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双证书制实践教学计划优化探索
2017-03-09王恩界廖位彬覃莹莹
王恩界,廖位彬,覃莹莹
(1.广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2.广西财经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一、引 言
普通高等学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施双证书制培养模式改革,主要是针对提升专业实践能力而言的。双证书制培养模式对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设置了更高要求,而不以降低其科学素养以及学术能力为代价。双证书制对于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主要是基于职业资格标准来安排实践教学计划,为了实现提升学术型人才实践能力,需要应用心理学专业对实践教学计划做出一系列的调整,既包括对理论课程的调整,也包括对实践教学计划与方案的优化[1]114。
实践性与应用性,是应用心理学区别于其它专业的基本特点之一,要求学生在具备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发展出相应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随着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断发展壮大,迄今为止已经为教育、医疗、司法、公司企业等组织提供了大量专业人才。然而也有研究表明: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存在实践能力不够强、职业技能有欠缺等问题[2]92。双证书制能够较好弥补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方面的不足,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及实际操作水平。
二、传统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特征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专业介绍(2012)》将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实践能力总结为:能熟练操作心理测量、心理学实验,并且能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某一具体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3]219。专业实践教学计划是高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指导方针,是实现能力培养目标的设计蓝图,是高校组织实践教学、安排实践任务等的主要依据,也是高校保证实践教学质量,达成实践教学目标的保障[4]35。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并未具体说明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计划应有多少学时数,也未说明必须要设置哪些课程,当前也没有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国家标准,不同高校针对本校、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然后加以实施。总结起来,当前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一)对教育部的指导原则贯彻不充分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与《高等学校管理要点》对各高校制定、修订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性原则做了以下论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与重视实践性教育环节。高校在制订实践教学计划时必须深刻理解实践性教育环节的基本指导原则,并根据高校自身情况制定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实践教学计划。然而实际情况是多数高校在制订或修订教学计划时,对其实践性重视程度不足。双证书制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计划要清楚把握专业内涵,明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基本特点,理顺该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以及与相关、相近专业的关系等,唯有如此才能制定出符合专业要求、对社会有益而又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计划。
(二)师生参与热情度不高
实践教学计划应该由谁制定?在国家教育管理层面或者是学校层面几乎都没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不同学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之间,制订教学计划的主体都有可能不一样,主体责任人自然也各有不同。在学校层面,主要是由教务处计划管理科或者分管副处长负责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在二级学院层面,教学计划的制订者主要有学院分管教学的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等,甚至有时可能会出现由专业课教师来制定本课程实践教学计划的情况。可见,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是比较松散甚至可以说是比较随意的,而教学活动主体——专业教师与学生的参与度不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实质上是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及其价值。
另外,实践教学计划的传统制定程序也不够规范,多数情况下是由少数人甚至是一个人起草,很可能没有经过本专业全体教师的分析与论证,更遑论由企业或行业专家来参与对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合理性的论证。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起草者多数根据个人经验和理解而制定,其科学性与可行性有待商榷。另外实践教学计划的批准、审核多由教务处或二级学院主管领导独自审阅,并做出个人判断,然后给出反馈意见。这种审阅通常只是“大概看看”,其可靠性、有效性都有待提高。
(三)概括化程度过高
高校和二级学院在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时,往往存在概括化程度过高的问题,对实践教学计划的安排、操作步骤、任务目标等重要方面没有给出具体阐述。多半是对实践教学活动的抽象指导,缺乏针对性较强的具体规定,此外,不同类型的高校(例如师范类普通高等学校与综合类普通高等学校等)的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计划大同小异,没有体现出学校特色以及专业培养特征。
由于种种问题的存在,在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活动中,并没有完全按照实践教学计划来开展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实践教学计划因此成为一纸空文,参与实践的师生不按照实践教学计划来开展专业实习与实践。课程教师多根据其自身资源与经验来安排实践教学及其活动,从而造成实践教学计划不得不根据参与者和实施者的特点而发生变通,即受实践指导教师个人风格影响较大。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具备比较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的背景下,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并不以完全执行,或者执行过程较为随意,而学院和专业对此情况也缺乏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与奖惩机制。
(四)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不完善
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是对实践教学计划实施前后的学生实践能力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评价,以及实践教学计划开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的综合评价,其目的是发现该方案或者执行情况的不足,这对其后优化实践教学计划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2004年,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高校学生的培养方案有着基本描述,但对实践教学计划的评估却没有详细表述,更没有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而当前我国针对本科教学评估的工作虽然已经将实践教学计划纳入了评估范围,但其评估尺度主要为主观标准,尚缺乏对实践教学计划进行估的客观指标。这种状况对于各高校、各专业完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非常不利。
(五)实践教学计划与教学活动体系不协调
当前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基本是以独立的实践教学为单元,彼此之间“各自为政”,各教学单元之间没有很好的协调与配合,不同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之间缺乏必要沟通与协作机制。所以,一方面会出现各实践教学环节有交叉和重叠的现象,另一方面有些非常重要的实践能力在全部实践教学活动中都没有得到训练,这些情形既会浪费实习师生的时间与精力,又浪费了本来就稍显不足的实践教学时间与资源。此外,很多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未能理顺实践教学体系,进而导致实践计划与实践活动较为单一、死板,实践教学计划与实践活动环节没有形成有效衔接,未能真正形成有机的、高效的实践教学计划与活动体系。
三、双证书制优化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高速发展,以及社会对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该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欠缺与职业能力不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也亟待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建构一条适用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新路径呢?双证书制培养模式为此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与启发。
高职教育领域的双证书制,是指学历教育(以获得学历、学位证书为标志)与职业培训(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之间的一种有机交融[5]3。学生在校完成相应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经学校考试、考察合格,颁发毕业证书;同时通过职业技能资格考核后再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双证书教育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在高职院校完善或新建职业技能鉴定所,使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之后,方便地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二是对高职院校某些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的专业,其毕业生理论考试成绩合格者,可以视为鉴定理论考试合格,只需要接受操作技能考核,即所谓的“单免”;三是对认定的高等职业院校主体的毕业生直接核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即所谓的“双免直通车”[6]5。
在普通高等学校中实施的双证书制培养模式,与高职教育中的双证书模式不同。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实施双证书制时,不会降低对本学生的学术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求,却要提高对其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这主要是通过双证书制来实现的[7]125。在理论教学方面,基于双证书制将原有课程体系划分为通用模块与职业方向模块,通用课程模块是各种职业从业的专业基础,例如普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生理心理学等,而职业方向模块直接对应各种直接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要求,如教师资格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关系协调员、心理咨询师等,这些职业方向模块涵盖了对应的职业资格考试的全部理论内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双证书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活动安排上,也强调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实习要求一致,将专业实践分为教育实习、人力资源实习、心理咨询实习、毕业实习(即综合实习)。
经过这样优化后的教学计划,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理论模块与实践模块融入到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之中,将理论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笔试模块相匹配,将专业实践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考核匹配,让毕业生完成专业学习之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时不再需要额外的培训。
2017年9月12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公布国家职业目录的通知》公布了140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未被列入国家职业资格清单,这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双证书制培养模式有所影响,但影响不大。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咨询技能水平还可由行业协会开展鉴定,而且还有教师资格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和劳动关系协调员等职业资格可以支撑应用心理学专业。双证书制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计划优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以往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常过度重视对理论教学,对实践能力培养的关注不够,导致部分学生“眼高手低,会说不能做”。双证书制度的最大特色与优势就在于让学生在取得学历、学位证书的同时,能够不需要额外的培养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这就要求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考虑、综合协调专业课程设置[8]89。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一方面深化理论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提高专业实践所占比重,为实践教学提供精良实验设备、优质实践基地等条件,以便更好地推进双证书制度的顺利实施。
(二)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多擅长理论教学,部分教师缺乏心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测评等行业背景和从业经历,能够将理论与职业技能融会贯通的专业教师凤毛麟角。普通高校教师多数是在研究生毕业后就到学校任教,缺乏相应的专业实践经验,这种情况会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鼓励理论课教师多投入、多参与,指导学生解决工作情境中的专业问题,无论对于教师专业成长还是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都有益处。另外普通高等学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也应该把那些具备高级职业资格的专业人士请进课堂,逐步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通过强化专兼职教师队伍的激励体系建设,有效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加强引进企业与行业师资的同时,积极培育原有的专业理论课教师,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的整体实力与水平,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施双证书培养模式提供师资保障。
(三)积极建构学校与社会的互动通道
在实践基地开展专业实践,是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机会。实践基地是学生在学期间的主要实践场所,其对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对应用心理学专业而言,校内实践基地主要是心理学实验室和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等;校外实践基地则主要集中在企业、人才交流中心、医院心理科或者心理咨询机构等单位。因此,在校内应加强心理学实验室建设,着力培养学生操作心理学实验仪器、数据收集、数据统计及分析能力,也可以结合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来提高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定量分析等实证研究能力;在校外,则积极拓展优质实践基地,与其建立长期的良好关系,取得相关行业部门的支持,努力打造适合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和实训基地,从而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9]82。
四、以双证书制为导向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计划体系构建
基于应用心理学专业传统实践教学计划所表现出来的诸多弊端,构建以双证书制为导向的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具体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实践教学计划目标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计划目标是对实践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进行事先规划、确定,是实践教学计划有序开展所要达到的方向。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指出: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心理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心理学专业基本技能的专业人才,能在企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开展心理学相关工作。应用心理学包含较多分支和方向,各高校应参照教育部有关政策规定,根据高校教学资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更为详细、合理制订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实践教学目标,着力提高该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及有效性,借此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专业实践能力,做好学历(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获得的融通。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计划内容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部分与环节,也是整个实践教学计划顺利实施的载体与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计划目标能否达成。以双证书制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计划需要着意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其内容体系中应特别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实习、见习等方面。
在课程体系方面,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因此,要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任课教师一方面应有针对性地增加实践和实验学时,对理论学时进行合理优化;另一方面,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高效利用现代化教具、教学手段,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参与,采用小组辩论、案例法、情景剧、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之中。
在实践与实习方面,应用心理学作为实践性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全面的实践能力和技能,而在实践教学计划内容中,见习与实习就显得举足轻重。高校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是本专业学生提升心理咨询技能的重要场所,作为实践基地的各类企业则能为管理心理学、工业与工程心理学等课程提供实习机会。高校也应调整实践与实训基地的建设理念与思路,为学生打造更接地气的实践环境和机会。
在专业技能方面,双证书制培养模式不仅重视理论教学,更加重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理论模块与实践模块融入到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之中,将理论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纸笔考试模块相匹配,将专业实践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考核匹配,让专业学生在基本完成专业学习之后,就可以参加相关职业资格的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他们所学的理论课程、所接受的实践训练并非只是服务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而是要达到更为深入、更为扎实的学习效果,经过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服务、人力资源开发、教育等专业培训与训练,掌握相关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将心理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领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掌握心理统计与测量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实验的设计能力。
(三)实践教学计划评估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计划评价是对此前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的考察与反馈,包括对教师与学生的评价,对教师与学生都有相当的督促作用,尤其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激励效果[9]83。评价指标如何能够设计得合理,于此可以借用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模块的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10]59。
首先,用反应评估来反映学生的满意程度。反应评估是指参与实践的学生对实践项目的总体感觉和印象,包括对实践指导教师与实践课程、实践课堂环境、教学方法、实践内容、实践所获的大小等方面的总体主观感觉。反应层面的评估主要是在实践结束后,对参与实践、实习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有关学生对对实践项目效果和效用的主观感知。这个层面的评估可以作为改进其后实践教学内容、课程实践方式、实践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建议或参考。
其次,用学习评估来测定学生的学习获得程度。学习评估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评估方式之一,无论是学校组织的学生考试或者是组织、企业的面试大多采用此方法。它主要评价心理学本科学生对心理学基本原理、心理学相关技能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习层面的评估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笔试、实际操作和工作情境模拟等方法考查,可在学习过程中或者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进行评估,具体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掌握。
第三,用行为评估来考察学生对知识运用程度。行为评估指通常在实践结束后进行,评估与实践的时间间隔不能太久,以免难以分清是由于实践活动所造成的影响,还是学生的自我成长所产生的效果。一般由参与实践者的学生、带队老师等观察其行为在实践培训前后是否发生变化、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以及是否在学习与工作中运用了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对其产生影响。评估者通常需要一系列具体指标及项目考察实践学生,检查实践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的行为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行为的影响。
第四,用成果评估来计算实践教学所获得收益或所取得的成效。效果评估即衡量实践教学带来的收益或者是所取得的成果,具体来说就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和专业技能提高。实践教学计划成果的评估对于实践教学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课程教师或专门负责评估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践期间表现、专业技能提升情况、实践成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
五、结语
在普通高等教育中引进实践能力培养以及职业素养教育将是未来高等教育改革可以参考的依据。源于职业教育的“双证书制”培养模式为这种改革趋势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而在“双证书制”培养模式的指导下,优化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计划则是提升该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就业能力的必由之路。在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实施与检验等环节都可能将双证书培养模式作为指导思路进行优化与改革,伴随着这种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优化与探索,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就业能力也将逐步提高,并为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1]张起朦,王恩界.双证书制对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启发[J].贺州学院学报,2017(2).
[2]李永占.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提升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6(3).
[3]雷鸣,吴顺领,陈华,等.关于《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45).
[4]杨志耘,刘建宾.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0(4).
[5]李迈强.“双证书”制度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6]陈敏.以就业为导向的双证书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5).
[7]张起朦,王恩界.双证书制导向下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构想[J].高教论坛,2016(9).
[8]张林,李伟强.心理学专业“双证书”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
[9]庞爱莲,孟维杰.实践教学:应用心理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Z2).
[10]张博,王速.基于四层评估法的移动培训测评系统研究[J].价值工程,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