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与策略
2017-03-09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蚌湖小学李树滔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蚌湖小学 李树滔
本校地处侨乡,旅外华侨及旅港、澳、台同胞约两万人,占在家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分布于三十一个国家和地区。因此,本校就有不少的侨生。留守的孩子有的是随父母生活了几年,到读小学的年龄才回国就读小学;有的是出生不足一岁就带回国由祖父母带到读小学;有的是孩子读幼儿园,父母就出国了,留下孩子在国内与祖父母生活;更有的是爸爸出了国,妈妈离家出走,丢下孩子给爷爷、奶奶照顾。这部分孩子成了留守儿童,造成这些孩子在心理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很有必要对留守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成为人格健全的孩子。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
通过观察、实践、研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海外生活,与孩子缺乏沟通
近年来,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父母为了生计,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亲子教育甚少。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海外工作、生活,孩子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长辈在学习、行为、品质等方面的教育精力相当有限,只是在饮食、起居、接送上学、放学等方面照顾孩子,形成隔代教育。孩子良好的行为品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都难以养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掌握,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较差,需要家校合作共同参与教育活动。由于工作忙碌、时区差等原因,与孩子缺乏沟通。亲子教育的缺乏成为左右孩子学习和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原因。
(二)家长的教育观念淡薄
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家长认为读得书多,不一定能赚大钱,关键是机遇、胆识,甚至是肯干。一些高学历的人不一定找到好的工作,赚的钱不一定多,到时孩子也出国了,照样可赚大钱。在这种想法下,国外的家长对子女的学习重视不够,且相隔遥远也难以约束,只是定期寄生活费给父母,全托给爷爷、奶奶教育。因此,留守的孩子对学习、思想的教育就很不到位了。
(三)孩子的监护人素质较低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孩子的监护人都是上了年纪的长辈,缺乏对孩子家庭教育的能力。甚至有些孩子根本不听从长辈的劝导。因为隔代教育,监护人的内心也很焦急,对孙儿的教育束手无策,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感到头痛、屡劝无效后,只能听之任之,撒手不管了,把教育孙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家庭教育跟不上。因此,孩子变得越来越难教了。
(四)缺乏适当的教育方法
家长单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更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孩子的监护人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过分迁就,百依百顺,如购买游戏机、手机等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而家长对孩子的上学、学习则很少过问。他们认为孩子学习好坏是老师负责的!自己年纪大,文化有限,想教也力不从心,只管好孩子的日常生活就已经很不错了。因为,孩子依赖强、无心学习、说谎、缺乏自信,从而造成学习不良。
如某甲同学,沉迷电脑游戏,爷爷问甲同学做完作业了吗?甲说:“做完了,放在学校,所以不用带回家。”老师打电话向家长反映孩子没交作业的情况,甲同学说:作业做完了,忘记带回学校交给老师。在家长和老师两方都讲大话。后来,奶奶搞卫生,发现孩子的作业册藏在楼梯底的杂物处。更有耍小聪明:装病不上学,在玩游戏。甲同学起初真的是发烧,不能上学在家休息,闷了,玩游戏,挺开心的。烧退了,康复了,仍不想上学,于是又说发烧了,爷爷不信,用探热针一量孩子的体温,将近39度,发烧又不用上学了,又有的玩了。如是几天,孩子都发烧,爷爷有点怀疑,孩子精神不错,怎么又发烧呢?暗中观察,原来甲同学趁爷爷不注意时,把探热针伸进装热水的杯子中,探出的水温变成了孩子的体温,蒙骗爷爷,以达到逃避上学的目的。
针对以上的问题,学校和老师可采取以下的对策,实现家校互动,达到齐抓共管的教育目的。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进行有效辅导
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想些什么?有什么困惑?不定期地对其进行沟通引导,根据大部分留守儿童行为不良、性格缺失,思想有偏差等问题,老师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矫正,形成正确的思想。在生活中多关心照顾他们,在学习上多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因为祖父母(外祖父母)根本难以解决,遇到问题要及时向老师反映,成为孩子信赖的朋友,与孩子交心,以弥补孩子对父母的思念、期盼之情,让这些孩子感到并不缺乏爱,老师就像他(她)们的父母一样关心、爱护他们。
(二)激励教育,增强自信心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在教育中,我以激励教育为主,对情感缺失的学生,就能起到鼓励他们前进。通过用爱心,打消了留守儿童的思想顾虑,消除了他们敌对的心理,叛逆的表现。行为表现差的学生常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甚至其他同学的取笑和挖苦。他们表现得很狂躁,对老师的批评听不进去,对同学的取笑觉得自己难堪、无地自容。因此,要消除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最有效的是热爱和关心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打开他们的心扉,使他们真心实意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同学们的团结友爱,学校、班集体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三)加强沟通、交流、合作
1.利用个别教育,建立信任关系
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又要关注个别的学生,对个别心理障碍的学生,老师要特别的关心和爱护。心理障碍型的留守儿童,更要老师关爱。从心理、学习、生活、行为等多方面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减轻心理压力,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让孩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学校和老师们关爱。
2.同龄互助,心灵相通
留守儿童缺乏归属感,而良好的学习环境,友爱的学习伙伴,能排解他们心中的忧愁。所以,作为一个班集体,要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做到心灵相通,孩子过得开心,心里自然感到并不孤单。
(1)小组合作学习
学校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解决了留守孩子的学习和课余生活。课堂上有同桌的两人小组,前后座位的四人小组,还有整个大组的学习互帮。如课余的乡村少年宫,开展的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兴趣活动,如烹饪组、种植组、绘画、跳舞、象棋、篮球、跳绳、航模、合唱、电脑打字、书法等小组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有效地充实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生活。
(2)重点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困难)
由于大部分留守的孩子都是隔代教育,学生更需要学习上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因此老师的悉心辅导是必不可少的。班内成立互助小组,小组长负责沟通、交流,有的小组甚至组成微信朋友圈,以便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时能及时交流,解决孩子的难题,共同进步。
3.家校互动,有效辅导
孩子的心理健康,与社会、家庭是有密切的联系的,形成孩子心灵成长的桥梁。如我们学校有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每个班级的家长委员会,班集体的都有留守孩子的家长名册,家庭与学校相结合 ,及时地了解家庭、孩子的心理状况,有什么需求?及时疏导孩子,指导家长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学校成为家长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长的摇篮,家校互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四)发现闪光点,培养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关键是在活动中或学习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培养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能行”是孩子充满自信的表现。积极鼓励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的事,学着做。善于引导,激励他们大胆地实践,不要害怕失败。只有通过实践,孩子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自信心才能树立起来,就会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不怕挫折与失败了。
(五)家校沟能,多渠道辅导
学校针对部分学生家长的教育方法不正确,教育观念有待更新等情况,成立了“家长学校”,家长明白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如何去教育孩子才有效果,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等。学校邀请了教育专家到校进行讲座,家长知道了教育孩子行之有效的方法后,更能让家长重视家庭教育。从而,孩子们得到了家长的重视、关心,而不是迁就和弱爱。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六)上好心理辅导课有效减压
学校每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要上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疏导,学会与同学友爱相处,学会感恩父母、老师、长辈等 ,学会消除精神压力,才能有效地减压。留守孩子很有必要进行家庭的心理教育。让孩子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和在家的表现都要了如指掌,在班会课、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就能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帮助家长有效地教育学生。家长也应大力支持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
综上所述,留守的孩子在社会的关爱下,学校、老师的教育引导下,家长的支持配合下,孩子们一定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他们的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成绩等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