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意志品质的重要性及其培养
2017-03-09北京市顺义区少年宫亢青松
北京市顺义区少年宫 亢青松
“意志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它与克服困难密切联系着,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一般来说少年期与儿童期的学生在意志上,虽然也具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界的影响,如父母、师长等。”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个性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人的意志品质很多,但主要的有如下四种: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它们决定着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这些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有主见、有耐心、有毅力;既不盲从,也不独断;既不踌躇不前,也不卤莽从事。”意志品质在不同人的身上存在着个性差异,学生身处于新课改所倡导的宽松的教学氛围,有民主的交流空间,在彰显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导向作用下,在生动的学习方法及环境中,学生的个性应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但同时,由于个性差异的存在,实践中肯定会出现差强人意之处。
那么,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呢?
一、以情入手,抓住情感效应,激发积极的情感
(一)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是诱发积极情感的基础
第一,教师应明确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智力,其它非智力因素也很重要。情感对认知有重要的影响,情感障碍会降低认知效率。通过认知可以把握情感的变化。智力是天生的,而情感的表达与调控能力却可以后天培养。情感上的困惑在自己掌握之外是错误的观点,人人都可以控制自己的情感,既情感是可以通过训练而达到自控的。
第二,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不仅指各种正面的经验,如快乐、成功,也包括必要的负性经验,如挫折、悲伤。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有利于他们适应成长中的各种复杂环境。月有阴晴圆去缺,人有悲欢离合。成功了,不张狂;失败了,不放弃;奋斗过,无怨无悔;得到时,懂得珍惜;失去时,得到教训。在一次次的感动与自我感动中,人性慢慢升华;在一次次的体验与领悟中,个体渐渐长大。
(二)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感是学生意志品质、行为高尚的稳定剂
人是在感动与自我感动中成长、升华的,而导致这种成长与升华的是一次次的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著名心理学家马思洛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特别能概括作为一种健康心理体验及情感状态的特征。它是一种美好、积极的体验,这种体验是人成长的质变与升华。它可以出现于日常生活之中,也可以出现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情感体验教育务必以培养健康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为主要内容。
综上,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综合调动各种教育因素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健康的情感。
(三)激发学习性趣,产生动力是情感效应的“催化剂”
兴趣是最好的向导,是学生克服各种困难的原动力。正当高尚的兴趣能促使学生获得广泛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教师应:
在日常教学中搞好活动目标的教育,培养激发间接兴趣。
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培养激发直接兴趣。强化刺激物,培养和激发稳定兴趣。围绕中心兴趣,培养和激发广泛兴趣。
尽量使用生动、直观的范例和实验、演示,注意语言的激励、幽默性。
正确的奖惩。
采用榜样激励法。
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感,激发兴趣都是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它们的良好效应都能使学生自觉的战胜来自各方面的困难。所以,它们是形成坚强意志品质的前提。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
(一)正确的分组合作
这里的“正确的分组合作”学习主要是为取得生生互动。在目前教学实际中,所提倡和采用的互动方式主要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至于生生之间的互动则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不少人还将生生互动视为非建设性的消极因素或破坏力量。但在实践中,如果教师充分的了解学生,以多元智力理论看待学生,将学生按不同的智力倾向、兴趣志向、交往能力、守纪情况、性格特征合理的安排分组,就可以使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在制定了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所有的成员都成功的背景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活动带有浓烈的情意色彩,在合理安排的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互相交流、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进步。
(二)开展趣味的竞赛
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反对将成功建立在别人的失败基础上、反对传统教育中的被扭曲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的单一竞争,倡导为团体的荣誉而竞争。在这样的竞争中,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自律意识都将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发挥集体的监督力量进行“角色”加工
长岛真夫曾做以下实验:在五年级某班47名学生中挑选地位较低下的8名学生任班委,在他们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适当给予指导,经过一学期的测定,在第二学期选举时,有6名又担任了班委,同时,观察到他们的自尊心、统帅性、安定感、明朗性、活动能力、协调性、诚实性、责任心都有发展。从对全班学生的变化统计看:不积极参加活动的,孤立的学生减少了,班风也有改变。这实验体现出班级体监督力量的强大,由此可以演进到在课堂教学中,若对小组成员进行切实的角色分工,将会起到相同的效应。
三、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爱,给学生以信任和关注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借用“皮格马利翁”典故的寓意,认为: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热诚和期望投放在所要塑造的学生身上,也会激活他们的心灵。并以此设计了教育性实验,结果如预期的设想。研究者分析:这是由于教师在与被测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语调、面部表情以及眼神,都传递出了自己暗含的期待。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了更多的提问和辅导,从教师身上得到的是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受到鼓舞,于是产生了对教师的信赖感。教师也从学生身上得到积极情绪的反馈。师生间的感情交融,激起了教师更大的教育热情,鼓舞了学生更积极的学习力。久之,使学生的行为也向期望的方向发展。所以,教师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依照“皮格马利翁”效应所给予学生的爱、信任和关注,有助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