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研究*

2017-03-09

关键词:网络空间政治思想

刘 东

(武汉理工大学 党委组织部,湖北 武汉 430070)

网络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研究*

刘 东

(武汉理工大学 党委组织部,湖北 武汉 43007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运用,生活在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也因此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正确认识并应对这一挑战,就必须强化政治意识、阵地意识、责任意识和底线意识,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空间阵地。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科学性的前提下,加快对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的转换,同时,要不断提高教师运用网络新技术的能力,通过网络关注学生思想动态与需求,坚持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与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网络背景;大学生 ;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认同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的广泛运用,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而影响着社会大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包括生活在高校里的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能否正确认识并应对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培养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及价值

任何国家和社会,无论该国或该社会的经济结构多么复杂,人们的思想意识怎样多元,但必须也只能有一个具有指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如我国封建社会的儒家学说、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等。每一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无不是那个社会占统治地位并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意识形态,它是统治阶级意志在思想观念体系上的集中反映。“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一个社会思想文化的中枢和支柱,构成一个民族精神信仰的基础和载体,起着扩大政治认同、进行政治整合、规范政治行为、增强政治体系的合法性、促进政治稳定的作用。”[1]当今世界,如果一个社会放任意识形态多元化,放弃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多元思想的引领、指导,无疑就是主动放弃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思想混乱、社会动荡,甚至因此而导致国家分裂。20世纪80年代末,前苏联因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多元化而导致的国家解体的惨痛教训,就是明证。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本质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下,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就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引领多元化思潮中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其中,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就是认同;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就是实践。认同是实践的重要前提和思想基础,实践是认同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才能汇聚力量,形成合力,促进发展。

认同,是心理学名词,简单地说就是主体对他者的自觉自愿的认可、接受、赞同。“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根本上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2]我国现阶段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就是指大学生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亦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它关系到中国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问题。这是因为,今日的大学生、明日的国家栋梁,其思想取向、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怎样做事,能不能做成事,是知识、技能问题,它是可以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的;为什么人的问题,则必须通过意识形态教育才能实现,这是古今中外任何国家和任何社会的一个铁律。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短短60多年的时间里,已经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性质没有变,大学的功能没有变。其中,人才培养 “既是大学功能的历史起点,也是大学功能的逻辑起点,而知识传承、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等,都是围绕人才培养产生的辅助功能。[3]高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必须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思想认同到价值认同,进而达到对社会主义制度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为实现社会主义大学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网络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的巨大挑战

在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应该说高校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也在不断改进中得以加强,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总体上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在经济全球化、社会“西化、分化”及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思想文化多元化等问题,随着网络的发展及运用,极大地影响着当代高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顺利接受与认同。

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提供的数据[4],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3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3.2%,较2015年底提升了2.9个百分点。在发达的北上广地区,2015年底互联网普及率竟高达70%以上。在年龄结构上,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网民数量的74.7%,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4%。这些数字表明:其一,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互联网在更多更好地造福人民;其二,青少年始终是使用网络的主力军,同时也是网络的最大受益者。但不可否认的是,青少年也是网络负面信息的最大接受者,而大学生这一群体尤其如此。出生于“90后”或“95后”的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背景以及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物质生活逐步改善、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网络新时代。他们不仅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学生大不相同,甚至与80后大学生相比,也都表现出很多新特点。第一,从大学生规模看,“90后”和“95后”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2016年4月7日公布的我国首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高校数为2852所,在校生规模达3700万人,数量位居世界前列。第二,从大学生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的方式看,“80后”还主要用电脑上网来获取信息,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而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而成长的“90后”、“95后”大学生,则不仅用电脑上网来获取信息,而是更多地用手机上网,用微信、QQ、微博、论坛等自媒体交流。在高校校园,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低头族”、“手指族”,哪怕是在他们完成自己的主要任务――学业的课堂上,也是如此。第三,从大学生面临的环境和任务来看,其既区别于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也区别于其它各行各业的人们。中小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升学压力,是大学生所没有的,同时,由于学校和家长的严格管理,使得中小学生上网的时间和空间被大大压缩。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家长对其管理鞭长莫及,加上大学生主要是自我管理,这样,学生就有了相当大的行为自主权,容易陷入网络而不能自拔。尽管其它行业的人们也能够经常上网、刷屏、聊天等,但他们在完成自己主要任务的岗位上和上班的时间里,则不能随心所欲,必须集中精力完成工作任务,这不仅是岗位要求,而且关系到其家庭老小的生活,是其生存、发展之必须,责任和压力促使其必须最大限度地约束自己在网上的活动时间。但大学生在学校不仅有比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而且在课堂上玩手机、刷屏、聊天,既不影响其生存,也不影响其家庭,可能还会带来更多的从老师授课中得不到的奇闻轶事和快乐,其行为即使影响自己的学业,那也是隐性的、潜在的,不到考试时,是看不见的。因此,课堂上玩手机、刷屏、聊天的现象,也是一种见怪不怪、禁而不止的常见现象。第四,从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正值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和发育的关键阶段,精力旺盛,思想活跃,自主意识较强,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其涉世不深,且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时期,以及自我约束能力、辨别是非能力的有限性,使其容易在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面前发生摇摆。

大学生的上述特点,就使得具有即时性、平等性、平民化、匿名性的网络,特别是自媒体这种新的信息传媒方式,在大学生中获得广泛应用和青睐成为必然。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与运用,改变了长期以来大学生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的传统方式,满足了大学生求知、求新、求奇的心理,极大地扩大了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各种价值观念、社会思潮、思想意识、正面的、负面的信息,通过网络不断涌现并一览无余地映入学生眼中而走进学生心中,加之大学生对正确理论认同的不稳定性、辨别是非能力的有限性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和一些不能很好解决的现实问题等原因,就很有可能影响到已经形成的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在一份“我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真理”的调查中[5],选择相信或非常相信的一年级占55%,二年级占50.4,三年级占44.3,四年级占44.8%。对于“我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够指导中国科学发展”的调查中,选择相信或非常相信的一年级占56.0%,二年级占50.5,三年级占46.7,四年级占46.8%。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随着年级的逐步提高却呈现下降趋势。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比如“社会阶层分化导致大学生中形成不同的朋辈群体而影响他们的政治认同”[6]等等,但互联网特别是自媒体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与运用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三、网络背景下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策略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形象地概括了全球化、网络化背景下掌握和控制网络的极端重要性,“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7]对此,高校党的组织及其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清醒认识,积极应对。

第一,强化政治意识、阵地意识、责任意识和底线意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空间文化。高校是人才聚集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也是境外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主阵地,是国内外社会思潮的聚集地和交汇地。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也是西方敌对势力的争夺对象。高校党委必须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7-8],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意识形态的阵地意识,切实担负起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的责任。一方面,坚持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教育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针对西方利用网络空间传播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各种社会思潮在网络空间的相互激荡以及大学生非常热衷于网络空间这一场域,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跟进到网络空间这一场域,加强网络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新媒体新技术的开发及运用,“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9]努力提高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主动发声,及时回应各种社会思潮,牢牢掌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空间阵地。

第二,在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科学性的前提下,加快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话语转换。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实质上就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主张和思想观念,带有较强的政治性和理论性。在中国,“意识形态作为政党、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目标导向和社会价值追求,直接关系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政治方向问题”[10],它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政治性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它又具比较抽象的理论属性,具有较强政治性和理论性的意识形态,对于大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的学习和灌输,大学生对一些主流意识形态的命题、概念并不生疏。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由于缺乏“断代记忆”和生活阅历,缺乏实践锻炼,使得他们对于一些主流意识形态的命题、概念,缺乏真正的理解,加之网络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中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政治淡化,追逐实用、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弱化的倾向。要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就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这个阵地。在网络空间实现意识形态政治话语的生活化、理论话语的通俗化,用大学生能够接受的网络语言、通俗语言,讲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期使之影响、教化和增强大学生的认同。

第三,提高教师运用网络新技术的能力,增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本领。“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11]。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就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这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方面,没有这一个重要方面,其它方面的效能将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因此,从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角度看,高校老师,包括高校所有教职员工,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都责无旁贷,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特别是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责任更加重大。

首先,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一项以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调研对象的实证研究表明[12]:“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方面,呈现出事实判断与价值认同的不一致。一份相关实证研究显示,虽然有高达81.2%的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这一事实给予了肯定,但对主流意识形态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两项加起来只有58.7%。而对于西方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如“三权分立”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人高达66.4%。更有甚者,在讲台、网络平台上发表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一致的观点,有的甚至触犯了思想政治课教师授课纪律的底线。我们怎么能够期待那些连自己都不信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甚至抹黑社会主义的人,能够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履行好教书育人的义务和职责呢!因此,要特别重视教师队伍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其真懂、真信、真讲的政治思想素质,为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其次,在当今网络快速发展、普及运用的态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具有较高理论素养、思想素质和一定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必须充分面对网络化、信息化所带来的挑战,努力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并运用网络这一有效载体,更便捷地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开阔视野,同时,积极探索线上线下互动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及时性有效性”[13]。

第四,通过网络关注学生需求,坚持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与解决大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不仅可以自由地分享他人的知识和资源,可以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甚至可以自由地表达在现实生活空间中不便表达的一些想法和愿望。有鉴于此,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一方面,在内容上要“理直气壮地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势位引领”[14],不能因为有的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缺少应有的兴趣而放弃这个阵地。另一方面,在方法上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只有和实际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才有意义,才有价值,才有生命力。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大学生面临的一些困惑和实际困难,才能走进大学生心里,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联系大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要在坚持传统的调查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大学生常用的网络,尤其是运用论坛、博客、微博、微信以及新兴的视频网站等新的传媒方式和手段,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对话,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渠道和平台,及时地收集、了解、分析和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兴趣爱好、物质精神需求,在教学教育实践中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解决学生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和需要。当然,高校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所有需要,但是可以通过交流沟通,增加理解,让学生在社会现实生活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从而内化于心,进而外化于行。

[1]张雷声.论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M]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4):37.

[2]聂立清.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53.

[3]大学功能与大学精神:访教育部党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教授[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3.

[4]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2017-01-22)[2017-02-20].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

[5]陈先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341.

[6]陈 平,徐斌.社会阶层分化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6.

[7]阿尔温·托夫勒,海蒂·托夫勒.创造一个崭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M].陈峰,译.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1996:31.

[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2015-01-19) [2017-02-21].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5-01/19/c_1114051345.htm.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14〕第16号文件[EB/OL]. (2014-10-14) [2017-02-23].http://www.moe.edu.cn/s78/A12/szs_lef/moe_1407/moe_1408/tnull_20566.html.

[10]阮 青.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坚持四个统一[N].光明日报,2015-07-25(07).

[11]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

[12]郭文亮,林 宾,朱 跃.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基于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现状的实证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10):42.

[13]靳 诺.牢牢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N].中国教育报,2015-02-03(03).

[14]陈爱梅,薛翔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J].红旗文稿,2015(15):32.

[1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68.

(责任编辑 文 格)

A Study of Mainstream Ideology Identity under Web Environment

LIU Dong

(TheOrganizationDepartmentoftheCPC,WUT,Wuhan430070,Hubei,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identity of those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are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university ideology, is therefore facing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position consciousness,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and baseline consciousnes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nd deal with this challenge properly. We should occupy the cyberspace front with Marxism. We should accelerate the speed of the discourse conversion of cyberspace ideology on the premise of insisting on the scientificity of social mainstream ideology. We should also improve teachers’ new network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students’ need by network, combining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identity education with meeting the practical need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eb environment; university students; mainstream ideology; value identification

2017-01-12

刘 东(1983-),男,湖北省武汉市人,武汉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7VI096)

G641

A

10.3963/j.issn.1671-6477.2017.04.0036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专题概要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