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习惯,益终生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7-03-09黑龙江省伊春市伊春区丰林小学张建秋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3期
关键词:读题课本审题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春区丰林小学 张建秋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精力不集中、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所以低年级的小学生,没有倾听的习惯。特别是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上课时他们是不懂得怎样听课的,老师要培养他们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不听发言的同学说什么;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让人深思。因此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养成会听课、会倾听的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自己做到上课时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此外,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语言,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时,大部分同学又会不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于是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等。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也能从同学身上学会很多,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予纠正,必要时还给予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久而久之,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到了中高年级自然而然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养成自己阅读的习惯

课本是学习的资源,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学生从小就应养成学会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但是小学数学课本,没有故事情节,吸引力小,比较抽象。如果只是一般地要求阅读,低年级学生“读不进去”“看不懂”,我们要有目的的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首先要求学生能读明白要求,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缺乏阅读能力,应先教给他们看图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再逐步阅读算式和叙述文字。 其次,要求学生独立地阅读习题。读题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应在教师帮助下读题,中高年级一定要求学生独立读题。再次,阅读数学课本还应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纠正只用眼睛不用笔的“看小说式”的阅读方法,要边看边练,或先看后练,或在练中遇到问题再看课本。这样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就能逐步养成独立阅读课本的习惯了。

三、养成学生认真审题和自己检查的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排序题中按从小到大排列看成从大到小排列;在文字题中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例如,“3与6的和”看成“3个6的和”,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出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读懂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做一些计算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计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尤为重要。

解题后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己检查,养成解题要检查的好习惯。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忽高忽低,做错了自己也能改。由于缺乏良好的自觉检查的习惯,经常事后后悔,这种现象称为马虎。这种马虎的学生不在少数。针对这种现象,我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他们的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比如,做完作业,自己先检查,不依赖家长,不让别人找出我的错误,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班级内做题时自己就是小老师,同桌互查。查出错误表扬小老师,批评做错作业的学生。

四、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是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径。对学生做作业的主要要求是:态度认真,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格式规范,独立完成,按时交卷,及时改正,保存完整。开始时,要严格,统一格式,甚至字写多大,哪道题写在哪个格里,都要提出具体要求,以后逐步减少限制,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安排,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平时,要严防与纠正投机取巧、抄袭别人作业与马虎了事的坏习惯。要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感,同时也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毅力。

有人说:“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于一生。”这话不假。对于小学生来说,正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在各方面养成好习惯,将来才有所作为。作为小学老师的我们,应该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好基础。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但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探索研究,捕捉教育契机,精心培育,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己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其终生受益。

猜你喜欢

读题课本审题
心爱的读题猫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三招”学会审题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七分审题三分做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