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推分级诊疗的PEST分析
2017-03-09窦伟洁韩志琰宋奎勐郭大伟
窦伟洁,韩志琰,宋奎勐,宋 燕,郭大伟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062)
“互联网+”助推分级诊疗的PEST分析
窦伟洁,韩志琰,宋奎勐,宋 燕,郭大伟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062)
应用PEST分析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4个方面,对“互联网+”助推分级诊疗的外部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在宏观层面上论证“互联网+”助推分级诊疗发展,以助于破解分级诊疗难题,构建分级诊疗新模式。
互联网+;分级诊疗;PEST分析
“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小医院门可罗雀”,依然是我国医院不可回避的现实。建立并实施“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诊”的分级诊疗体系,是科学合理分配现有医疗资源、有效分流就医患者的积极举措,已经成为本轮医改的重中之重。而分级诊疗的实现必须以信息化为依托,健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信息化系统,为分级诊疗提供技术保障和信息支撑。
2015年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通过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依托“互联网+”破解发展困局成为了趋势[1]。针对分级诊疗的困境和挑战,利用“互联网+”这个有利抓手,有助于破解分级诊疗难题,构建分级诊疗新模式。
本文将运用PEST分析方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4个方面,对“互联网+”助推分级诊疗的外部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在宏观层面上论证“互联网+”助推分级诊疗发展,从而获得关于“互联网+”助推分级诊疗的较为全面的认识,以期对“互联网+”分级诊疗的下一步的发展提供参考。
1 “互联网+”分级诊疗的PEST分析
PEST分析法是现代管理中分析战略或组织外部环境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政治因素(Political)、经济因素(Economics)、社会因素(Social)和技术因素(Technology)的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组织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2,3]。
1.1 政治因素分析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
2012年,《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明确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提高两者的分工协作水平,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上下联动、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建设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远程医疗系统。
2013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中提出:要继续推进基层首诊负责制试点,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和机制,加强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推进检查检验结果的共享和远程医疗工作。
2014年,卫计委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明确指出: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发展远程医疗服务作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和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
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 2020)》指出:要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远程服务,最终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秩序。同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目标,即“到2018年在健康医疗领域互联网应用更加丰富,公共服务更加多元,社会服务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同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
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又突出强调了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共享。
2017年初,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指出:要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为分级诊疗突破口,基本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同时加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互联网+”健康医疗。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促进了分级诊疗以及卫生信息化的发展。从政策发布内容来看,也愈来愈重视信息化对分级诊疗的作用,为“互联网+”分级诊疗的实现提供了政治保障。
1.2 经济因素分析
1.2.1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带动了“互联网+”医疗需求的增加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居世界前位,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29,381元增长到2015年的31,79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9892元增长到2015年的10,772元。居民收入的增加,必然会增加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利用[4]。同时,收入的增加也会提高居民对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信息化设备的应用,这必然会带动新兴的互联网医疗的利用。
1.2.2 卫生投入的增加推动了“互联网+”分级诊疗的发展
从2009年新医改以来,我国卫生总费用投入逐年增加[5],从2009年的17,541.9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0,974.64亿元。《2015年中国医卫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结果显示,2014年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投入规模达到275.1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2.5%,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卫生费用和卫生信息化投入的增加,极大的促进了“互联网+”分级诊疗各环节软硬件的提升,助推分级诊疗发展。
1.3 社会因素分析
1.3.1 人口数量及结构变化,医疗需求大
我国人口众多,2015年,我国人口达到137,462万人,加之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进一步释放了相关的医疗服务需求。2015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有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5%,老龄化现象明显。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人口结构的变化,更意味着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特别是老年人医疗护理方面的需求。老年患者更适合全科医生签约管理以及社区的连续性管理,基于互联网的远程监测和看护也能提高和改善老年患者的就医,而“互联网+”分级诊疗可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1.3.2 互联网及智能设备普及,改善就医体验
随着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医院电子病历的广泛应用,移动APP、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日益增多,这些在改善居民就医体验的同时也为“互联网+”分级诊疗提供了良好的软条件。通过云平台可实现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的共享,使得各级医疗机构之间互联互通,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跑腿”;医保就诊卡的使用,方便了患者转诊、缴费。另外,居民的健康意识增强,已经不满足于在患病时接受医生的建议,而是防患于未然,主动获取健康相关信息[3],互联网及智能设备的普及,满足了居民的这一需求。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三级医院,大都开通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居民从移动设备上可以进行预约诊疗,以及基础的健康咨询;医疗机构通过这些平台可以快速分诊病人发布健康知识信息,提高了居民的健康素养。此外,政府或者医院可以宣传普及分级诊疗制度,促使居民到基层首诊,培养合理就医秩序。
1.3.3 “互联网+”分级诊疗扭转医疗资源配置不均,改变居民就医习惯
众所周知,我国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处于倒金字塔的状态,30%的城市人口拥有70%的卫生资源,城市卫生资源又大都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在医疗设备配置和技术支撑等方面较为薄弱[7]。长期以来,基层医疗机构难以“取信于民”,进一步导致居民倾向于大医院的就医习惯。要扭转这种局面,推动医联体之间的分级诊疗建设是现实之举。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三级公立医院引领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而“互联网+分级诊疗”的模式可以提高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可及性,通过互联网可以打破技术障碍、地区障碍和人员障碍,将各级医院联系起来,着实推动分级诊疗。
1.4 技术因素分析
1.4.1 “互联网+”有助于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水平,促进基层首诊
基层首诊是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而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实现基层首诊的重点。“互联网+”为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水平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互联网,构建分级诊疗团队,实现基层医生与上级医院医生跨地区、跨学科的连接,基层医生耳濡目染每日进行的转诊、会诊和分工协作等工作,将大大提升其能力。如通过互联网,基层医务人员可以随时随地与上级医生专家沟通交流,上级医生或专家可以通过案例讨论、会诊等方式辅导基层医务人员;通过远程医疗实现技术联动,弥补基层医生对于影像等检查结果判断不足的弱项[8]。
1.4.2 “互联网+”实现共享信息,促进双向转诊
分级诊疗的实现需要不同层级的医院进行分工协作,倡导实现基层首诊、疑难重症向上级医院转诊,康复治疗再转回基层。如果基层医院无法完成首诊任务,那么相应的双向转诊也很难推进,而依托互联网是实现双向转诊的重要抓手。借助互联网,整合原有的医疗信息,将各级医疗机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医保平台等系统数据联合和对接,实现各级医疗机构以及区域内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9]。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患者的基本情况、诊疗信息、检查结果等都可以在医院平台或者医生APP客户端上传递,打通了院间信息,实现空间上的无障碍沟通。接诊医生通过与医联体内的上级医院线上远程专家会诊,实现就诊专家对接,形成转诊绿色通道。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拓展了医患空间,医患双方共享转诊信息,确保转诊的高效有序[1],方便了患者,也方便上级接诊医院合理规划、预约诊疗床位,提前做好诊疗准备。
1.4.3 “互联网+”可以合理匹配医患,促进急慢分诊
合理分诊有助于缓解目前“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窘境。首先,借助互联网平台优势,建立智能分诊系统,通过海量数据分析和专家团队的精确分诊,实现对症、就近、尽快就医。轻慢型患者可以疏导匹配至基层医疗机构,急重症患者精准导诊至相应专科或综合大医院;也可通过分诊平台由名医、专家远程制定方案,基层医院具体执行[7],不仅大大缓解大医院的就诊压力,也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了获得感。其次,利用大数据进行分诊,基础数据建立起来的智能分诊系统,可以依据历史数据库判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再结合在线分诊专家解答,判断是否需要实际就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患者[7]。另外,通过互联网,还能实现在线复诊,通过智能分诊系统,识别复诊患者,根据患者提交的病情和结果,完成诊疗信息的流动以及药品、保险的在线配送与对接。
1.4.4 “互联网+”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效率,促进上下联动
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上下联动是分级诊疗得以实现的支柱。建立医联体是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形式,在区域医联体内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就诊范围,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以三级医院为核心,辐射二级、一级医疗机构[10],利用互联网及智能医疗硬件,打造区域信息服务平台和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11],优化分工协作,形成上下联动机制。互联网的介入,为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医院提供了快速沟通的渠道,医联体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各层级医院之间以及医患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了效率,优化患者就医流程的同时也优化了医联体内部的流程。
2 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为分级诊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为分级诊疗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①政策不够完善。互联网信息量大,“鱼龙混杂”。近年来,各种医疗软件、掌上医院更是层出不穷,国家缺乏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条例。近两年的两会上,专家学者也在不断的提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互联网+医疗的操作细则,监管互联网的药品、行医等。②从技术层面来看,互联网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巨大风险。我国的互联网发展迅猛,但是在互联网管理方面相对滞后,信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医疗健康涉及居民的个人隐私,更需要严上加严的监管和防护。③人员方面,国家虽然出台了自由职业和多点执业的相关政策,但是,受到医疗体制和格局的阻力,难以落地,这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互联网+”分级诊疗的实施进展。
“互联网+”分级诊疗是在传统医疗模式上的创新和提升,是大势所趋。因此,建议国家加快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操作细则,严格相关产业准入资质,加大对“互联网+”医疗的监管,进一步改革机制,放宽医务人员的从业范围等,促进“互联网+”的良性发展,为健康中国助力。
分级诊疗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变当前医疗模式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正处于分级诊疗的探索阶段,作为当前国家重要战略的“互联网+”,为分级诊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信息支撑,为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注入了强劲动力。我们相信,互联网必将与分级诊疗融合创新的基础上迸发出勃勃生机[12]。
[1]罗宁政.互联网开创分级诊疗新模式[J].中国医院院长,2016,(6):81-83.
[2]魏 颖,杜乐勋.卫生经济学与卫生经济管理[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张会丽,姜 勇.我国发展移动医疗的PEST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33(11):6-9.
[4]何思长,高 琦,孙渤星,等.新医改背景下成都市社会办医的PEST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5,13(3):31-33.
[5]肖 夏,胡富勇,陈 任,等.我国慢性病防治管理的PEST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3):103-105.
[6]黄景旺.浅谈“互联网+”养老模式的发展[J].决策与信息,2016,21(下):132-133.
[7]李 婷,郭 帅,马天翼.“互联网+”视角下的分级诊疗体系构建[J].中国卫生经济,2016,35(12):38-40.
[8]秦盼盼,郭珉江,雷行云,等.互联网+时代的分级诊疗体系构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6,25(4):21-25.
[9]孟 群,尹 新,党敬申.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的思考[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6,13(2):111-116.
[10]邱浩强,洪晓鹏,杨左元,等.普宁市互联网+医联体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11):111-113.
[11]肖 斌,陆晓琳.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医联体建设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6,(6):241-242.
[12]吴三兵,王继年.基于“互联网+”分级诊疗体系构建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6,30(5):255-258.
(本文编辑:谢碧钰)
PEST analysis on “Internet +” assisted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DOU Wei-jie,HAN Zhi-yan,SONG Kui-meng,SONG Yan,GUO Da-wei
(ShandongInstituteofMedicineandHealthInformation,ShandongAcademyofMedicalSciences,JinanShandong250062,China)
It deeply analyzes the externalities of “Internet +” assisted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y PEST analysis from politics,economy,society and technology. It demonst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 assisted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o as to break the problem of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establish the model of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ternet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PEST analysis
2017- 06- 13
10.3969/j.issn.1003-2800.2017.08.003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工程;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6WS05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503149,71503150);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5YL050,BS2015SF008)
窦伟洁(1986-),女,山东平度人,研究生,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卫生政策方面的研究。
郭大伟(1981-),男,山东莱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及卫生政策方面的研究。
R197.1
A
1003-2800(2017)08-0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