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化教学法在对外汉语中高级口语教学中的适应性探析
2017-03-09李素珺
李素珺,夏 耕
(中南民族大学 a.国际教育学院;b.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武汉 430070)
戏剧化教学法在对外汉语中高级口语教学中的适应性探析
李素珺a,夏 耕b
(中南民族大学 a.国际教育学院;b.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武汉 430070)
戏剧化教学法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的教学方法,将其引入对外汉语教学,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举例说明,认为戏剧化教学法十分适用于对外汉语中高级阶段的教学,尤其是口语课的教学。与传统的汉语教学方法相比,它更能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最终目标;在具体的言语技能培养方面,能充分统筹听、说、读、写几大技能训练,实现言语技能的综合提升;相较于传统的文化教学方式,它更能促进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感知、体验、理解、接受与吸收。此外,戏剧化教学法创设接近真实的社会情境,能极大程度营造课堂的趣味性,充分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参与式学习,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汉语口语教学;戏剧化教学法;创新性教学法
一、引言
戏剧化教学法于19世纪发源于英国,普及欧美等国家的各类教育领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引入中国台湾和香港,近年来逐渐引入中国大陆,尤其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已颇有成果。 戏剧化教学法经过长期发展,在幼儿及中小学教育中已具备一套完整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因形式上的略微差别,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名称,如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创造性戏剧(creative Drama)、过程戏剧(Process Drama)、发展性戏剧(Development Drama)等,在中国大陆的研究者中被称为“戏剧化教学法”。这种方法不同于以演出为目的的戏剧排演,也不仅仅是单纯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情境对话,而是一种能普遍适用于各类课堂的教学方法,即“运用戏剧与剧场的技巧,从事学校课堂教学的方法”。[1]这种教学方法具备很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其教学理念最初来源于教育学家卢梭的“在实践中学习”( Learning by doing)以及“在戏剧实践中学习”(Learning by dramatic doing)理念。同时,它还具备很强的情境性,是学习者在“亲身经历”的戏剧情境中,以一种制约的扮演为基础的学习模式。
戏剧化教学法作为二语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在欧美等地区的语言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将其引入对外汉语教学,近年来我国学者也有少数研究报道。笔者在研究期间不仅阅读一些了戏剧化教学法相关文献,也参与了专业戏剧化教学法的海外培训,较为深入地了解了它的内涵、具体教学方法与策略,并且在对外汉语中高级口语教学实践中做了有益的探索。
对于中高级的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有学者提出:“中高级的对外汉语教学教学性质是当代实用汉语教学,它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目的,以语言技能训练为核心,以交际文化导入为特征。”[2]本文就从这三个方面出发,针对戏剧化教学法在对外汉语中高级口语教学中的适应性展开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二、戏剧化教学法在中高级口语教学中的适应性分析
1.戏剧化教学法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个问题已成为大多数教师的共识。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指出,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目的语知识,还要知道在特定的场合怎样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即知道在一定的场合他的语言行为是否恰当,是否符合目的语的交际规范,简单地说,实现真正的交际目的,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还要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
当前汉语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正是在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方面,从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来看,一般教学过程应是“课堂语言输入——语言表达操练——语言规则吸收内化——语言技能——社会自然语言接触——语言交际能力”。目前大多数课堂最多只能停留在“语言技能”的训练阶段,即让学生通过机械性的操练掌握单个词句的表达方式,但能否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运用,就很难掌握了。“社会自然语言接触”阶段很难在课堂上实现。
戏剧化教学法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将戏剧化教学法引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戏剧化教学法的引导策略,能将学生置于近似真实的社会情境之中,让学生深入目的语的交际模式,将语言形式和其背后的社会意义充分联系起来,通过使用目的语进行思考、表达、交流和演练,从而达到提升交际能力的目的。
戏剧化教学中,冲突性情境的设置非常重要。笔者在口语训练中曾设计过一些有冲突性的生活情境,如“售货员想办法向你推销,你想办法回绝”,“吃完饭后抢着买单,各有各的理由”、“父母使劲劝你回国,中国女朋友使劲劝你留下”等,让学生即兴表演,并在自身角色的限制下极尽可能地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劝说性的表达,迫使对方最终接受自己的要求。在演练和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开始自觉注重在特定情境和身份限定下语言表达的得体性、适切性,还自觉表现出与所扮演角色相应的语气、语态和神情。同时,情境所具备的冲突性也让表演过程更显张力和趣味性,课堂氛围极大地活跃起来。此外,在表演中有的学生还有意模仿生活中所见过的中国人的独特表达方式,活灵活现。这说明戏剧化教学法能将学生以往的社会生活经验带入课堂并激活,在演练中进行重新构建。
戏剧化教学法还可与所学教材相结合,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或改编,使教材内容更加生动,更加联系实际。以《发展汉语——中级口语Ⅱ》中的《三口之家是理想的家庭吗》一文为例,课文只是简单介绍了中国的三口之家和独生子女现象,许多学生在学习完课文后,对此仍然没有深刻认识。因此,笔者补充设置了“一封妈妈的来信”,信中用妈妈的口吻讲述了自己从小对独生宝贝女儿的宠爱过程,以及女儿长大后在学校生活面临的各种不适应,并在信的最后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希望得到大家帮助。阅读后要求学生对此信发表看法,提出建议,并给这个妈妈写一封回信。学生们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表达出了对话题的极大兴趣,课堂参与感大大提升,有的同学还积极对比自己国家的情况,发表见解。最后,他们写的回信中还自觉运用到了“小皇帝”、“溺爱”、“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课文中刚刚学到的语言知识。
总之,戏剧教学法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它能通过创设接近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将课堂活动与课外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创造性地去学习和运用语言,同时提升他们在实际的不同交际场合中得体运用语言的能力。
2.戏剧化教学法与言语技能的综合提升
戏剧化教学法本身具有很强的统筹性。相关理论奠基人之一的约翰·桑姆斯除了将戏剧化教学法作为各科的教学媒介之外,更将其作为多科统筹及跨学科的学习模式。透过戏剧的表演或呈现,常常可以将不同学习的面向整合在同一时空人物之中,而建立起完整知识的学习。戏剧的折中性质能让学生掌握、关联其他领域里的学习经验。[1]94戏剧化教学法最初运用于儿童基础教育方面,可以在一致的主题下,同时实现语文、历史、社会、艺术等多种学科领域的统筹,实现学生的社会技巧、创造力、价值判断力、语言能力等多方面教育功能的统筹。
在对外汉语学习的中高级教学阶段,言语技能的综合提升尤为重要。特别是口语课教学中,应注重口语技能与其他技能训练结合,以说为主,听、读、写兼顾。在语言学习领域,除了实现以上基本功能的统筹以外,戏剧化教学法尤其可同时统筹听、说、读、写几大语言技能的训练。 如上文以“三口之家”为主题的教学中,对一封来信的讨论,是培养口头表达技能,最后要求写回信,是对讨论过程的笔头梳理,培养书信体写作技能。又如以“危险驾驶”为主题,可以进行全程戏剧化教学的课程设计。首先是引导学生们阅读危险驾驶的有关文本,了解相关背景,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或观看相关报道的视频,是培养听话理解能力。随后,教师入戏,扮演当事人生动讲述“自己”遇到一场交通事故的惊险过程,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经历提问,是在吸引学生对话题的关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接着,让学生自己扮演当事人和相关角色,表演事故发生的前后过程,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听说能力。接着要求学生转换角色,以记者、警察、专家等专业人士的身份进行小组活动,对这场事故进行采访和评论,是培养运用书面语体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特别是成段表达能力和观点陈述的能力。最后,让每个人针对这次事故写一则新闻稿,也是培养运用新闻体进行写作的能力。
由此认为,戏剧化教学法能通过一个主题,不同的任务,将四项言语技能的训练充分结合起来,有效实现言语技能的全面提升。
3.戏剧化教学法与文化因素的导入
对外汉语教学的中高级阶段,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更加突显。文化教学一方面指在语言技能训练课程中的文化导入,主要是交际文化的导入;另一方面指专门的知识文化的传授。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熏陶下的人,由于缺乏某词、某句的文化背景知识而易发生误解,这种影响交际的文化知识,称为“交际文化”。而那种不产生直接影响的文化知识,称为“知识文化”。
交际文化的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懂得交际文化的人在交际中往往懂得在某种情况之下应如何行动,如何选择,如何做到“入乡随俗”,以及自身行为有怎样的社会价值。交际文化不仅包括语言交际,还包括体态、语气等非语言交际。然而,社会生活中的交际文化因素本身就是碎片性的,绝大部分教师自身也无法解释清楚,因此更需要通过具体情境来体现。在戏剧化教学实践中,可以创设典型的社会生活场景,如饭桌上、去中国人家做客、买卖砍价、相亲、面试等。于此同时,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创造一个开放式的课堂,让有母语文化背景的中国学生参与小组的讨论、分享和角色扮演,共同创作出符合中国文化特点的剧情,让外国学生在演练和讨论的过程中深切感受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状态、是非标准、道德情操等,增进对中国文化的内在理解与接受,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知识文化的教学方面,一些具体的知识也可以通过戏剧化教学来导入。目前一些口语教材中常常生硬地列出中国的某些文化现象,直接给出一个结果或一个观点,教师也只能像讲解员一样,干巴巴地向学生灌输这些知识。另外,专门的文化课的教学也常常出现类似问题。知识的单一讲解脱离了真实情境,很难让学生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与体验。当然,现在许多课堂开始运用多媒体音像来进行辅助教学,还有的教师尝试将学生带到课堂之外去体验包饺子、穿旗袍等,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更直观的体验。同样,戏剧化教学法也可以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它能激活课本和课堂内容,以生动的故事情境呈现。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诗歌散文、成语故事、历史故事创设戏剧情境,或带领学生进行剧本排演,或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编排,让学生在情境的演练中深入体验中国文化内涵,加深对所学内容的主观理解。在介绍当代中国国情的时候,生硬地讲现象、列数据也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戏剧化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可以先从一个典型的小故事入手,来引发学生参与讨论,并提供解决办法。如上文“妈妈的来信”是通过一个独生子女教育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对三口之家和独生子女现象的关注。此外,笔者还设计过“一个28岁女孩被父母催婚”的故事,让学生帮这个女孩出主意、想办法,最终说服自己的父母。在这一过程中,两代人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也自然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和提问,教师便可以在此补充讲解相关的文化知识。
通过上述讨论可以发现,在进行文化内容的教学时,不论是交际文化还是知识文化的导入,戏剧化教学法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它更能促进学生对文化的感知、体验、理解、接受与吸收。
三、小结
将戏剧化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引入汉语教学,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创新与改革的一个积极的尝试。本文通过分析讨论,认为戏剧化教学法十分适用于对外汉语中高级阶段的教学,尤其是口语课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它更能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最终目标;在具体的言语技能培养方面,能充分统筹听、说、读、写几大技能训练,实现言语技能的全面提升;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它更能促进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感知、体验、理解、接受与吸收。此外,戏剧化教学法创设接近真实的社会情境,能较好营造课堂的趣味性,充分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参与式学习,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不论是单独使用戏剧化教学法进行教学,还是运用其技巧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手段,都是非常有效的。
[1]张晓华.教育戏剧理论与发展[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4.
[2]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张晓华.创造性戏剧教学原理与实作[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5]林玫君.创造性戏剧理论与实务——教室中的行动研究[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5.
[6]张晓华,郭香妹等.戏剧化教学法跨领域统整教学——课程设计与实务[M].台湾:心理出版社,2014.
[7]李晓琪.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8]李晓琪.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9]王永阳.试论戏剧化教学法在汉语作为第二语——以澳大利亚的一个课堂教学为例[J].世界汉语教学,2009,(02).
[10]李娟.教育戏剧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11]周嫚.戏剧化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D].广西:广西民族大学,2013.
[12]李晓婧.将教育戏剧引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今田,2013,(11).
[13]李晓婧.教育戏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今田,2013,(11).
责任编辑:肖 军
Adaptability Analysis of Drama in Education (DIE) Used in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Level Oral Chinese Teaching
LI Su-jun1, XIA Geng2
(1.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0, China;2.School of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0, China)
As a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 Drama in education(DIE) can be introduced into the TCSL(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which will add tremendous value to TCSL,. In current study, by mean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illustration, it is confirmed that DIE is very suitable for intermediate stage and advanced stage in TCSL, especially in the oral Chinese teaching. Compare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eaching method, DIE can combine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the real life more closely, and finally enhance the students’ language communicative ability greatly. In terms of language skills training, DIE can fully integrate the training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therefore, improving language ability comprehensively. In terms of culture teaching,the advantages of DIE lie in promoting students’ perception, experience, understanding, acceptance and absorption of cultural knowledge. By creating the real social situation, DIE can promote the interest of class activity greatly, and fully achieves the “student-centered” participatory learning goal, consequently, enhances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drama in education; oral Chinese teaching;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language communicative ability
2017-03-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 CSQ16010 ) ; 本科教学工程校级教研项目 (JYX16037)
李素珺(1987-),女,湖北孝感人, 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 夏耕(1969-),男,湖北武汉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词汇学、汉语国际教育。
G642
:A
:1674-344X(2017)4-0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