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宗元的《三戒》与跨文化交际案例

2017-03-09ArshadMahmood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三戒临江柳宗元

刘 飖, Arshad Mahmood

(1.黄冈师范学院 文学院, 湖北 黄冈 438000;2. National University of Modern Language in Pakistan Islamabad 44000)

柳宗元的《三戒》与跨文化交际案例

刘 飖1, Arshad Mahmood2

(1.黄冈师范学院 文学院, 湖北 黄冈 438000;2. National University of Modern Language in Pakistan Islamabad 44000)

从中国古代经典的文学作品里发掘跨文化交际学的经典案例,是充实和发展跨文化交际学的一个可行的途径。对柳宗元的《三戒》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进行解读,可以为跨文化汉语教学及交际实践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借鉴。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文化冲突;柳宗元《三戒》

唐朝柳宗元的《三戒》①是由《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个独立成篇的寓言故事联缀而成的。寓言一体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文章里就已经出现,并且在当时被广泛运用在说理散文里来说明某种主张。例如《孟子》中的《齐人有一妻一妾》,齐国有一个人,为了要在妻妾面前显示自己有能耐,是个大人物,每天都有人要宴请他,就去坟场吃祭祀死人的鱼肉,回家后还要装出酒足饭饱的丑态在妻妾面前炫耀。孟子用这个寓言来讽刺那些死要面子,为了面子什么恶劣的行径都能做得出来的人。在《韩非子》里,寓言更是被大量运用,例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朝三暮四”等等;但是寓言这一种文体只有到唐代柳宗元的手中,才真正成熟,才真正变成了一种独立的文体。寓言不再附属在说理文之中,而是独立成篇,并且寓言的语言特色、文体特征等在柳宗元的手中都已经有了固定的形式。柳宗元在长达十四年的被贬时间里,创作了很多寓言,《三戒》是其被贬永州期间创作的。

一、对柳宗元《三戒》的解读

关于《三戒》的寓意解读,目前学界主要是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中的观点作为代表,认为“著名的《三戒》就是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故事,来讽刺那些或恃宠而骄、或盲目自大的得意忘形之徒,并指出他们自取灭亡的下场”。“这些徒有其表,虚张声势的社会现象,在统治集团中间却是更为大量而集中的存在,因此,它无疑是刺向整个官僚社会的一把锋利的匕首”[1]。《三戒》中的《黔之驴》也被一些初中语文教材收入,教师的教学参考书上也是这种观点,即是讽刺“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另一种观点与前一种观点正好相反,认为《三戒》是柳宗元在经历了“永贞革新”失败后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告诫,同时也是告诫像他一样的文人。《三戒》的寓意在于告诫文人不要“出技以怒强”,而应锋芒内敛,谨慎处世,以求全身远祸。这是柳宗元基于历史上许多文人的不幸遭遇和自己的痛苦经历而得出来的人生经验与教训。前人关于《三戒》的解读,就我目力所及,林纾留下的文字最多。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中有一个总的评价,他说柳氏寓言之语:“手写本事,神注言外”。柳氏寓言“必有一句最有力量,最透辟者镇之”(林纾《韩柳文研究法》,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林纾认为《黔之驴》:“驴果安其驴,尚无死法。惟其妄怒而蹄之,去死始近……故君子身居乱世,终以不出其技为佳”(《韩柳文研究法》)。“麋之恃宠,稚耳。”[2](《韩柳文研究法》)。林纾的观点与上文中今人的第二种观点较为接近,认为是劝诫黔之驴、临江之麋和永某氏之鼠,驴子需要收敛一下,麋鹿和永某氏之鼠们不可恃宠而骄。常安在《古文披金》卷十四中认为:“麋不知彼,驴不知己,窃时肆暴,斯为鼠辈也”。常安的观点集中在讽刺上,讽刺麋鹿和驴子“窃时肆暴”,与第一种观点似乎较为接近。

二、柳宗元的《三戒》与跨文化交际案例

读《三戒》,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是触目惊心的死亡。一个麋鹿死于群狗之口,一个驴子死于老虎之口,一群老鼠死于人之手。麋鹿之于狗,驴子之于老虎,老鼠之于人,他们之间是不同的种群,不同种群刚刚开始接触后,因为没有良性的交往,酿成了三起严重的事件。古语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而中国人习惯的思维方式就是直觉思维和类比思维。柳宗元的《三戒》很容易让读者就去思考:动物的情形是这样的,如果我在这样的处境里,我该如何做呢?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这就属于跨文化交际了。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来学习这三则寓言的话,《三戒》给跨文化交际领域,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案例,而且还是来自中国本土的古代的,在当下传播很广(在中国绝大部分省市的初中教材里,都选录有柳宗元的《黔之驴》),为大部分中国人所熟知的案例,这是有很大的意义的。因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经典案例的形成是很困难的,被人所共同认可的经典案例更是少见。在目前国际汉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学的教学中,经典案例是不多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传授理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还有一点就是以《三戒》作为跨文化冲突的案例来解读,我们可以为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一些实用可行的方法。

在中国,跨文化交往的历史由来已久。中国古籍里存有关于远古西方的记载,在西方的古籍里,也留有关于早期东西方交往记载。关于上古中国与外界的交往的史实也被近现代出土的考古材料所证实。但是,在中国,跨文化交往的案例,尤其是经典的案例,很难真正寻找得到。这主要是因为古代关于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古籍里往往只是交往历史的简略的记载,没有具体的实证举例。其实,从中国古代文学古籍里去探骊得珠,不失为一个可行的策略。虚构是文学是一个主要特征,但是文学创作是来源于生活的,尤其是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其反映现实世界的力度并不逊色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既然,在现实中很难搜集到跨文化交往的经典案例,我们何不防从中国古代文学的宝贵资源里去挖掘呢?我们经常用成语,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乃至古代经典名著中的情节来说明某种道理,虽然我们都知道它们是文学作品,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们论证说理的力度。另外,中国古代文学这一学科,较之跨文化交际学历史更长,影响力更大。跨文化交际学中的经典案例如果能够从中国古代文学的资源里去寻找,对于跨文化交际学这一科学的中国本土化,扩大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的视野和国际影响也是有益的。北京外国语大学胡文仲先生呼吁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者应该大力加强实证研究。他说,“在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实证性论文只占很小的比例,一般论述和思辨性文章居多。”但是,“在美国刊物上实证性研究论文占主导地位,而我国刊物上基于实证研究的跨文化交际论文不到百分之一。”[3]古代经典的跨文化交际案例研究也是实证研究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古代经典的跨文化交际的案例研究应该是有所作为的。

三、《三戒》对跨文化交际的有益启示

我们尝试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视角来解读柳宗元的《三戒》中具体的跨文化交际的案例。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沟通和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规范,当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交往时,由于对同一交际行为的解释或赋义,或所表达依据的社会规范不同,常常会产生误解和交际障碍,这种现象被称为冲突。”[4]跨文化交际时产生障碍甚至冲突都是不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三戒》中的跨文化交际都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际冲突。

【临江之麋】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临江之麋”是人打猎时,得到而蓄养的,在主人的关心保护下,失去了警惕性,以为一群“外犬”(野狗)也可以象主人家的犬一样“狎戏”,结果被野狗“杀食之”。造成“临江之麋”惨剧的正是“临江之麋”自身。因为它“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跨文化交际时,要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即是时刻要意识到自己和对方是来自不同的国家,受着不同的文化影响,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同。只有时刻不忘双方的差异性,并且努力去了解对方的文化,在交往中,根据不同的情况适时的作出调整,才能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保证有效的沟通。临江之麋正是由于缺少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并且无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才导致了杀生取祸的悲剧。

【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之驴”被人用船装到黔,驴从无害虎心,虎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他挑衅。当驴忍无可忍之时,踢了虎一脚,从而暴露了自己的无能,被虎“跳踉大阚,断其喉,食其肉”。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当我们在一个异文化的环境中生活时,要主动的去了解他国的文化、风俗习惯等。当周围的环境变得非常恶劣,不利于自身安全的时候,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应该采取暂时不与异文化交往的策略。

【永某氏之鼠】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数岁,某氏徒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永州某氏属鼠,以为鼠是神,因而“爱鼠,不畜猫”,致使鼠忘乎所以。当换了一个主人时,新主人不喜欢老鼠,所以新主人对老鼠下毒手,一网打尽!

从这则案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我们不应该一成不变,要随物赋行。在与异文化中不同的个体进行交往时,要因人而异,不能形成“刻板印象”,先入为主的观念有时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综上所述,以柳宗元的《三戒》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案例,不但能够让跨文化交际这门科学具有更多的中国本土的特色,而且能够给跨文化交际的实践带来新鲜的血液,赋予这门学科更多的活力。在跨文化交际中,跨文化的交际者在对待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应该采取何种态度,费孝通先生留下的十六字箴言值得所有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者铭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注释:

①《三戒》出自尹占华、韩文奇校注《柳宗元集校注》(全十册),中华书局,2013年10月第一版。

[1]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林纾.韩柳文研究法[M].商务印书馆,1936.

[3]胡文仲.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5(5).

[4]但海剑,陈雷.跨文化交际冲突的形成和处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责任编辑:何玲霞]

2017-07-03

刘 飖,男,湖北浠水人,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在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中文系担任国家公派汉语教师,中文系主任。研究方向:巴基斯坦汉语教学发展史。

G40-055

:A

:1672-1047(2017)04-0051-03

10.3969/j.issn.1672-1047.2017.04.15

猜你喜欢

三戒临江柳宗元
柳宗元
君子三戒
“君子三戒”皆养生
江雪
汉调二黄“临江而歌”
培育产业升级新引擎 打好临江崛起攻坚战
读书“三戒”
重庆临江二队明代炼锌遗址
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
初中数学习题编制的“三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