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研究

2017-03-09广东省开平市沙塘镇沙塘学校劳潮欣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子女家庭心理

广东省开平市沙塘镇沙塘学校 劳潮欣

一、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调查我市农村弱势群体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第二,研究学校如何与社会,家庭形成结合开展和加强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弱势群体中小学生的心理保健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第三,如何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创设和谐宽松的校园环境,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二、研究过程

通过调查分析,对我市弱势群体中小学生进行分析,目前学校弱势群体子女可分为三类。

(一)贫困家庭学生

这些家庭处于“低保”或丧失父母或父母下岗无固定的经济来源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地位,生活在自我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交际范围狭窄,不善于沟通,性格孤僻。厌学,厌世情绪严重,对社会看法极端、片面、拒绝教育现象较多。

(二)离异家庭学生

这些家庭的子女从父母心中的希望变成缺乏父爱或母爱的人。心里的落差大。对遗弃他(她)的一方父母的憎恨,往往把这种恨迁怒他人,进而影响世界观。易走向极端,以至与不良同学结伙,成为学校中的品行滞后学生。

(三)留守学生

留守学生

身边抚养的是老弱体病或文化水平很低,担当不了教育管理的责任。疼爱有加,疏于管教。学生缺乏应有热情,存逆反心理,道德品性较差,常有违规,违纪,违法现象。

三、调查我市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一)我市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有如下表现

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并带有盲目性,自尊伴随自负,自卑又固执,孤僻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紧张、焦虑、任性等不良的思想行为。办事粗枝大叶、马虎潦草,拖拉懒散或求全责备、过分细致。

(二)心理形成的产生因素

1.家庭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可归纳为:“一吓二推三替四乱五‘认命’”。“一吓”就是吓唬孩子。“二推”或是“全拜托”学校老师了,或是希冀孩子能“树大自然直”;“三替”是指教育方法简单化。一是用要求催促代替对孩子的辅导。二是用唠唠叨叨的说教代替对孩子引。三是用打骂代替耐心细致地教育。“四乱”是指对子女教育无原则,使子女不能正常建立秩序感和道德感。五“认命”是家长悲观生活态度,把希望寄托到子女身上,增大了子女的心理压力。

2.自身因素

由于这些学生要独自担起约束自我,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压力,如果成绩下降,心理负担很重;管理真空,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看黄色书刊,影碟、口袋书),懒惰厌学,甚者或沉迷网吧,自由散漫,纪律松懈,缺失上进心。

3.学校因素

学习任务繁重,再加上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及应有的教育教学技能,用讽刺挖苦学生,向家长告状等,使其自信心、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从而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厌学的情绪。

4.社会因素

影响弱势群体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复杂、多样。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弱势群体子女的学习、生活和人格的发展。也有人们往往对弱势群体学生歧视。

多种因素交相作用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包围弱势群体学生思想,影响学生心理。

四、干预实施工作

(一)学校层面

1.创设和谐宽松的校园环境

①环境建设

学校尽可能地体现“.美丽、整洁、” 明亮的风貌。这使之真正成为弱势群体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②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弱势群体学生兴趣,活跃弱势群体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改善弱势群体学生心理环境。

③校园“四风”建设

学校必须加强以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为主要内容的四风建设

2.参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培养良好的“四风”可以使弱势群体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良好发展。

3.健全学校心理辅导组织机构

一是建立弱势群体学生个性心理记录档案。二是开设弱势群体学生心理辅导课。三是建立弱势群体学生心理辅导室。

4.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优化家庭教育氛围

一是让家长明确教育目的,掌握教育正确方法。学校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方法。形成家、校共商教育对策。二是学校与家长配合,宣传典型家教事例,树立家教榜样。

(二)教师层面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公平的教育观

教师正确的教育思想,平等的教育意识,对弱势群体学生的教育体现得尤为重要。为此实施“师友制”,教师与学生交朋友,做到一视同仁,不拒绝、不歧视。规范师生的言行,营造民主、和谐、良好的育人氛围。努力消除学生的自卑感、被歧视感与对立感,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

2.实施渗透心理教育

一是优化课堂氛围。努力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心理气氛。二是改革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学生情感的激发,以情促智,以智促情,使情与智和谐发展。三是利用教材因素。我们对语、数、英、体、美、等教材进行梳理,结合各学科都能根据学科教学特点,有机渗透心理教育。

3.实施关爱教育措施

我们将以“激励——成功”的关爱教育为切入点,及时挖掘弱势群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把表扬带回家,赋予他们进取动力。

(三)家庭层面

一是我们充分利用家长会和家访的机会、座谈、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为家长讲解心理教育的方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二是家庭文化建设。创建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其修身养性,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四)社会层面

社区通过各种形式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他们以更多的关心,为他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子女家庭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心理小测试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心理感受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