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建设研究
2017-03-09陈宏寿
陈宏寿
惠州市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建设研究
陈宏寿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惠州 516057)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的核心工作,而这一民生工程的实现,则需要用法治思维加强生态治理现代化建设。惠州提出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不仅符合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更彰显惠州城市特色。只有以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为方向,以独特的客家文化为内涵,才能为惠州城市发展注入强大支撑。
绿色化;现代城市;自然山水;客家文化
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横向来看,既要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又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在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相处的基础上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从纵向来看,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建设需要科学立法、文明执法、公正司法及全民守法的法治社会来规范和保障,全方位、立体化地建设生态法治文明。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的当下,法治不仅融入中国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也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全面推进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惠州市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建设的提出及意义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是山水城市概念的创造者,其理论精髓是:山水城市是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使人离开自然又返回自然,从而实现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有机结合,开启了国内学者对生态城市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自然环境和城市之间的协调,儒家“比德山水”之说,不只道出了山水城市的建设理念,也反映了中国城市建设的传统理念。如今,生态文明建设正当时,这就要求我们尤其要注重生态文明理论对生态城市建设研究的指导作用。可以说,一个地方政府的观念和理念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和走向。庆幸的是,惠州已在城市建设“千城一面”迷雾中突出重围,开始研究如何符合中央精神、彰显特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课题,在“一体化”的浪潮下,敢于追求“和而不同”的城市发展模式。作为广东首个以“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定位的城市,将为惠州实现绿色现代化发展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需要通过新目标引领征程,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关系上处处体现了绿色化发展理念的要求。
据惠州市 201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得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477.50 万人,惠城区常住人口约 190万,惠州市被国务院正式划分为“Ⅱ型大城市”。自改革开放以来,惠州已初步形成石化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四大支柱产业,为惠州经济社会发展迈向“质量时代”奠定扎实物质基础,并力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实现“双赢”。
(一)绿色化——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对于先污染后治理传统发展方式而言,其发展模式虽可在短时间内帮助地方政府完成政绩考核和企业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但这种掠夺式的发展模式,必将损害社会长远发展,其治理成本远大于经济收益。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央提出更高级的发展模式——绿色化,并将这种发展方式贯穿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始终。近年来,惠州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纳入各级政府的综合考核目标体系,在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既守住了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又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发展态势,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412.17亿元(位居全省第五名),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62.42%,空气质量连续2年居全国重点城市第三,广东省第一个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这些被实践验证的发展理论表明,惠州坚持绿色化发展,可以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协同推进,为惠州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源源不断地释放“生态红利”。
(二)现代——向往现代生活
“十一五”期间,惠州已建成珠三角东部现代化经济强市和广东省现代石化数码产业名城,“十二五”期间五大基地建设全面进入“丰产期”。展望“十三五”,惠州围绕“一城六组团”发展新格局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提出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不仅是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核心目标,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真实写照。与珠三角第二梯队的佛山和东莞相比,2016年惠州GDP总量约为佛山的 1/3,是东莞的 1/2。在财力相对吃紧的情况下,铆足干劲顶住经济压力,始终坚守“好山好水好空气”这一生态底线,正是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使惠州的绿色发展质量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这一矛盾面前,只有坚守绿色发展这一政治“定力坐标”,才能为惠州提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和正确的发展思路,需要协调当代人与子孙后代的资源分配,使惠州成为珠三角地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三)山水城市——山—水—城共赢
“半城山色半城湖”是惠州最为代表性的描述,融山、江、湖、海、泉、洞、瀑、海岸、岛屿等自然景观与东坡园、廖仲恺故乡、古村落等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得天独厚的条件。为解决城市人口剧增、交通拥挤和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空间协调度的矛盾,近百年来,国外学者提出了各种规划思想、学说和建设模式,并进行长期不懈的实践探索,如英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说、英国雷蒙 恩温的卫星城镇说和前苏联亚尼科斯基的生态城市说。然而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不会有一套固定的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建设模式供所有的城市来使用。因此,惠州在立足地方实际的基础上,提出的“绿色现代化山水城市”无疑符合中央关于“绿色”“生态”城市发展理念和对“山水城市”这一构想的丰富,通过“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这“一城六组团”的相互推动,实现东进战略、县城扩容提质和生态担当等要素的要素互融互通,惠州市正依托产业发展绿色化,建设“山—水—城融合”的生态城。
二、独特文化是为惠州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一定区域内不断创造和积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产物。而客家文化,则是指中原汉人在南迁过程中,既继承了中原汉族文化,又与当地文化不断融合,形成极具地方特色的客家文化。惠州作为客家侨都,是客家聚居地之一,因毗邻深圳、东莞,随着深莞惠一体化速度的加快,加上惠州绿色发展指数不断提升,吸引了 150万外来务工者,但包容四海的独特客家文化,让外来务工者很快适应当地的生活,并迅速与本地人成为一家人,从而使惠州连续七年荣膺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一)法治文化层面——将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建设需要理念的革新,更需要法律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从另一个角度说,加强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法治建设、不断提高法治水平,是当前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亟须加以深化。从目前惠州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法治建设的实践情况看,在立法和执法两个领域有较大的突破。在立法领域,法立而后才有法治,2015年经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获得首批地方立法权,可以结合惠州实际情况,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顺利完成《惠州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和《惠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三部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工作,还有《惠州市罗浮山保护条例》和《惠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二部地方性法规尚处于审议阶段。在执法领域,设立环境保护审判机构,明确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地位与规则,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在执法领域,实施环保“三个不批”制度,建立深惠两市环保联动执法机制,出台《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裁量标准》和《惠州市公众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奖励办法》,建立环境污染犯罪案件查处联动机制,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生态环保已成为惠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这不仅说明惠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精神,更表明了将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的决心与坚持。
(二)客家文化层面——挖掘、推广惠州优秀客家文化代表作
城市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在于文化,凡是饮誉全球的城市,都源自于独特的文化,如伦敦伊丽莎白塔、纽约的自由女神像、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和北京的长城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惠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客家文化传统,却无法发挥其应有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如作为惠州民俗文化“活化石”的惠东渔歌、麒麟舞和客家山歌等,其文化传播方式仍采用“口耳相传”,加上内容与年轻人的生活脱节,导致传统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现象。有鉴于此,惠州有必要出台鼓励年轻人学习文化遗产的奖励政策和创作惠州优秀文化作品,从而为“人人学民俗”、“人人传民俗”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进一步加强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如编印专门的客家丛书、经典歌诗和话剧等,并通过举办客家文化节、重大活动等方式传播民俗文化,让人民群众在一听一唱中,感受民俗文化。因为这些代表作,既可以满足市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又可以为惠州夺取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以达到提高惠州客家文化关注度和知名度。
(三)营商环境方面——为惠州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企业是市场经济运转最重要的主体,而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有利于招商引资,更有助于激发企业活力,从而有利于企业在更高平台上实现转型升级。营商环境不仅是竞争力,更是生产力。近年来,惠州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三张清单”管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首席服务官”制度等多项创新举措,连续四年来获全省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第一,一批大项目纷纷落户惠州,如中科新能源镁基锂电池产业化项目、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和“万达城”等项目,为惠州在“十三五”实现年均增长9.5%左右奠定扎实经济基础,更为惠州“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聚焦世界银行企业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以全面对标深圳为核心标杆,及时查找惠州在建设优质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而建设优质营商环境,离不开各级各部门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更需要通过绿色发展,为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奠定经济和生态基础。在优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惠州需要向深圳学习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如:创新环境、企业服务大会和个性化服务等方面,这样对于释放发展新动能,吸引更多企业到本市创业发展均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良好生态环境是惠州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独特文化是惠州生存与发展的灵魂,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建设的实践既丰富着“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基础理论的画卷,又充分反映了惠州政府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而惠州既始终坚守青山绿水这一生态特色,加上人文荟萃,凸显惠州绿色发展在珠三角地区中的独特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五位一体”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惠州城市特色,积极摸索将“绿色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可行路径,可谓是美丽中国梦的生态版本。
[1] 黄忠平,谈镇.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基本遵循[J].广东经济,2017(4).
[2] 刘君,管春枫,刘春勇.惠州全力打造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N].人民政协报,2017-03-09(4).
[3]陈松松.关于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思考[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1).
[4]韦摘.中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对建设“山水城市”的论述(摘录)[J].广东园林,2001(4).
F290
A
1672-1047(2017)06-0087-03
10.3969/j.issn.1672-1047.2017.06.27
2017-11-08
惠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2017年)阶段性研究成果。
陈宏寿,男,广东汕尾人,经济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教学工作。
吴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