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乒乓球选修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17-03-09童乐
童 乐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公共服务与管理系,安徽 合肥 231131)
高校乒乓球选修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童 乐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公共服务与管理系,安徽 合肥 231131)
随着高校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的提升以及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程度的加大,乒乓球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受到高度重视。在分析当前高校乒乓球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乒乓球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通过改革教学手段和内容等做到因材施教,以提升学习乒乓球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乒乓球;课程教学;改革
传统意义上,体育教育的作用在于强身健体,丰富学生的学业氛围。如今,体育教育的目的有了更深层次的延伸,更多地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主观能动性。高校体育教育涉猎范围面较广,在校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兴趣进行选择。有数据显示,乒乓球在高校体育课程选择的时候备受青睐,不少学生更是将其作为自己的一个永久兴趣,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社交作用。因此如何将高校乒乓球课程带入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并通过科学的教学,使其有着受益终身的作用,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当前高校乒乓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目前很多高校乒乓球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目标不相匹配,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多数教师仍停留在教学的基础阶段,没有很好的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没有把握机会寓教于乐,将体育精神融入学生的思维深处。有的教师虽说已经领会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但固步自封,不敢大胆创新尝试,不敢做开路者。
(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
高校乒乓球教学模式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学客体的要求,致使学生在选取课程的情况下积极性不高,教学的主体照本宣科,教学的客体则草草完成课程任务,乒乓球教学基本上失去现实意义。更有甚者,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诉求心理,学生处在压抑的教学环境下,教学效果何从谈起。
(三)师资力量比较欠缺
教师在乒乓球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高校专业乒乓球教师引进较少,在职教师教学水平不理想,还有一部分是兼职教师,从教学时间上就不能满足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人才的缺失和专业水平的有限使得高校乒乓球教学水平发展受限,这种局面的形成一方面是高校对于乒乓球教学的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的认知和专业水平不达标。
(四)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准确全面评价高校乒乓球教学是推动乒乓球教育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所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于高校乒乓球教学的评价主要集中在考核学生的乒乓球技能掌握程度,评价结果过于片面,有失客观性,不能全面反映教学目标。这样的评价体系往往误导学生对于乒乓球教学的正确认知,容易将学生带入教育误区,从而背离了设置乒乓球教学的初衷和最终目标。
二、高校乒乓球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群体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个性化差异越来越明显。然而,乒乓球课程教学模式基本都还在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另外,在乒乓球教学过程中,由于乒乓球技术动作的复杂化,在比较少的体育课时下很难掌握。因而,在大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中,乒乓球课程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促进乒乓球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进行乒乓球技术动作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和个人认知能力的不同,有些学生不能很快的掌握乒乓球的技术动作要领,这样日积月累后,同学之间乒乓球水平的差异性会体现出来,造成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大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而在传统的乒乓球教学过程中,老师基本都是采用一个标准进行授课、考评,没有将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性考虑在内,影响了个性化的发展。因此,乒乓球课程教学应做到因材施教,可以采用分层次、分组制的教学手段,让每一阶段的学生都能感受到乒乓球技术掌握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学生学习目的不同促进乒乓球教学内容的改革
大学生学习目的是多样化的,有的纯碎为了兴趣,有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乒乓球基础,有的是被国球文化进行了熏陶和吸引等,学生学习目的不同造成乒乓球课程教学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乒乓球课程教学除方法、手段改革外,还需要加强教学内容的改革,即针对不同学习目的的学生编著不同的学习内容,例如,针对兴趣可以尝试增加趣味训练的授课内容,针对有基础的可以增加比赛内容,对于受国球文化感染的可以通过多媒体了解比赛。为了让选修乒乓球课程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有所提升,势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而且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必须同时进行,两者都要抓。
1.因人施教
每一位选择乒乓球课程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说全面顾及每位学生有困难,但过于刻板的课程活动显然是不可以的。教师只按照计划一步步教学,以完成课程内容为目标,那么作为授课的客体到底有着怎么样的课程收获,无从得知,教与学之间缺乏沟通。
2.因材施教
有了良好的教学沟通后,教师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学生所想,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可调空间大,教学的主客体之间不再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的人性化。
3.适当增加乒乓球课程教学时数
教学时间上予以保证,教学内容上予以拓宽。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因为课时安排有限,学生只简单学习乒乓球的一些基本技能,课堂氛围不浓郁,乒乓球教学课程设立的意义流于形式。
三、高校乒乓球课程教学改革的定位
(一)建立科学的乒乓球比赛机制
目前高校乒乓球教学的重点是用更加科学的教学评价指标来指导教学。乒乓球教学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后,高校还应该设立相关比赛平台,制定合理的比赛流程和制度,使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感受乒乓球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优秀的乒乓球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进行社会活动也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已有资源,借助乒乓球竞赛平台,将教学内容分散到比赛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基于兴趣主动去学习和探讨,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下既完成课程学习,而且培养一种终身爱好。
(二)深入推广乒乓球课程教学的专项化
乒乓球课程作为高校备受青睐的体育学习课程,将其普及和优化是客观可行的。最基本的途径就是通过高校体育课程进行乒乓球知识和技能的要点传授,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不同的是,推广专项乒乓球运动是将乒乓球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具体化,分学期分模块进行教学考核。现在多数高校仍将乒乓球课程作为学生选修课程,从思想上没有给予重视,可以将专项乒乓球作为学生的必修专项技能,逐渐实现由点到面,发展学校特色乒乓球专项运动,进而带动兄弟院校直至大范围内的专项乒乓球教学课程。这就需要各高校开拓思路,勇于创新,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结合乒乓球自身属性,寓教于乐,推动乒乓球教学的蓬勃发展。
(三)以多媒体技术为平台促进乒乓球教学模式改革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借助多媒体技术完成教学课程不失为一种高效途径。各大高校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设备比比皆是,但实际教学中多用来辅助完成学生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学活动。高校应抓住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其带入乒乓球教学。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授课方式,更加生动直观,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更加吻合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现代化教学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高校乒乓球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学生对乒乓球兴趣和自觉性的培养
个人兴趣对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选择乒乓球课程学习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兴趣选择,日后的教学活动能否取得满意的结果,教师要更加注重这方面的引导,不要因为教师的疏忽或教学方式的枯燥,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思考去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实现学生自觉学习的目的。
(二)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
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对于开展教学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计划指导实践,实践调节计划,相辅相成,都是良好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务必要做好课程的设计工作。同时,在安排教学任务时,以层次教学法为主,通过分组练习或者比赛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实现乒乓球技术的进步和提升。另外,由于学生个性化的差异,教材的普遍性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由此可见,自编教材可以有效做到以学生为本,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目的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将乒乓球课程教学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
乒乓球运动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运动项目,不能忽视其自身特点。高校开设乒乓球课程,首先要对乒乓球基本理论进行教学,让学生有一个初步了解;其次,融入乒乓球文化的教授,通过文化的熏陶让学生感受到乒乓球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再者,要掌握这门运动技能则必须在实践中完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精讲多练。然而,有限的上课时间不能达到技术的掌握,因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乒乓球的课外活动中。比如,乒乓球社团文化宣传或者是校园乒乓球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在娱乐或者比赛交流中,不仅可以加深对乒乓球课程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不断的接受新的乒乓球课程内容,通过潜移默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增添对乒乓球的兴趣。
(四)完善乒乓球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
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的深入展开,逐步调整考核深度,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公平的课程考核,可以很好地了解每位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在考核内容的制定中,不能局限于对简单技术动作的展示,要体现学生的全面性,将平时性的考核、过程性的学习纳入到总评中。同时,采用“三结合”的评价方式,即学生的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相结合、理论知识评价和实践技术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性、立体性和多元性的评价体系,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从评价中发现自身的提高,以起到鼓励和引导的作用,带动学生对乒乓球学习的积极性。
[1] 刘建进,赵金珠.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的发展策略探讨[J].才智,2012(4):257.
[2] 胡桃.高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方法的研究[J].体育世界,2012(2):104-105.
[3] 曾进辉.分层次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3):187-188.
[4] 邸士恒.高校乒乓球教学方式多样化改革的可行性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0):73-74.
[5] 许飞虎.高校乒乓球教学方式多样化改革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10-112.
[6] 宋浩.试论高校乒乓球教学方式多样化改革的可行性[J].亚太教育,2015(16):287.
责任编辑:仲耀黎
2017-06-15
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文化强省视域下安徽特色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编号2013SQRW109ZD)研究成果。
童乐(1985—),男,安徽蚌埠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训练学。
G807.4
:A
:1671-8275(2017)05-0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