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放飞思维与合作阅读

2017-03-09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镇延东小学刘道东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0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能力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镇延东小学 刘道东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对教材不作过多的钻研,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知识就自然会被学生接受和掌握,于是堂堂课都由教师唱‘独角戏’,事事包揽替代,把学生看成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向学生填灌大量的现成的死知识”,是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弊病。学生在学习过程只有一味接受的份儿而没有自己主动参与学习的份儿,没有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没有动手实践、自我探究,进行交流合作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也是无从谈及的。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下就我在实际工作中谈几点看法。

第一,教师调整教学观念,把合作教学作为教学的主导意识,把学生的互助变成激发认知潜力的方法。

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首先应用发展的目光来看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我们应该清楚准确的认识,以前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语文教学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不尴不尬的“应试教育”境地,对新时期教育是极无利的;不忽视实在的教学内容,做好语文知识的传授,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而不是生搬硬套忽视学情、机械操作的教学模式,盲目进行过于宽松、不作评判的模棱两可的评价。而是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们自己去竞争,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而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哲学观,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既可锻炼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塑造了学生的自信和尊严。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智力的开发者,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者,是信息的提供者,意义的建构者,学习的帮助者等,传统观念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第二,给学生合理的搭配,把合作意识植根于教学的全过程。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及知识经济的即将到来,需要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不但要有竞争的意识,更要有合作的精神,需要有合作生存、合作发展的意识。本次进行的分组合作阅读教学的尝试,是在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兴趣,诱发思维,同时将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目的在于创造机会让不同学习能力或者看法不同的学生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运用每一个人的背景知识对文章做出回应;帮助学生了解对于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生活经历或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让学生能学会独立欣赏文学作品。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和口头总结别人观点的能力以及即兴演讲能力;从而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怎样合作学习。

第三,激发训练课堂上合作阅读、放飞思维是关键。

掌握一定的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一种学习活动。

这种教学活动在课堂上的基本操作是这样的。

一是教师在课的开始时精心设计新课的导语,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别具艺术魅力的导语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显示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乃至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注意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及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探讨。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与提出目的在于给学生一个范例,是学生明确“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

三是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合理评价,激起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引发学生创新的激情,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学生最想知道,最想得到教师评判的。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思维。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开启学生关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语文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