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元素浅析

2017-03-09戴倩东

绿色环保建材 2017年10期
关键词:院落庭院空间

戴倩东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中国传统元素浅析

戴倩东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在本文中所要论述的“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是站在广义的角度,以继承传统的方法,参考由著名建筑学家侯幼彬提出的概念将中国传统元素分为硬传统、软传统两类:一类是指“硬传统”,它多指建筑传统的表层结构,具有表面性、实体性,本文选取“庭院”为代表加以论述。另一类是指“软传统”,指的是建筑传统的内部结构,具有内涵性、抽象性,选取“空白”这一建筑设计手法加以论述。通过两方面浅显的分析,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脉络。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建筑史;庭院;留白

1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提取

1.1 硬传统——庭院

纵观近些年,批判和创新性的本土建筑实践在现代和传统的背景下源源不断,其中相当一部分,都默契的将视角伸向了院落空间,以完成与传统的相互交融。在我国建筑师的不断探索创新中,院落空间作为典型的空间类型在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中被不断使用和发展。

中国传统院落空间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此可见古人的社会等级、行为方式及其思想观念和审美态度。

1.1.1 院落模式的介绍

院落模式的组成:基木组合单元“间”即以四柱围合成的空间,然后间构成幢,亦称单栋建筑,进而将单栋建筑以院落为中心组织,形成单一院子,最后多个院子按照不同的纵横向组合方式组成院落,院落成里坊,最终成城市,它们在水平方向上展现出一种自然的空间形式,以群体的方式,被称之为“院落模式”。

1.1.2 传统院落变迁

在追溯中国院落原型的演进之时,发现这两千多年来在构成和布局上,院落空间基本保持不变,可以简单分为:廊院模式、合院模式和天井模式。

(1)廊院模式:廊院模式是中国传统院落发展的第一阶段,距今3000多年前的夏朝是最早的廊院模式的代表。殷商时期,宫室规模最大要属河南安阳殷墟,其主轴线有一条与子午线重合,宫室有规律的分布在轴线上,也是在这个实例的基础上开始出现院落的主从关系,开始注重院落在空间路径中的作用。汉代开始,多个院落串联的情形开始出现。

(2)合院模式:在隋唐时期廊院向合院过渡,廊的长度变短,到明清时期的四合院住宅,只可看到厢房两边的一小段,寺庙、宫殿、北方民居在内众多院落类型的都以合院为普遍形式。

(3)天井模式:周朝出现早期天井模式,据《仪礼》的记载,许多学者研究出春秋时期士大夫住毛的基本构成,大致判断出住宅前部建筑面阔三间,中央布置门,两侧设置私塾,向里是内院和堂,再向里是室。园林中的院落可以归纳为廊院和合院或天井的组合。遵循住宅的布局方式布置院落,中心是中央水池,以游廊串联起亭台楼阁,面积较大的是园林部分,具有极佳的游赏功能。[1]

1.1.3 院落单元

(1)空间属性:中国原型“腔体化”式的内部属性体现在院落界面和建筑外界面强烈的对比。在外界面上,可以看到窄小的窗洞和门洞、白色厚重的风火山墙和建筑外墙,给人感觉异常低调。而进入内院,精致复杂的木构和空间瞬间吸引你所有的注意,木香的袭来让你瞬间感受到建筑的魅力。

(2)片墙建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中担当重要角色的墙,在将院落与外部空间隔开营造了重要作用。微观来看,墙里和墙外代表两种不同性质的空间。不同于西方建筑实墙区分室内外空间,中国的墙体是片墙体,区分出了外部空间和内部院落。

(3)界面特征:中国原型界面具有扁平化与半透明性的特征:在中国原型中,院落界面采用的的处理方式是“剪影”式。比如四合院的前院中,砖墙上常可见漏窗,为拓展空间深度的提供景框,木格子嵌入其中,因此景物断续的出现。

在中国没有玻璃以前,冬天人们为遮蔽风雨,通常用高丽纸或玻璃纸糊在窗上避风,夏天采用纱或冷布,这些材质的半透明性使“剪影”进一步成了半透明的剪影。

1.1.4 院落构成

从形态学上解释单元与单元间的组织连接方法称作空间单元的构成关系,简而言之,可将其分作并置、相交和内含。

(1)宏观:中国原型的层级构成:李劲松[3]曾提出“墙套墙”模式。套叠形式构成院落系统,若干小型的完整院落系统组成一个大规模的院落组群,如北京故宫、苏州园林等。

(2)微观:四合院和天井住宅院落具有十分有机的构成模式,体现在以灰空间作为媒介的院落以及院落和室内的重叠上。前院和中央内院以隔墙联通,中央内院具有视觉上的交流,起到中介功能的是游廊、大门等开敞有顶的灰空间,通过檐廍与建筑室内进行缓冲。

1.1.5 空间路径

“按照空间的使用及其体验为线索来组织空间,串联一系列的场景,从而创造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的连续性,这是空间编排的关鍵。”[4]建筑艺术与线性的艺术不同,但是建筑空间包含了空间和时间,他一旦产生将对使用者的实际空间体验产生影响。中国传统院落空间依赖层次的安排和序列的设置形成从外到内的层次丰富的转换。

1.2 软传统——留白

1.2.1 留白与建筑设计中的传统文化

在建筑创作领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态度出现三种方向:一种关注建筑外在,以模仿传统建筑符号、样式为手段,以达到对传统建筑文化再现的目的。[5]另一种关注传统建筑空间形态,这种观点更关注建筑的使用者的空间体验,希望通过空间的认知感来形成新老建筑文化的融合;第三种寄希望于形成一种理念,能够衔接传统与现代的媒介,并将其贯穿于设计始末,是建筑文化的现代延续。

这里之所以要以空白手法为代表进行说明,是因为建筑中的空白是传承建筑传统中表达意境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侯幼斌先生的《中国建筑美学》中,曾借助朱立元先生在《接受美学》中的意义空白与结构空白的概念来阐释建筑意境的深层内涵。空白的艺术也代表着中国古典哲学的世界观,在建筑活动中,空白则主要用来营造虚实对比,传达某些意境。

1.2.2 建筑留白的创作思想

在中国传统哲学认知方式、虚静的审美观以及有无相生思想的研究基础上,可以发现建筑意境的探求是我们始终追寻的,在创作中留出一些空白来引发思索和联想也十分常见。这种留白的创作思想在建筑意境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表达出来,以下具体论述在建筑空间的虚实相生中的表现。

(1)虚实相生:建筑创作的虚实相生与哲学思想中的有无相生相互对应。审美活动大都被认为虚实结合的产物,虚与实的对比也是我们在艺术创作、审美体验时所参考的标准,同时虚实相生也是传统空间意识中的重要观念。虚实之间相互依存本就是我国特有的特色。

(2)场所功能复合:传统建筑中的庭院是一个多重功能复合的空间。在技术上庭院满足了房间的采光通风,同时满足家务待客、休息纪念等功能。庭院空间具有区分内外,过渡性的特点,同时也有聚合性。古典园林中的庭院空间更具运动性、相互交融的特点,庭院设置由于空间多样更加灵活,通透的介质和丰富的景观布置,使庭院空间产生“不稳定的性格”。

《庄子·齐物论》中讲:“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很好描述了建筑空白妙用。

2 结论

以庭院为代表分析传统建筑中“硬传统”,通过分析传统院落变迁、院落单元、院落构成、空间路径,对庭院的加以说明,希望引起现代青年建筑师的关注,将其应用到现代设计手法中。

而以留白为代表的“软传统”,把它反映到建筑设计中,可以认为是打破空间的限制,场所功能多重性以及提供多种路径。因此,我们在此讨论它,希望会对当代建筑创作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产生重要意义。

[1]孙大章主编:创国百代建筑史(第五卷)清代建筑c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82.

[3]李劲松.园院宅释[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12~14.

[4]陆邵明.建筑体验.空间中的情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余卓群,龙彬.中国建筑创作概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12.

[6]曾昭奋.莫伯治文集[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院落庭院空间
八一作品
回到庭院
空间是什么?
庭院
创享空间
庭院中的童年
院落里的黄昏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
斑鸠飞落的庭院
院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