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是这样教学生学《剃头匠》的

2017-03-09山东省单县终兴镇王小庄初级中学于子宴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0期
关键词:剃头匠理发师篇文章

山东省单县终兴镇王小庄初级中学 于子宴

《剃头匠》这篇文章通过以前的老剃头匠与现在的理发师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从前老剃头匠热心周到服务的怀念,以及对现代人情冷淡金钱至上观念的感慨。作者以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对历史和当代进行审视,呼唤浓浓的人情味的回归。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剃头匠》选自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当代视线”,本单元主题围绕着当代热点话题展开。以当今职业道德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主题,通过对比手法把本来很可能枯燥的事情写的趣味盎然。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语言通俗易懂而又饱含深情。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在想,学习了这篇文章学生们可以收获什么?初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因此对其进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是相当必要的,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中,除了字词作者的学习,对作者对比手法的学习,我更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或者说在这篇文章中启发孩子们的情感方向。因为《剃头匠》既有对小时候那种人与人温情的怀念又有长大后人情冷淡的凄凉!我觉得在这种情感对比中,更应该启发学生思考:我想要怎样的社会关系?我们可以为这社会做些什么?唤起学生内心的真善美!《剃头匠》的本课内容较多,如果全面兼顾,有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我抓住重点,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作者感情!在整体感知课文中,让学生找到最能包含作者态度情感的段落:“我心中怅然,不由得追怀起当年的剃头匠”。关键字“怅然”“追怀”,作者因谁而怅然?追怀的又是谁?

初二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羞于表达和渴望表达的一个敏感阶段,因此,我采用学生大胆探讨,合作讨论探究方法,让他们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共同分析、探讨、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再读课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讨论中去认识理发师、剃头匠的形象。因此,我先让同学们感受到剃头匠是个怎样的人?从_________看出理发师的_________让我怅然。从____________看出剃头匠的___________让我追怀。从语言,动作,神态,侧面描写等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文中第十自然段,“我认识的人,多是靠一技之长谋生活的平民,我发现他们多半谦卑”可见,在当时的社会中,像剃头匠一样热心,善良,认真,敬业,技艺精湛的人很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温暖的。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像理发师这样唯利是图,敷衍了事,冷漠无情的人。所以“我只是因为理发师而怅然吗?追怀剃头匠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渴望?”这样学生就能够去思索到人际关系的和谐温暖!即本文主旨的发掘:作者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温暖!语文课程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发掘文本中蕴含的人文因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化为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这个世界上,像理发师这样的人不少见,但是我们还是相信这世界仍有温情存在,举出两个身边的例子,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我们都希望这世界变得更美好,那么我们能为这社会做点什么呢?引发学生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引导。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环节中我尽量地让自己的教学设计立体起来,尽可能地让学生学得更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语言积累、情感、品德、学习方法、习惯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当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决不能理解为在教学中简单地将各方面进行拼加,而应根据课文实际、学生实际即教学实际进行有机整合,目的是学生真正有所得。

《剃头匠》课后反思

《剃头匠》选自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当代视线”。本单元课文的话题

都比较新潮,从选择的题材及切入角度看,显得很机智,把本来很可能枯燥的事情写的趣味盎然。本文通过以前的老剃头匠与现在的理发师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从前老剃头匠热心周到服务的怀念,以及对现代人情冷淡金钱至上观念的感慨。作者以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对历史和当代进行审视,呼唤浓浓的人情味的回归。

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坚持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找出重点词句,然后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让学生去找表现人物形象的句子。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对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的呼唤。同时,结合身边的事例,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我们都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能为她做些什么?”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正确的引导。

但本节课,也存在诸多不足:

(一)课堂上不够重视读,教室里缺乏琅琅书声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学习本文,首先要让学生浏览文本,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然后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的或感情色彩浓厚的语句,把握文章主旨。而朗读,对于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把握人物的情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学中如能重视朗读,重视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具体的朗读指导,将帮助学生更深入体味人物的心理和情感,理解文章主旨及写作意图。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近一步发挥出来

学生结合身边的事例说说现在存在的一些现象。在这方面没有给学生留时间。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我自己举了两个真人真事,直接去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该怎么做?

(三)对学生的差异性不够重视

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体验新的内容,不同的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人生经历、价值观念等不同,他们对事物的感悟、体验也不会一样。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个材料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在这节课中,对这种不同的声音重视不够。

(四)扎实基本功

这节课暴露了自己的一些问题:如课堂组织能力有待提高,语言表达还不够清晰准确,书写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都是我今后需要加倍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剃头匠理发师篇文章
不会理发的“理发师”
如何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
没话找话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妨读一下这篇文章
两位理发师
剃头匠
剃头匠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女理发师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