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规模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
2017-03-09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江东镇龙口小学王树龙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江东镇龙口小学 王树龙
我们知道,小学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初级阶段,同时它还是学生思想品质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的起始阶段,在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小学生的德育问题在学校工作中非常重要。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仍然存在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农村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一)目前农村小规模学校人数大多在200人以下,这就导致了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人数偏少
我们知道小学阶段正是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如在一年级和六年级开展德育课程其内容肯定会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对我们教师对每个年龄段学生的认识以及对不同年龄段德育课程内容的把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能“吃大锅饭”、搞“一锅端”。
(二)教师年龄普遍偏大,知识结构陈旧固化
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队伍令人堪忧,很多中青年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小学传承衣钵。较大比例的中老年教师仍是学校的骨干和脊梁,他们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心无力。毕竟,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时代对中国农村造成了深刻的变革,发展带来新的技术手段与新的思想理念,新时代德育工作更多的是侧重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生活中体现教育,教育中影响生活。我们的学生终将要面对现代化的生活,而我们老龄化的教师队伍显然在德育工作现代化的需求前作用有限。
(三)一些学生家长外出务工造成了部分留守儿童或半留守儿童现象,导致家庭教育缺失
学生的德育工作和学生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而小学生在家里的时间远多于在校时间。当前农村学生的父母一部分进城务工,一年只在节假日回家与子女团聚;一部分家长每天外出上班,早出晚归,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即使部分留在家里的父母亲,文化程度也普遍偏低。这就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很少得到来自家庭的德育熏陶,而社会环境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促使一些学生养成诸多不良习惯。
(四)我国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体系自1949年开始建立到改革开放后加速巩固和发展,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九年制义务教育实现了全国城乡大普及,为推广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国民素质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事实是,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强调“唯分数论”、实行按分数线一刀切的领域屡见不鲜。而对德育工作视为“细枝末节”“无关大碍”的事,甚至因为成绩好而一美遮百丑的事也偶有所闻。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在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中只有《思想品德》是专门教授德育课程的,每周只有两个课时的安排,更有一些学校因为师资缺乏而并没有开设这门课程!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如今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这就要求我国在各个领域都要有高素质人才,毕竟一切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造就在于教育,对于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必须是智识与情操的均衡发展,我们农村小规模学校同样应该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做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改变。作为一名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负责人,结合自己十多年来扎根农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得体会,本人提出以下对策供各位有识之士参考。
(一)针对学校学生人数较少,各年龄段学生分布不均的现状
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改善学校各方面软硬件条件,力争农村孩子就近入学也可以享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杨东平教授通过研究发现“在教育现代化的维度上,小班小校将是未来学校的发展方向。德国、英国、芬兰等欧洲国家小学的学生定额就是150人左右,规模很小,一条街上有两三个学校。台湾地区20年前开始的教育现代化运动,明确地把‘实现小班小校’作为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合理调配各方资源,把目前一些农村学校小而弱、小而差变得小而美、小而优。克服小的缺点,挖掘小的长处,为我们小规模学校的德育工作保驾护航。
(二)针对农村学校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国家应出台适当的政策
鼓励引导中青年教师特别是一些德育、美术、音乐等人文素养专职教师流动到农村任教,在薪资待遇、职务晋升等方面进行适度的倾斜。同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与一些专业化的支教组织合作,引入关心教育的青年志愿者投身到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来。
(三)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农村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劝导学生家长返乡创业、返乡就业,在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能陪在子女身边
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站、宣传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升旗礼、全体师生大会、班会课、观看德育专题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通过座谈会、家访、家长会、班级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密切家校联系,“言传大于身教”,与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学生思想品质方面。尽量减少“养而不教”“抚而不育”的不负责任状况发生。
(四)针对部分教师和家长持有“学习成绩好就是什么都好”的错误观念以及在教学体系设置中德育课程比重较轻的现状
我们应当看到学习成绩仅仅代表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方面,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充分认识培育一个“心智健全、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教育的目的。否则,你拥有再多的知识对人类、对生命的意义也不大,甚至可能走向反面!给社会造成危害。对于课程设置,我建议适当增加德育方面的教学内容,充分保障德育课程按时足量开展,同时结合农村实际逐渐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乡土化、社区化和生活化。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最宝贵的教育是人对人的影响,是人性的涵养,即“立人”。所以我们的教育应当是以人为本,围绕如何塑造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而开展工作。作为一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普通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感到为人师表的重大责任,在德育工作中竭力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