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7-03-09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高村镇中心小学谢永浩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一题数学知识生活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高村镇中心小学 谢永浩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发现:一个学生在数学上有能力,却少有兴趣,因此数学成绩并不突出。但如果教师能启发他对数学的兴趣,使他喜欢数学,那么这个学生就会迅速取得好成绩。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形成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用新颖有趣的教法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撩拨学生新知识的好奇与探求之心。 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这就要“在学生面前提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惊奇感能抓住学生的心,他就越加迫切的想知道、思考和理解。”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善于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从而神情专一注。教师还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

努力创造一种新鲜的能激活学生求知欲望的境界,使学生的创造思维火花得到迸发。抓住原有的知识和接受信息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问题,特别能打动学生的心。

例如,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后,一位老师拿出两张电影票,一张是15排10座,一张时15排11座,说:“小明和小强是好朋友,拿到这两张票后,小明高兴地说:‘10和11时相邻的两个数,我俩是坐在一起的。’他们走进电影院里,发现——同学们知道发现了什么吗?为什么?”学生很感兴趣。他们在积极思维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奇数列,偶数列和自然数列中相邻的不同含义,培养了学生对具体问题做出具体分析,处理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把微笑带进课堂,教师要充分热爱和信任学生,对学生要和蔼可亲,尽量用商量口吻讲话,如这样好吗?你认为怎样?你同意吗?等等。艺术的教学语言应是教师内心实感的自然流露,应是能有效感染学生情绪的“催化剂”,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味是外在的、平直的、毫无情感色彩的,便不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受到影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更多一份关心,更多一份耐心,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给他们的爱是真诚的,并认识到自己能够进步,已经有进步,但还不够,还要更加努力,学生就会受到鼓舞,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利用数学本身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蕴含着一定的吸引力,这就是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在教学中善于挖掘这些因素,学生就会被有趣的数学知识所吸引,继而发生兴趣的迁移,迁移到数学学科的兴趣上。《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先鼓励学生任举一个年份,考考老师:它是润年还是平年?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样的年份,都没有难倒老师,学生觉得太神奇了。这时老师说,不是老师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老师掌握了有关的数学规律。这句话一说,学生意识到这些“规律”的神奇力量,学习的欲望十分强烈。还比如在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算、一题多编等学习活动,学生有了自主创造的空间,更易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用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与数学的兴趣是在自身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相机鼓励,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一)当学生想独立地探索某个问题时

要注意情绪鼓舞,“你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仔细观察,你一定能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样学生就能积极运用旧知识,使思维进入“竞技”状态,一旦成功,他们就能获得探究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当学生停留在一定的水平上时

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的到达知识的彼岸,如:实践活动《探索数字奥秘》,当学生不能发现,13+31=44, 23+32=55,36+63=99其中的规律时,启发他们把这两个数字加起来与和比比看,学生一下子,很快找到了规律,启迪了思维,使其获得成功的愉悦。

(三)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遇到困难时

要注意予以适时点拨,使其“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引导他们“举个例子试一试”“反过来想一想”……半扶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走向成功。而一次成功可能产生的兴趣又往往推动第二次的成功。形成:“首次成功——产生生趣——再此成功——增加生趣……”。

总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育,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好学、乐学、想学。发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增添生活的乐趣,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1.朝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60-262

3.周德义,王嘉德,王荣德。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3

猜你喜欢

一题数学知识生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在于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感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