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秋月》钢琴作品的音乐与演奏分析
2017-03-09金顺福
金顺福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
《平湖秋月》钢琴作品的音乐与演奏分析
金顺福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
中国的钢琴音乐有着独特的意境美,《平湖秋月》不仅仅有着广东特色的音乐形式,同时也具有着中国音乐的唯美,全曲的引子直接把人们带进“空灵”、“幽静”的意境中。。全曲一共分为二十六小节,可分为引子、第一段、第二段、尾声四个部分,由一个点而不断的展开,不断的递进。引子左手五度低音,弹奏应把音符弹实的情况下轻轻按下琴键,右手弹奏三十二分音符时不要停顿,根据旋律的变化来更好的表现音乐,给人们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陈培勋;平湖秋月;音乐与演奏分析
1 陈培勋的简介
陈培勋(1921-2007),广西合浦人,出生于香港,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陈培勋的一生中创作出了许多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被大家熟知,受到喜爱。
陈培勋1921出生于香港,在陈培勋先生的生活中,音乐与他密不可分。在他7岁时参加圣保罗教堂的唱诗班,自幼同叔父学习钢琴,他对钢琴有着浓厚的兴趣。1936年他在香港拔萃男书院上学,在30年代初的香港还没有能够专业学习音乐的条件,陈培勋先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着学习音乐,热爱着音乐。
1939年陈培勋先生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作曲系,毕业后,1941年返回香港,投身救亡歌咏运动与香港音乐家开展音1乐活动,也就是在这个动乱的时期,他先后在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重庆中华交响乐团、四川江安国立戏剧学校任教、任职。抗战胜利后,陈培勋先生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担任作曲系配器教研室主任,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了三十多年间,他不断地学习,创作与教学。也是在这个时期,他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20世纪50年代初,他音乐创作中重要的收获就是《广东音乐主题钢琴曲四首》,即《卖杂货》、《思春》、《旱天雷》、《双飞蝴蝶》,这四首都有着浓厚的广东地方色彩,之所以这些作品能够广泛的流传,影响之大,是因为他熟知广东民间音乐的内涵,所以在旋律的发展,和声方面的搭配以及在钢琴演奏技巧方面能够非常巧妙的融合。1975年陈培勋先生改变的《平湖秋月》与《旱天雷》等四首曲子一脉相承,因此也可统称为《广东音乐主题钢琴曲五首》。
在他的一生中,音乐始终伴随着他,乐不知疲的进行着音乐创作,直到病逝在深圳的寓所,享年85岁。
2 浅析《平湖秋月》
2.1 陈培勋的音乐风格
陈培勋深受广东音乐的影响,广东音乐静雅、旋律婉转,音色十分清脆。同时也极具生命力,广东处在沿海,接触的新鲜文化比较多,这也使广东音乐的曲式以及它的旋律十分独特,深受大家的喜爱,许多著名的作曲家也深受它的影响。陈培勋先生在他早期的钢琴作品中都是以广东乐曲为基础,作品主要表现了广东地区的民族风俗,生活与情感状态。大多都保留了广东原有的艺术风格特色,改编之后仍具有粤调风味,多的只是技巧与艺术形式上的变化。他的钢琴作品是中国钢琴音乐中体现出民族化最成功的例子。他的作品风格既传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质,又结合了西方音乐的表现手法。所以在陈培勋先生的钢琴作品中体现出民族风格的基调、思维方式的立体化、多样性的主题发展、粤调的调式旋律、多样的结构形式。
2.2 《平湖秋月》的创作背景
《平湖秋月》原是由广东作曲家吕文成所创作的《醉太平》改编的钢琴曲,吕文成在游杭州西湖时,被西湖如此之美的景色所吸引,也是由于当时中国的国土正被无情的践踏,他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太平的心情,就这样创作了这首作品。《醉太平》的旋律大部分是由五声音阶创作而成,不仅仅有着江南柔美的气韵,又不失广东音乐风格的独特魅力。此曲描绘了月夜湖面清幽,静谧的天空,湖边旁的绿树,亭台,清风拂面,拨动了宁静的湖面上的一丝微波。如此的平静与祥和。
1975年,陈培勋先生被这首乐曲所吸引,改编成了钢琴曲。他保留了原曲的柔美与典雅的基础上,大量的运用了钢琴中的琶音来演奏湖水与月色,使全曲如诗一般娓娓道来。
2.3 《平湖秋月》的意境
中国的钢琴音乐有着独特的意境美,《平湖秋月》不仅仅有着广东特色的音乐形式,同时也具有着中国音乐的唯美,全曲的引子直接把人们带进“空灵”、“幽静”的意境中。犹如钟声一般,敲响了全曲的主旋律。进入到主旋律中,作者用一连串左手的三十二分音符来表现出湖面波光粼粼的景象,右手的高音突出了主旋律的歌唱性。生动的描绘出了水中映着秋月的情景,让人生出“感怀”之情,惆怅中带着一丝惋惜。随即左手的低音主旋律娓娓道来,右手高声部换成了大量的六十四分音符,想比之前的伤感,更显的活跃了许多,把人们带入了“思乡”的意境之中。
通过了第三声部的加入,全曲的音乐风格由柔美转为了兴奋,就如同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右手密集的连音出现,伴着左手的主旋律,全曲进入了高潮,充满了饱满的情绪,好像所有的思绪一同的倾入这平静的湖面。
随着乐曲渐渐的回到了最初的平和,全曲进入了尾声,好像一滴滴雨水在平静的湖面上激起的一层层涟漪,雨停了,涟漪也随着逐渐的消失了,一切好似没发生一般,又回到了最初的样子,最初的宁静。
3 如何演奏好《平湖秋月》
3.1 《平湖秋月》的曲式结构分析
《平湖秋月》这首钢琴曲是具有我国最典型的五声调式作品。全曲一共分为二十六小节,可分为引子、第一段、第二段、尾声四个部分,由一个点而不断的展开,不断的递进。
第一小节第二小节为引子,平静如同散文一般,从而带入主题。乐曲主旋律的第一段是第三小节到第九小节,这一部分很好的表现出了乐曲的主要旋律,左手配合右手的琵琶旋律,演奏出有力量的三十二分音符,使人们体会到曲调所表现出来的哀伤。第十小节开始是第二段,乐曲的演奏形式与结构有了相应的变化。由第一段右手的主旋律,变成了快速的六十四分音符,第一段左手的三十二分音符,变成了中、低音区歌唱性的主旋律。节奏相对第一段有了稍微明显的变化,情绪更加的饱满,音符更加的活泼,情绪也随之逐渐的升温。十四和十五小节,旋律由右手快速的演奏出来。随着情感的逐步递进,迎来了第十八、十九小节,这是整首乐曲的高潮部分,左手的主旋律层层深入。第二十二小节的一声叹息,使前面激动的心情逐渐的平缓下来,进入了整个曲子的尾声部分,第二十三到二十六小节,渐弱的颤音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最后的一个音符为全曲画上了句号。
3.2 《平湖秋月》的演奏技巧分析
全曲可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3.2.1 起(引子与第一段)
引子左手五度低音,弹奏应把音符弹实的情况下轻轻按下琴键,右手弹奏三十二分音符时不要停顿,手指要慢而深的触键,手腕要积极地配合,使音色更加的柔和,把每个连线的部分演奏的更加自然。
第一段右手用琶音和弦弹奏出主旋律时,可以稍微放慢一些速度,要把琶音弹奏清晰的同时,也要注意节奏的平稳,不要忽快忽慢。可以适当的扬起手腕,把力度自然的转移到小拇指上,呼吸自然,能更好的突出高音旋律。充分理解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柔美,有表情的演奏要求。这一段最后一小节与前面不同,左右手弹奏的琶音应该果断且有力量,为下一段做铺垫。
3.2.2 承
第二段右手改为六十四音符,在速度一致,力度平均的基础上,演奏要一气呵成,陪衬着左手的主旋律。左手部分的主旋律气息可以长一些,下键的速度稍慢一些,右手的弹奏要轻而不虚,要更灵动一些,不要让右手的琶音盖过左手的主旋律,节奏速度要比第一段稍明快。
3.2.3 转
音乐感情由前面的平静慢慢的转为兴奋,和前面形成对比。第十四十五小节处,在弹奏带有保持音的旋律时,要把这几个音弹奏的清晰,在旋律音下加入的六连音时要连贯,左手的低音力度要随着右手的旋律发展而递进,把旋律线更好的呈现出层次分明的效果。进入到整首曲子的高潮部分时,情绪要随着音乐情感的变化而逐步递进,同时要放松手臂、手腕,将力量全部集中在指尖,要使声音更加流畅均匀,节奏统一。右手随着左手的旋律把全曲带入高潮。
3.2.4 合
尾声部分处理好颤音、速度与力度上的统一,在弹奏带有感叹语气的音调时,我们要用极轻的音量巧妙的演奏出长线条的句子,演奏出空旷,悠远的音色。
3.3 《平湖秋月》的音乐处理
整首曲子是意与境浑然的融合,作曲家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了这些景色上面,着重于色彩的描绘。每个音符都表现出十分细腻的情感变化,寓情于景,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突出了中国音乐的特点,他的神韵常常体现在旋律的线性美及音色的丰富变化上。演奏技巧方面处理好力度与速度的和谐统一,注重演奏的情感。在音色的处理上要清晰并且干净。在实际的演奏中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来诠释作品,根据旋律的变化来更好的表现音乐,给人们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4 结语
《平湖秋月》是具有中国音乐特点的作品,我们要在处理音乐上更能体现出“意境”这两个字,不仅要处理好触键、音色与节奏,还要把这首曲子的朦胧之美通过指尖传递出来。做到干净又不失美感,安静又不失灵动,给这首作品赋予新的生命力。
[1]代百生.中国钢琴音乐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
[2]童道锦,王秦雁.陈培勋钢琴作品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4]魏廷格.中国钢琴名曲30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5]魏廷格.从中国钢琴曲看传统音乐与当代音乐创作的关系[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金学洙]
2017-06-13
金顺福,1971-,女,朝鲜族,黑龙江勃利人, 讲师,音乐理论与民族舞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