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研究

2017-03-09马平野

关键词:校园文化价值观核心

马平野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阜新 123000)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研究

马平野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阜新 123000)

高校既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阵地,以高校校园文化为载体,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通过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等,积极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和方式,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思想引导力和精神凝聚力,对于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现实意义。

高校校园文化;核心价值观;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高校以校园文化建设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点明了方向、提供了可能。高校学生正处在由学校到社会过渡的节点,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并成熟的关键期,在校大学生在自身学识、经验、素质等都还具有明显的提高空间,高校更应该遵循其成长发展规律以社会为参照,有针对性的做好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思想教育和高校校园文化、学生特点、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习近平指出,高校 “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 “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1]对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提出了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的要求,对于引导学生更加系统、深刻地理解党的指导思想,增强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认识和实践具有特别的作用。对于高校来说,如何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利用自身优势,“建设校园文化” “有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往往希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时尚、吸引眼球、易于操作的简单模式嫁接到校园文化中,但这样做的结果恰恰忽视了瞬息万变的虚拟空间的不稳定性以及互联网的复杂性对于大学生应对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汲取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资源,同时更应该针对在校学生的特殊性,将学生拉回现实校园生活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校园环境、制度、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累加价值和长效性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这些新媒体之外的常规方式、日常生活资源更具针对性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全过程当中,以发挥先进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思想引导力和精神凝聚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核心价值观、践行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素质。

3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不同层面阐述了人们应有的价值追求,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将学生的特点、参与意识以及如何依托校园文化建设使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头脑融合起来,坚持文化育人,让思想教育贴近时代、贴进现实、贴近学生,从高校校园的环境、制度、精神等方面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用最直接、最接地气却范围更广的常规资源来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引领学生牢记使命,追求卓越。

3.1 以环境影响文化建设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教育“要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这里所谓的“墙壁”可以理解为环境的显现,思考如何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物质环境文化中,使校园内的环境显示出大学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从而更好地发挥校园环境文化的独特育人功能,激励广大师生树立远大理想。因此,在环境建设层面,学校要通过不断完善教学楼、教室、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展现大学的人本思想,培养师生的拼搏进取精神,突显其服务特性和人文关怀,陶冶师生道德情操;使师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树立爱国爱校爱家意识、责任意识、 创新意识。[2]

为了使环境文化建设更充分的体现其实际功用,高校需要根据学校、专业和学生自身特点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例如,通过组织在校学生特别是以新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教学楼、教室环境,包括:国家政策法规宣传、传统文化宣传、特色节日宣传、专业特色宣传、班级文化宣传内容 (班徽、班训、板报、名人名言、学习园地等),营造有益于学生主动、充分、健康发展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审美能力和创造精神,让优雅、健康的环境文化影响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养成、知识才能的增长,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现出丰厚的文化底蕴。[3]

要通过学校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创建,使整个校园气象得到改善,从而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每天通过所见所感陶冶情操,其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主义可以有力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改变学生的言行。

3.2 以制度支撑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管理机制、组织结构、行为准则、规章制度等,体现的是一所学校的管理文化,是全体师生的行为准则,是校园有序运行的有力保障。为此,在制度文化层面,高校可以以学校的相关制度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同时根据院系、专业、班级实际,制定特色化学生管理及考核制度、班级工作计划总结制度、班级活动制度、班干部定期汇报制度、突发事件处理制度、晚自习、卫生、寝室管理制度等,自觉建立有利于班级发展的健全、长效的制度,形成校、系、班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管理模式;各个班级还可以在辅导员的指导下,由班委会、团支部负责,以班级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骨干,以卫生、秩序、言行、氛围等方面为重点,结合实际自主制定班委会职责、班级学习、卫生、寝室、活动等相关制度并与个人、班级荣誉挂钩,强调集体利益的同时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管理人,同时也可以实现对迟到旷课、不及格率、违纪行为等的有效控制,严格依照执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突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基础上的管理,提高学生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的热情;同时,还可以通过法律知识宣传和相关制度设计,增强学生的法制、纪律观念等,从不同层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4]

3.3 以精神涵养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精神、凝聚力、文化活动等,精神文化不是一朝形成的,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但是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会成为一个集体思想和行动的坐标。因此,高校可以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实际行动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塑造。[5]如:举办学生党团活动、大学生校园文化节、传统文化讲堂、读书交流会等,进行以爱国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学风、考风为主题的诚信教育、以国学为主题的德行教育、以 “感动中国”等为主题的感恩教育、以安全为主题的生命教育、以技能提升为主题的专业教育、以打造书香校园为核心的阅读活动等,都能从某种意义上体现文化的力量,对于学生个人和集体精神风貌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既培养了兴趣,陶冶了情操,又锻炼了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弘扬个性的舞台,充分展示了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涵养了核心价值观,能使学生在素质和能力上也取得更大的进步。

可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前提下,只要坚持以人为本,把落脚点和关注点放到学生身上,扎实打造符合当代学生实际需要的 “全天候”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对于实现校园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美融合和互动具有积极的意义。

[1]赵婀娜,张烁.立德树人有道 春风化雨无声 [N].人民日报,2016-12-07(01).

[2]罗明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5):46-48.

[3]刘同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路径探析 [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82-85.

[4]王艳玲,马欢欢.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88-90.

[5]邓战军.高职院校品牌文化建设研究 [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Cultivat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MA Ping-ye

The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place to cultivate talents,but also cultivate effective position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The campus culture is to be the carrier to play a role in nurturing culture. Through the environmental culture,system culture,and spiritual culture construction,it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the path and wa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playing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the ideological guidance and spiritual coheion,which has a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o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core values,spiritual culture

G711

A

1008-3812(2017)02-042-03

2017-01-02

马平野 (1985— ),男,辽宁朝阳人,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