协调统一的步调,朝着规范化、专业化方向迈进,但我国毽球运动的总体运营规范程度还有待提高。首先,由于毽球运动是一项新发展的体育项目,各方面对毽球赛事的了解都比较欠缺,缺少相关经验,导致在毽球赛事的组织管理中,赛事运作不周全,准备工作不充分,规范化程度不高。其次,毽球运动的赛事组织水平欠缺,工作人员大多没有专业的毽球运动素养,因而影响了赛事效果。

3.3、基础设施的欠缺

毽球虽说是一项简易便携的运动项目,但是基础设施对其发展也有重大影响。纵观全国毽球运动的开展情况,由于毽球运动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都捉襟见肘,所以推广和宣传效果也受到极大限制。

3.4、裁判员专业素要不高,人才后备力量不足

裁判员是毽球比赛的灵魂,不仅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还应拥有良好的规范化管理制度约束。迄今为止,大多数裁判员持有的都是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国家二级裁判员证书。就我国目前形式来看,大多数裁判员的专业知识薄弱,不能很好地把握国际前沿理论和毽球赛事经验,这对毽球运动的长远发展和毽球赛事的健康推动都极为不利。同时,参与毽球运动的青少年基础较弱,也是影响毽球后备人才力量的因素。

4、毽球运动传承的对策

4.1、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政府的扶持和宣传力度

各毽球协会要加强对自己协会所属运动员、裁判员和教练员的规范管理,提高运动队伍自身的素质水平。要加强比赛的规范化管理,做好赛前准备工作,保障比赛严谨正规。比赛中还要严格监管运动员的言行举止和礼仪规范,在遵守法律、政策、体育法规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发展模式,各级部门应该拓展途径加强对毽球运动的宣传推广和普及。

4.2、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是推动毽球运动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不断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重要保证,政府应该加大对毽球教练员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毽球教练员也应该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参加毽球竞赛,不断汲取先进的训练和选材理念,同时积极关注国内外先进毽球运动理论,加强自身文化素养,注重科研意识培养,努力提高科学训练水平。

4.3、健全毽球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部门要增加对毽球运动设施建设的支持和资助,健全毽球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同时,毽球协会要积极拓展社会筹资渠道,扩大毽球宣传,广泛吸纳社会上的赞助资金,鼓励社会企业和各类组织对毽球协会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改进、提高提供更多帮助,开拓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4.4、打造民族体育品牌项目

毽球不仅是一项运动,也承载了非常深厚的中国精神与文化内涵,可谓“自主创新,民族特色”,在这种优势背景下,毽球已经具备成为一项国际性优秀体育项目的实力。目前最重要的是开展和推广各类毽球体育赛事,以带动整个毽球事业发展,把毽球打造成为一个民族体育品牌项目。

4.5、竞技与群体并举

一项体育运动必须满足普适性、竞技性、强身健体性与体育的教育教化作用这四个要素才能快速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普适性,这要求体育运动必须让广大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因此,毽球发展应该走两条路:一条是高水平专业竞技路线,一条是大众化项目路线。同时,应该把发展毽球工作的重点从单一的竞技毽球转移到坚持竞技毽球与群体毽球并举,转移到坚持竞技毽球与传统花毽并举。

4.6、参与校园体育项目与设置毽球课程

毽球协会不仅可以通过传媒帮助群众了解毽球运动的科学价值,还应该大力推广毽球进校园活动,促进毽球运动参与校园体育项目,并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吸引更多的群众和青少年参与进来。毽球能够随身携带,从经济角度来说这是仅次于跑步的最便宜的健身运动。毽球运动既可以在体育课堂中开展,又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开展;既可以单人竞赛,又可以集体竞赛。在学校普及毽球十分重要,可以发挥毽球健身、娱乐、灵巧、对抗等优势,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健康,同时为毽球运动做好人才培养。

[1]盛琦.中国体育风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2]张强,马锦宗,晋慰.传统文化保护视阈下的毽球运动发展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7,(03).

[3]谢成超.毽球的体育文化价值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1, (04).

[4]唐彦,何仲恺,张锐,田敏月,郝光安.毽子运动文化演绎[J].体育文化导刊,2010,(07).

[5]张强.我国毽球规则的演变及发展思考,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2).

G849.9

A

1006-8902-(2017)-08-SY

王效良(1971-),男,汉族,湖南涟源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毽球运动体育
毽球运动在中小学中的推广研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毽球的脚内侧踢球技术高坪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毽球教案
不正经运动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越南毽球运动发展史回顾述评
毽球运动的推广模式研究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