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中的心理危机和干预措施
2017-03-09兰冬冬何元庆
兰冬冬,何元庆
(安徽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校园欺凌中的心理危机和干预措施
兰冬冬,何元庆
(安徽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校园欺凌在全世界的校园中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校园欺凌因其长期性、隐蔽性、反复性和普遍性的特点,给学生群体带来大的影响。本文从被学校发现的校园欺凌和未被学校发现的校园欺凌两种情况来探讨校园欺凌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危机,以及建立校园危机干预体系和预防体系进行干预的措施和重要性,以期能对解决校园欺凌提供一些建议。
校园欺凌;心理危机;危机干预
校园欺凌事件广泛存在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西方和日本等国家对校园欺凌问题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关注和研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欺凌行为在我国的中小学校园中普遍存在[1],并且欺凌行为与儿童的学习成绩、问题行为及心理健康各项指标密切相关[2]。
一、相关概念
(一) 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在与校园相关的环境或个体、群体间出现的一方对另一方有意且长期持续的欺负行为;校园欺凌行为具有不同形式和不同强度,可能会给被欺凌者带来生理或心理方面的伤害。校园欺凌中的实施者与遭受者在力量和地位上通常是不相等的,实施欺凌的一方在多方面强于遭受欺凌的一方。伦敦大学斯密斯教授指出欺凌现象具有三个特征:行为是故意实施的、行为会重复出现、双方力量不均衡[3]。
(二)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遭遇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惯用的方法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并且这种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很可能会给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带来影响。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在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创伤性事件后采取的迅速、及时的心理干预[4]。对遭受危机事件的个体或群体进行危机干预的目的是为了使其尽快恢复到正常水平,降低危机事件可能给个体带来后续影响的几率,同时通过给予支持和告知一些应对技能,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创伤的影响[4]。
二、校园欺凌所产生的心理危机
鉴于学校学生群体的庞大与学校对于学生间交往情况了解的局限,发生在学校中的欺凌事件只有在极端强烈或者明显暴露的情况下才会被学校老师所了解,对于这些在学校出现的已经被抓获的欺凌事件的处理,因为学校资源有限和教育观念等的影响,对学生的心理干预也是进行的很少的。有研究显示,有近五成的学生在遭遇欺凌后选择自己忍受,这些欺凌事件因为学生本人的怕丢面子、忍气吞声等原因而不被他人所知,而恰恰是这类的欺凌事件的被欺凌者自身性格软弱且很容易受到精神与物质上长期的欺凌,难以得到有效的社会支持,很容易造成心理创伤。再加上社交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以及社交网络的匿名性、传播迅速等特点,在报道的很多校园欺凌事件中都出现了把欺凌过程上传到了社交网络,这给被欺凌者带来了更严重的伤害[5]。校园欺凌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抑郁、焦虑情绪,厌学、弃学行为,暴力行为,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对环境缺乏安全感等问题,不良的社会交往环境对个体自我认同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容易导致个体出现自我认同危机[6]。研究显示,经常出现的欺负行为对被欺凌者、欺凌者都会造成一定的身心伤害,相对于未参与者来说他们会表现出更多的学习、情绪和行为问题,部分严重的甚至走向犯罪和自杀[7,8]。
(一)被发现的欺凌带来的心理危机
校园欺凌事件有些因为发生明显的打架斗殴或者发生严重的危机事件而被学校或家长得知从而暴露出来,有些因为被上传到社交媒体上而被公众得知,这些严重的校园欺凌给被欺凌者带来的是强烈的心理危机,部分甚至会因为恶性事件而产生生命危险和应激障碍。在部分情况严重的危机事件中,比如有学生意外死亡等,对学生所在班级的同学、老师、家长都会产生大的心理危机。
(二)未被发现的欺凌事件带来的心理危机
更多的欺凌事件因其产生的后果较轻以及被欺凌者的隐瞒而不被老师家长得知,并且这类欺凌存在长期性,比如女学生之间的欺凌[9],又比如一些少数学生遭受的欺凌,不论男女学生他们的自尊、主观幸福感、抑郁情绪和自杀想法都和遭受欺凌有相关[10]等,这些校园欺凌很可能让学生在长期的心理压抑和不良人际关系中产生不良情绪、不良自我认知等心理问题,但又往往是这种类型的被欺凌学生本身就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且他们较少得到来自家庭、朋友、学校的关注和支持,尤其是来自朋友的支持[11],并且对他们进行的心理干预也更少。根据Rutter的累积危机模型,该模型假设危险因素的积累影响了发展结果,危险因素的数量与临床问题的发生率是正相关的[12];因而长期处于欺凌中的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率是很高的。
三、干预措施
(一)建立校园欺凌处理机制
1.建立校园欺凌应急队伍
校园是发生和处理校园欺凌的第一场所,因此建立校园欺凌应急预案,建立由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师共同组成的干预团队是很有必要的,以便能够在危急情况下能迅速采取干预行为,同时还需要与其他校外专业人士及相关部门合作,建立一支各方面通力合作的应急队伍;合理的校园欺凌应急队伍要能够针对欺凌发生前、发生后以及后续评估的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进行有效的干预[13]。
2.进行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
在发生危机事件后,学校各个不同群体的需求是不同的,根据评估不同的群体需求进行“分层”干预是必要的。在对不同群体的需求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对在危机事件中受到创伤的教师进行个体咨询或团体辅导,给受事件影响较大班级的学生通过班会课或用专门的时间由专业人员进行团体干预,如CCI(即教室危机干预)[13],对在遭受欺凌等危机事件的当事人进行心理咨询等,并且要在一段时间内对各方的心理变化保持持续的跟踪和评估。
(二)建立校园欺凌防范机制
1.关注特殊情况学生的心理健康
很多研究发现,欺凌者与被欺凌者都是非常特殊的学生,他们可能会遭受到更多的同伴拒绝,同时也可能出现更多的破坏性、冲动性和多动行为;表现出成绩差,社会适应性差,自信低和较少的亲社会行为;还容易遭受情绪上的痛苦(如抑郁、焦虑),甚至产生严重的精神症状[14]。加强对有不良行为、人际关系不协调、学习成绩和态度不良、留守或单亲家庭等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动向的关注,及时发现异常,及时疏导。
2.危机教育和应对技巧教育
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着力让学生从思想观念上对校园欺凌有更深的认识,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校园欺凌的表现,了解它们会造成怎样的危害以及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向学生告知什么样的行为构成了对他人权利的侵犯,他人什么样的行为是侵害了自己的权利,编制校园欺凌预防手册和普法手册,帮助学生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知法、守法、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安全,避免在遭受欺凌时的一些误区,比如隐忍不说或者私下报复,学会寻求学校、家长甚至是法律的帮助。
遇事冷静尤其是突发危机事件时保持冷静的态度是很重要的能力,因此要加强对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遭受他人的欺凌时,学生应该时刻谨记生命至上的原则,安全第一,避免发生激烈的冲突,防止自己受到更加严重的伤害,并且要及时寻求学校、家长甚至是法律的帮助和保护。平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对他人的言语攻击理智对待、温和处理;势单力薄时避免发生冲突,安全第一;上下学尽量不要独自一人去偏僻的地方,不要单独赴约,遇事多寻求家长老师的建议和帮助等。
3.开展校园师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学校教育中很重要的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橱窗宣传或者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技能,比如情绪调节技巧、人际交往技能、沟通技能等;将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意义重大[14]。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怕挫折的性格对学生的成长也是很重要的;同时对个别易冲动、习惯以攻击他人等不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和矫正,帮助他们学会运用更为恰当的方式解决各种情境问题。
要在教师群体中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提高教师对自身心理以及对学生心理的觉察力,端正教师对自身行为以及校园欺凌的态度,关注、关心学生。
4.加强家校协作
家庭在防止学生欺凌以及帮助学生应对被欺凌的情境中起重要的作用,在处理校园欺凌时家长和学校协作是必不可少的,来自家庭的帮助和支持(不论是精神上的还是其他方面的)对帮助孩子应对各种情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家长要与孩子多交流,关注孩子的身体生理情况,加强家校交流,共同把握,防范于未然,共同守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1]张文新.中小学生欺负 / 受欺负的普遍性与基本特点[J].心理学报,2002,(4):389-394.
[2]王美芳,张文新.中小学生中欺负者、受欺负者与欺负-受欺负者的同伴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2):1-4.
[3]Smith,P.K,The violent nightmare:bullying and victimization in school peer groups,[J].The Psychologist ,1991.
[4]Everly, G. S., Flannery, R. B., & Mitchell, J. T. (2000). 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 A review of literature.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J]. A Review Journal, 5, 23-40.
[5]纪瑞.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J].学生工作,2016,(29):165.
[6]李恒.学生自我效能感及相关概念的研究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7):97-100.
[7]Aluede O, Adelek F, Omoike D, Afen-Akpaida J. A review of the extent, na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f bullying behavior in schools[J].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2008,(5):151-158.
[8]Bonanno RA. Bulled to the brink: An investigation of students at risk for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nclination. Library and Achieves Canada: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2006.6-15.
[9]贺岚.看不见的角落——关于我国中学校园中女孩欺凌现象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4.
[10]魏重政,刘文利.性少数学生心理健康与遭受校园欺凌之间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4):701-705.
[11]李海垒,张文新.青少年受欺负与抑郁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
[12]Friedman,R.J.&Chase-lamsdale,P.L.(2002).Chronicadversities.InM.Rutter&E.Taylor(Eds),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4th ed,.pp.261-276), oxford , ulc:Blackwell science
[13]伍新春,林崇德,臧伟伟,付芳.试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7):45-50
[14]Kim YS,KohYJ,Leventhal B. School bullying and suicidal risk in Korean middle school students[J]. Pediatrics, 2005,(115):357-363.
[15]赖运成.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9):90-93.
责任编辑:胡栩鸿
Psychological Crisis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Campus Bullying
LAN Dong-dong, HE Yuan-qing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Campus bullying is a problem that can’t be ignored all over the world, affecting the student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traction, concealment, repetition and universality characteristics brought influence to the students.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psychological crisis for students brought by campus bullying which was found and which was never found,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ampus crisis intervention system for intervention measures and importance and hope to solve the campus bullying with some suggestions.
campus bullying; psychological crisis; crisis-intervention
2017-02-28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SK2015ZD16)
兰冬冬(1989-)女,湖南娄底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何元庆(1973-)男,安徽芜湖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危机干预。
B824.3
:A
:1674-344X(2017)4-00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