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幼儿的课堂注意力
2017-03-09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麻三幼儿园陈德婵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麻三幼儿园 陈德婵
一、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幼儿园的集中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应根据幼儿注意的特点,精心设计教育环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活动中来.如综合主题活动“帮助小白兔”的活动目的是通过帮助小盲兔,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同时,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活动一开始,教师组织幼儿进入事先精心布置的场地中,使他们置身于“森林小动物住宅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紧接着,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吸引幼儿的环节:小盲兔探路的情景表演;表演后让幼儿各抒己见的谈话;让幼儿戴上墨镜体验双目失明的感觉,教师边演示教具边声情并茂地讲述“小白兔的故事”,幼儿结队玩“小狗帮小兔”的游戏,幼儿为小兔设计用具等。整个教育活动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巧妙地巩固了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其有意注意。
二、合理安排
教学内容,适宜的教学内容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是依据幼儿的已有经验,符合计划性、整体性、操作性、趣味性等特点。所有内容选择具有广泛性、丰富性,以幼儿的生活为源泉,如陈鹤琴先生说的“生活即学习,生活即课程”幼儿周围的生活都可以是幼儿学习的内容,教学内容最重要的是适宜,要适合我们所面对的孩子,要适合我们的教育目标。
三、把握一堂课的最佳时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集中于某一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兴奋中心,并且兴奋中心有稳定的节奏。教师可以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放在前十分钟,后面适当进行游戏,同时当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征兆时,教师可以通过变换声调、榜样示范和游戏奖励等办法,让孩子重新集中注意力。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
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的直接驱动。幼儿的认识活动会受到兴趣和需求的直接影响,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那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要善于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由此引起并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他们必须通过人与物的相互作用,构建起真正内化的新的知识经验,形成幼儿期所独有的知识经验。
(二)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一是化平淡为神奇。适当给平淡的事情添上一些神秘的色彩,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看书时采用一些启发性的语句,像“这是怎么回事呀?”“让我们来猜猜看”,来引发幼儿对学习的好奇心。二是对浅显的现象给予深度的揭示。孩子对常见的事物往往容易失去兴趣。此时若把这些事物背后的奥秘告诉幼儿,就会重新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三是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实践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事物的最佳途径,而幼儿又大都喜欢动手操作,尽管尝试可能会失败,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则会长盛不衰,对学习的知识会掌握得更多。动手操作能使幼儿的认识由表面趋向实质,从而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促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为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需要不断鼓励,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四)加强实践训练
习惯、习惯,习了才会惯。同一个动作,同一件事情,只要反复做,就能养成习惯。如果家长在思想上重视了,而在行动上却没有耐心,那么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人们知道:知识是基础,行为是关键,习惯是归宿。为此,父母必须加强对孩子行为的训练,创设孩子反复实践的机会,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交往、游乐、劳动等活动中,进行学习技能、习惯的训练,获得“为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练习,反复强化,直至最后形成自动化的行为,养成一种自然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如绘画、练琴、练书法等等,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不要一会儿叫做这事,一会儿又叫做那事。训练最好有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以便形成一种心理活动的定向。
五、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一)创造良好环境之中,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幼儿的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
“万物细无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家人和睦,是让孩子感到快乐、安全的首要条件,在这种环境下,孩子身心健康,做事情也更能集中注意力。同样,父母努力创造和保持喜爱学习、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将会使孩子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萌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孩子也一定会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二)制定共同目标
习惯的“惯”字,有一以贯之的意思,就是说,要求和标准不能走样。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在教育上要取得一致,意味着相同“信息”重复输入孩子的大脑,易于形成神经联系,促使习惯形成。而且不同方向的教育信息互相干扰,容易形成孩子的两面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当然,要实现要求一致,不是轻而易举的,家长应十分重视并努力去实现,可以订立一个约定,如果在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上发生分歧,决不要在孩子面前公开暴露矛盾,而要在事后交换意见,以求统一行动,这样的教育效果才会好。
(三)起好表率作用
幼儿时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最不喜欢说教。榜样是具体形象的,正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所以它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其次,父母与幼儿朝夕相处,关系密切,你们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培养和调整幼儿的注意力,家长和教师要掌握灵活的方法才能行之有效,要根据不同性格,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机智,勇于创新,充分发掘幼儿的潜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优良品格。同时借家长的积极配合,只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