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个体差异 创设数学有效课堂
2017-03-09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金牛小学何秋元
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金牛小学 何秋元
有效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简而言之就是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轻松学并且学得好。打造有效课堂是我们的追求,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他们自己探索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生学习兴趣是创设有效数学课堂的前提
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好功课的内在动力。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碰到新的问题,就产生了探究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进入学习的主题;可以为学生提供有趣的数学问题,构筑学习起点,为开展数学探究作铺垫;也可以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入手,从新的角度发现新的知识等。这样都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学习情绪参与学习。
如《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中,我把厚0.1毫米的纸依次折叠1次、2次、3次、4次、5次,列式并计算纸张的厚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纸张厚度的变化:折叠一次:0.1×2=0.2毫米;折叠两次:0.1×2×2=0.4毫米;折叠三次:0.1×2×2×2=0.8毫米;折叠四次:0.1×2×2×2×2=1.6毫米;折叠五次: 0.1×2×2×2×2×2=3.2毫米。进一步提出问题:把纸对折15次后,它的厚度会超过姚明的身高吗?折叠27次会超过珠穆朗玛峰?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最后我告诉学生:连续折叠15次早已超过姚明的身高,连续折叠27次就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了。这一答案令学生非常惊叹和兴奋,从而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把学生对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1.贯彻“兴趣贯课堂”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课堂教学中,课堂始终遵循“主体性原则”,激发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主动的去体验,获取。对一些后进生,要给他们创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课上有所思,有所情,有所收获,以情入境,真正从思维上参与,从情感上参与。
2.积极探索“低起点,多层次,高需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低起点”就是传授新知识的起始阶段放低起点,运用直观形象的方法,使学生听的懂,学得进。“多层次”就是针对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高要求”就是精心钻研教材,使所有的学生都处于“跳一跳,摘个桃”的学习状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与发展。
二、感受成功享受“有效”数学之乐
课堂学习必然要讲求收获和回报。因此,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明显的体现。
(一)通过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自主探索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对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感受与理解来获取知识。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营造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都愿探索、能探索、会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1.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起源于新颖的问题、情境或材料,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2.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3.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4.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5.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
(二)通过合作交流、取长补短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在数学教学中,除了全班集体合作学习外,“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它既能发掘个人内在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的合作精神。
首先,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
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总之,在数学中教师应注重的个性差异,多给学生主动权,让学生以良好的态度融入到学习过程,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创设有效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