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积极心理学视角阐释《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2017-03-09信中贵
信中贵
(巢湖学院 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 合肥 238000)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阐释《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信中贵
(巢湖学院 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 合肥 238000)
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看《三国演义》中复杂多变的曹操,他具有积极进取、报国爱民、唯才是举和睿智豁达等正能量,这些正能量更能激励人们勇于战胜困难,对人生保持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社会勇于承担责任。
积极心理学;《三国演义》;曹操;正能量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关心人积极地认知加工、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如乐观、希望、智慧、自我接纳和逆境中的心理弹性;关注人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包括社会凝聚力、利他行为、社会责任感、宽恕和爱的能力等[1]。积极心理学不否认心理消极因素的存在,但主张搁置消极发掘积极,通过不断地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而获得良好的生活。且积极心理学研究指出:积极的形象比中性和负面的形象更能促进人们的学习,提高人们的智力,扩大人们的心理资源,增强人们在逆境中容忍挫折的心理弹性[2]109。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一向被认为是集各种负面形象于一身的反面人物,人们放大其负面形象而忽视其正性品质,削弱了曹操的正面形象及历史意义,也降低了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文学价值。这种现象的形成并不是作者“褒刘贬曹之意”所致,而是人们受到历史和认知的制约所致[3]。因此,我们需要抛开传统思想的束缚,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寻《三国演义》中曹操的积极品质,从其身上汲取经验和正能量,这将远比只关注他的负面形象更有意义。
一、禀性正义且思想进步
曹操小字阿瞒,一名吉利,取其吉祥顺利之意。他人评价曹操:“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4]4操闻之大喜,可见曹操早就胸怀大志,只需借助权威人士之口给他一个正当的理由开始创业。曹操早年行侠仗义,献计杀贼,说明本质不坏,逃亡路上,情急之下杀了不该杀而又不得不杀的吕伯奢,受陈宫责备,顺口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虽显极端自私自利,但此时此境可能让他别无选择,身处险境又惊慌失措,因此,这并不能代表曹操禀性,却体现了他思想进步的特征,即接受了当时儒家思想崩溃而道家思想盛行的影响[5]181。如“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即贵重自己身体超过贵重天下的人,可以把天下给予他,爱他自己超过爱天下的人,可以将天下委托给他[6]97。当时的道家哲学出发点正是全生避害,不是无为,而是为我,尤其是杨朱的思想,反对仁义,因为仁义的本质是利他,而杨朱的原则是利己。所以,曹操受当时流行的道家思想影响,表现为自信、自我而非自私。事实上,真正能代表曹操与人相处之中主要性格特征的话应是他对庞德说的那句:卿不负孤,孤亦不负卿[4]330。正是这种正能量特征才使得曹操的身边聚拢了众多人才,才有许多人才投靠他并拥护他,相信他会礼遇大家而不是辜负大家。
二、忠君爱民的报国之志
在人们心目中,曹操似乎只有“奸”没有“忠”,只有虐民没有爱民;但事实上,《三国演义》始终展现的是曹操的忠心报国与爱民。曹操看到了纷乱的局势不是道德或愚忠可以挽救的,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被骂为奸诈小人,而他却没像董卓、李傕等人那样怠慢献帝,并赢得了将士与谋臣的认可。况且,若不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献帝很可能早被乱军所杀,汉室早亡矣;天下无主,乱上加乱,可能会有更多无辜性命死亡。当孙权上书曹操早正大位时,操曰: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4]347可见曹操的忠君之心。当然,曹操不仅忠于汉室,还爱戴臣民。曹操借粮官王垕之首平息将士之心,虽显丑恶,但“虽妄杀一人,却瞒三十万人,免致失败,此曹公能哉”也是被后人宽容、认可甚至是赞美的[7]。曹操为报父仇欲枉杀徐州百姓,给人留下草菅人命的形象,但事实上曹操并未攻打徐州,也未枉杀百姓。刘备携民渡江,也正是利用了曹操的爱民之心才使刘备有了逃脱的机会,倘若曹操真的枉杀百姓,刘备是逃不了的。足见曹操的爱民之心也是广为人知的,如曹操对百姓说他的士兵干扰了百姓生活,他甚是不安,谋士建议他灭掉袁绍,他却说快到秋收了,不能影响百姓秋收。曹操的忠君爱民,皆是为了报国,正如历史上的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对攻击他有野心并要夺皇权的人进行反击所表达的那样:忠贞于汉室,但又不能轻易交出政权和兵权,即“江湖未静,不可让位”,一旦让位,国家即刻回到分裂动乱的局面[8]。因此,《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忠君爱民、志向报国的积极品质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
三、唯才是举的爱才胸怀
在用人方面,曹操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作风是深受世人好评的。曹操早就清楚地认识到“人才远比地盘重要”。他不论亲疏,一视同仁地对待宗族人员和部下,能够很好地知人善任,化敌为友,不强人所难,不杀败军之将,缅怀已故将才。在关羽请战华雄时,袁绍一方面找不到大将迎战华雄,另一方面又担心关羽若杀不过华雄,定被华雄耻笑,灭了盟军的锐气,但曹操却说:“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当袁术怒斥张飞时,曹操却说: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4]22!对待关羽,曹操不仅维护关羽的忠义之心,还助其实现了忠义之行,诚心赐予赤兔马和衣物,护佑刘备家眷,即使关羽舍其而去,曹操依然“恐将军途中乏用,特具路资相送。”[4]119在张郃和高览投靠曹操时,夏侯惇怀疑二人有诈,曹操却说:吾以恩遇之,虽有异心,亦可变矣[4]137。当许诸战败受伤时,曹操不但没有责备,还命医士为其治疗安慰;至于杨修,也非曹操妒忌人才,而是杨修三番五次的小聪明威胁了军心和政权的稳定,如不杀之,可能会造成更多的死亡和灾难,体现了杨修是个爱耍小聪明爱出风头的小人物,并非人才[9];对待庞统,初次见他便爱之如命,“亲自出帐迎入,深敬服,殷勤相待。”[4]210可见,曹操的爱才胸怀给了人们奋斗的力量和精神的寄托,让无数有志之士看到了跻身上层社会的希望和拥有为其拼命的动力。
四、豁达睿智与坚毅的能力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豁达、坚毅、幽默、睿智、心态积极并对未来永远充满希望,鼓舞着人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依然勇敢的前行。在面对复杂险恶的环境时,曹操具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善于排遣挫折及失败所带来的烦恼,能够智慧地战胜艰难困阻。在身陷绝境时,曹操始终不乱方寸,一旦脱离险境,或自我解嘲或放声大笑,不仅鼓舞自己,也鼓舞着士兵。如盟军溃败时,曹操依然对打败董卓抱有希望和信心:若擒了吕布,董卓易诛耳[4]23。当遭遇吕布追杀而无人相救时,仍能临危不乱,误导吕布“前面骑黄马者是他。”被救后,大笑曰: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4]51。 赤壁大败士卒将要通过华容道时,曹操大笑: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4]221。这种笑傲江湖永不气馁的精神安慰了军心并鼓舞了将士们的斗志。当典韦为救曹操而死时,曹操运用当时的境遇,抓住士卒们的心理,“三哭典韦”,凝聚了军心,提高了士气,增强了战斗力,并告示了天下,只要勇于为他卖命,死后也会受到隆重对待;最终使其转败为胜,大破刘表、张绣两家之兵。官渡之战,以弱胜强;“望梅止渴”激发将士潜能[10];而梦中杀人,实为无奈之举,因尔虞我诈的战乱之际,不得不谨慎防范他人,但又不能因为防范过度而使群臣疏离,故使梦中杀人提醒周围人自我保护并不致使人心离散;许多部下曾与袁绍交好通信,后虽烧掉截获的书信,体现了曹操的自信、阳光和大度,但也暗示了他不得不谨慎防范。可见,从最初的献计转为献刀开始,不论曹操是取得成功或是遭遇失败,小说中始终体现了曹操的积极心态和敢为个性,展现了他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及将不利情势转变为有利情势的智慧与能力。
五、结语
郭沫若指出:假使曹家的天下更长久一些,我看魏武帝和魏文帝会被歌颂为中古的圣王,决不会被斥为“篡贼”“奸臣”[11]126。鲁迅也曾说:人们讲到曹操,很容易联想起《三国演义》和戏台上那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12]502。《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说: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仿佛孙吴。先帝每称操为能[4]433。对手如此评价曹操,那么,我们更应该客观看待曹操,挖掘其积极的品质,从其正面的特质汲取更多的正能量。况且,任何一个人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积极心理学更倾向于关注人的正性品质与积极影响,搁置消极特征,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和挖掘人的潜能,为他人带来更多动力,促进人们自我的健康发展。因此,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来说,曹操是一位超级健康和优秀的人;许多历史伟人均从他身上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作为生活在激烈竞争中的我们,更应该学习和借鉴曹操的积极品质,提高智能和工作学习的效率,扩大心理资源及增强身处逆境容忍挫折的心理弹性,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力量。
[1]刘翔平,曹新美.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J].教育研究,2008,(2):90-94.
[2]Watson,D. Positive Emotion.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M]. Orford: Or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3]袁世硕.试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J].山东大学学报(语文版),1959,(2):49-61.
[4]罗贯中.三国演义[M].吉林: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
[5]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6]贺荣一.道德经注译与析解[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
[7]李静.曹操生命价值得失浅探[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87-89.
[8]赵君.文学中的曹操正面形象浅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8):105-106.
[9]杨胜宽. 从郭沫若对曹植的评价说到替曹操翻案[J].郭沫若学刊,2010,(2):484-494.
[10]信中贵. 地方院校大学生希望量表的研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6):119-122.
[11]郭沫若. 郭沫若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2]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陈君丹
Interpretation of Cao Cao inRomanceoftheThreeKingdom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XIN Zhong-gui
(Literature Media and Education Science Department, Chaohu College, Hefei 238000, China)
The interpretation, which 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makes people realize that Cao Cao, a complex character inRomanceoftheThreeKingdoms, is not only cunning, cruel and arrogant, but also positive, patriotic, forward-looking, devoted, smart and generous. These positive features can motivate people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guide people to keep optimistic, persistent and hopeful to their life and future, stimulate people to accept oneself, tolerate others, wisdom life, and have the courage of taking responsibility to the society.
positive psychology;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Cao Cao; positive energy
2017-03-16
2014年安徽省哲学规划课题(AHSKQ2014D32)
信中贵(1980-),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化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
B848
:A
:1674-344X(2017)4-0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