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共享的城市中心区停车问题探究
——以青岛市黄岛区为例
2017-11-21金浩
金 浩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基于资源共享的城市中心区停车问题探究
——以青岛市黄岛区为例
金 浩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一定街区范围内,总的停车资源充足,不同功能区域在不同的时间段通常呈现出相反的停车需求,一方停车紧张,另一方资源闲置。因此本文提出停车资源共享的理念,并从影响选择停车地点因素及业主意愿、技术发展方面调查了停车资源共享具有可行性。开放式街区的提出为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依据,但不免会引发诸多乱象。文提出可以通过政府主导,通过时间、空间、费用等各发面的协调,利用网络平台,推动停车资源共享的实现。
停车资源共享;功能分区;开放式街区;可行性;建议
1 引言
本文的目的是了解办公、商业、居住三大主要功能区域的停车及资源状况,分析影响停车选择的因素和意愿。探讨不同功能区域停车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紧随政策,探讨推广街区制对于停车资源共享的意义,并出实施方案与建议。
2 调查对象情况
2.1 研究对象情况
调查区域位于青岛市黄岛区长江中路城市中心区一带,包括天泰阳光海岸、庐山小区、唐岛湾几个大型住居区;家佳源、利群、佳世客三个大型购物中心及多元、商城等构成的商业区;以及建国大厦、长江中心、国检、汇商等构成的办公中心。
2.2 调查思路与方法
调查思路与技术路线,采用调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1)问卷调查法:为保证问卷的有效率并且便于统计,采用发放代填问卷和网络问卷,本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53份,有效问卷132份。
(2)实地观察统计法:通过现场观察,了解整个区域内的功能布局、不同功能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停车状况、不同区域的出入口以及与城市道路的关系。
(3)访谈法:结合问卷,通过与相关的管理交流,了解居民对于停车的要求,以及对停车资源共享的看法,并得到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3 不同功能区域停车状况与资源共享必要性
调查通过不同时段在现场观察、统计、估算,得出每个区域停车资源情况,及不同时段停车需求情况。
3.1 总的停车资源状况
表1所示,对几个主要商业、办公、居住场所统计发现,总的停车位数量2184大于总的停车需求1414和2053。说明,从整个区域来看,总的停车资源供给大于停车需求,理论上能够满足停车需要。并且证明,停车难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停车资源不足。
表1 停车数量统计
办公28 64 1086 2053居住总计长江中心建国大厦天泰阳光海岸小区145 281 1120 2184 182 386 532 1414
3.2 不同功能区域停车状况
如表1所示,商业、办公和居住在上班期间和下班后停车数量均有较大的差别。商业区域和居住区在上班期间停车资源充足,闲置率比较高,下班后停车资源供不应求。而办公区上班期间停车资源稍紧张,下班后充足。
4 停车共享适用性分析:
停车共享是一种通过使相邻土地使用者共用停车场地以降低每个土地使用者单独拥有停车场所提供的停车泊位总量的手段[1]。即相邻建筑物间不同使用者错时使用同一块土地进行泊车。
4.1 可组合的建筑物类型
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选取合适的八类建筑物类型:住宅、商场、宾馆饭店、休闲娱乐、办公、科研院所、医院、公园,对其停车需求高峰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一般情况下可实施停车共享的建筑物组合。(见表2)
表2 建筑类型组合分析
4.2 共享优势
(1)提高既有停车设施供给能力
(2)减少停车空间需求
(3)提高停车泊位收益
5 停车资源共享可行性调查
5.1 影响停车选择的因素
本文基于共享停车选择的影响因素对青岛市部分停车用户进行了调查,发现人们最关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六个,分别是停放安全性、步行距离、停放可行性、停放便利性、停车费用和停车可达性等[2]。
5.1.1 停放安全性
停放安全性是指停车用户将车辆停靠在共享泊位后,车辆在停车设施内能够得到的安全保障。目前常见的泊位类型有:露天停车泊位、地下停车泊位、机械式停车泊位。尤其在私家泊位停靠时,和正规停车场完善的安保设施相比,由于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和保护措施,私家共享泊位的停放安全性成为了停车用户首要关注因素。
5.1.2 步行距离
步行距离是指停车用户在将车辆停放在私家共享泊位后,步行到达目的地的距离。
步行距离的长短体现了停车方式的便捷性,1000米范围之内(四个街区规模)是人们所能接受的停车距离,500米之内(两个街区)是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接受并且比较方便的距离。调查显示:对于长时间的停车,停车用户选择将车辆停放在步行距离较长而停车费用相对较低的地点;而对于短时间的停车,停车用户相对于停车费用更倾向于短距离的停车地点。
5.1.3 停放可行性
停放可行性是指停车用户在到达停车地点时是否能够有空余泊位可供使用。
为了避免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发生,可以利用网络预订车位的功能,在驾驶人员到达停车位之前就提前预定好停车泊位,避免了到达后没有停车泊位的情况。
5.2 共享停车的可行性调查
5.2.1 政策可行性
停车共享在封闭式小区集中的情况下很难实行。2016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3]的发布,为实现小区与城市资源共享提供可能。
5.2.2 业主可行性
停车位的共享不同于其他私人物品,不仅不会减少其价值,反而可以带来收益。通过对青岛部分私家泊位拥有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有87%的业主愿意共享自己的停车泊位。
图1 业主意愿分布图
但是支持停车位共享,是在满足一定前提条件下,比如13%的认为实施有难度,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车位权益、交通混乱、管理问题等。这部分业主认为在保证安全、交通、管理等方面问题有合理解决前提下可以接受共享停车。(见图2)
图2 具体担心问题调查
5.2.3 技术可行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方式应用到交通领域。据调查到2015年年底,已成立100多家“互联网+”停车的公司,其辐射范围自一线城市逐渐向二线城市蔓延。
表格3百家公司分布图
6 街区制对于停车资源共享的意义与弊端
6.1 意义
(1)政策支持和鼓励。《意见》的主旨在于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并且解决城市交通布局的问题。而对于停车资源,街区制倡导整体公共空间的资源共享,小区内部资源的公共化,为停车资源共享提供了政策支持和鼓励。[5]
(2)促进社区从封闭到开放,资源从独享到共享。街区制要求小区是开放的,为停车资源共享提供了可实施的前提,小区必须打开大门,外部人流物流才能进去,才能实现内部资源共享。
(3)延伸到公共场所停车资源的开放。商业办公区域从城市规划布局上看是开放的,但实际管理往往也有很多封闭式管理。街区制的实施也会促进这部分公共场所停车资源的开放和共享。
6.2 弊端
(1)对于已建封闭小区,居民意愿低。超过半数的居民对于小区开放持不同意的态度,主要集中在有私家车位等资源,担心被随意侵占。多数居民表示需要看情况决定,需要出台相应的平台和政策,保证社区环境等。
(2)社区完全无条件开放可能引发诸多问题。居民担心社区开放后,外部人员随意出入,居家安全受到威胁。内部环境杂乱,担心外部人流车流物流等出入,干扰小区内部的环境。担心自家资源如停车位等被随意侵占。
7 停车资源共享实施方案与建议
针对停车资源共享的可行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街区制带来的机遇和可能造成的矛盾,调查者认为应该从下列四个方面确定停车资源共享的策略。
7.1 管理主体方面
政府部门、街办应当成为实施方案的主体,负责制定社区开放、停车资源管理等一系列正常、标准、管理制度,为停车资源共享提供制度政策的支持,使其有章可循。社区居委会、物业、业委会应当成为协助执行管理的主体,负责本区域停车资源共享的实施和管理,协调各方利益。
7.2 空间管制方面
(1)停车资源共享范围——大街区:依据居民所能承受的步行距离,实行停车资源共享的区域为半径约800-1000米的街区范围,以城市主干道为边界。
(2)划定不同时间段高峰期区域:根据不同功能区域高峰期不同,统计确定上班期间高峰区域、夜间高峰区域、周末高峰区域(见表4)。
表4 不同时间段停车高峰区域
(3)确定不同功能区域资源共享组合:并非所有的区域都适合交叉组合实现停车资源共享(见表2)。
时间方面,可以从区域内部开放时间控制和外部车辆停放时间控制两个方面进行双向的控制。
7.3 时间控制方面
(1)主要区域外部停车区段控制(开放时间):表5所示。
表5 不同功能区域开放时间段指导
(2)停放车辆一次停车时间控制:依据居民一次出行临时停车的时间分布,确定各区域外部车辆停车的时间控制。可根据各车辆的停车需求进行咨询,赋予其标签,规定其停车的时间,提高车位的使用率。
7.4 网络平台方面
网络时代,电脑或手机客户端已进进入并影响人们的生活,各种APP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平台,使日常生活更加方便快捷。调查者认为停车资源共享平台应当具备以下功能:
(1)停车场信息查询。针对选择停车场地影响因素的分析,停车场信息也是重要因素。目前一方面停车难,另一方面又对附近停车场不了解。通过停车信息查询,实时获取附近停车场地位置、停车状况、车位剩余等信息,能有效地帮助居民快速停车。
(2)停车资源共享查询。了解不同区域开放时间、停车资源、停车控制等。
(3)发布资源共享管理制度。实时了解停车资源管理制度、收费标准等。
[1]李和平,李浩.城市规划社会调查研究方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同济大学等.城市道路与交通[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许尚豪,王仰光.小区停车位权属分析[M].法学论坛,2007.
[4]谭永朝,项勤毅等“.去福利化”解决城市停车问题[M].城市交通,2014.
[5]钱林波,杨涛等.大城市停车体系发展战略——以北京为例[M].城市交通,2006.
金浩(1994-),男,汉族,山东淄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城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