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极关怀视阈中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2017-03-09沈晓阳

关键词:终极关怀理想信念

沈晓阳

(湖州师范学院 政治学院,江苏 湖州 313000)

终极关怀视阈中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沈晓阳

(湖州师范学院 政治学院,江苏 湖州 313000)

从本质上说,理想信念是一种终极关怀,涉及到对人生意义和人类命运等根本问题的终极性思考。因此,应从终极关怀的视阈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一是要着眼终极关怀的培养,把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质内涵;二是要依据终极关怀的要素,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体系;三是要遵循终极关怀的特点,探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途径。

大学生;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教育;终极关怀

理想是对追求目标的有根据的构想和对未来状态的有现实可能性的愿景,信念是对特定对象坚信不疑的心理态度和坚定不移的行为志向。如果说学校教育当以德育为先,那么德育当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地发挥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引导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终极关怀的视角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内容和途径作一初步探讨。

一、着眼终极关怀的培养,把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质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在价值追求日趋功利化、世俗化的社会大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并且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与理想信念教育本质相悖的倾向:一是碎片化,就事论事,缺乏整体观照;二是浅表化,蜻蜒点水,缺乏深层奠基;三是世俗化,急功近利,缺乏超越情怀。为了走出上述误区,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整体观照、深层奠基和超越情怀,应该着眼于终极关怀的培养。

(一)着眼终极关怀的一般含义,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层次

终极关怀,是对人的生存、人生意义、人类命运等根本性问题所作的终极性探索,是对人生价值的终极性思考和关切。最早提出“终极关怀”概念的是美国哲学家和神学家保罗·蒂里希。他认为:“人最终关怀的,是自己的存在和意义。‘生,还是死’这个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是一个终极的、无条件的、整体的和无限的关怀的问题[1]。”西方思想家提出“终极关怀”概念,本意是指宗教信仰。确实,宗教信仰是一种终极关怀,但这并不意味着终极关怀就是宗教信仰。张岱年先生说过:“古今中外,关于终极关怀的思想可以说有三个类型。即是:⑴归依上帝的终极关怀,⑵返归本原的终极关怀,⑶发扬人生之道的终极关怀[2]。”参照张岱年先生的这一归纳,我们可以把终极关怀的三种类型分别概括为:有神论的终极关怀,以上帝(神道)作为人生价值的最终根源;宇宙论的终极关怀,以宇宙本体(天道)作为人生价值的最终根源;人本论的终极关怀,以人的生存本身(人道)作为人生价值的最终根源。这三种类型,除了第一种为宗教信仰的路向之外,其余两种均为哲学的路向。区别只是在于前一种是以宇宙论为核心的哲学,后一种是以人生论为核心的哲学。然而不论何种路向的终极关怀,都是要从直接的现象提升为超越的本体,从当下的目标追溯到终极的依据,从有限的生命体会出无限的意义。可见,“终极关怀其实就是人立足于现实去追求理想、实现信仰[3]。”

从终极关怀的一般含义反思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我们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个重大的误区。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理想就是一个具体目标,有目标就等于有理想。这无疑是对理想的一种简单化的理解。理想固然是一种目标,但目标并不等于理想。理想从本质上说是目标背后的进取精神和道义追求。任何可以衡量的具体目标都是可以调整的,而真正应该执着的是目标背后的进取精神和道义追求。我们不能以成败作为理想的标准。即使具体目标因某些主客观原因而未能实现,只要进取精神还在,道义追求还在,理想就没有破灭。然而这种进取精神和道义追求并不是凭空产生和孤立存在的,它需要以某种超越精神和终极依据为支撑,正是这种超越精神和终极依据构成了进取精神和道义追求的最高境界和价值支撑。这种超越精神和终极依据,就是终极关怀。因此,从终极关怀的一般含义理解理想信念教育,就应该使理想信念教育从具体目标的层次提升到进取精神和道义追求的层次,并进而提升到终极关怀的层次。即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帮助大学生确立具体的追求目标,更要引导大学生在超越精神和终极依据的支撑下形成进取精神和道义追求。只有这样,这种目标才称得上是理想;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为目标而奋斗的强劲而持久的精神力量。

(二)着眼终极关怀的实质内涵,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向

本文参照张岱年先生的概括将终极关怀归纳为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终极关怀,也可以理解为三种本体论:一种是以神为本,即以上帝(神)作为本体;一种是以天为本,即以自然和自然律作为本体;还有一种是以人为本,即以人本身作为本体。在上述三种终极关怀的对象中,神本身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自然只有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才具有价值意义。因此,它们归根到底都指向一个共同的对象——人。历史上各种形式的人道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学说。人道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人本身乃是最高的价值或尊严。从这一思想前提出发,人道主义提出了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把人当人看;二是使人成为人。其中第二个原则是在第一个原则基础上的提升。这个原则就是指人加强身心全面训练,充分施展自己的潜力,不断地超越自己,追求自我实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以人为本的哲学。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历史上各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既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进步性,又有其不可避免的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因为在存在着阶级对抗的社会中,不首先消灭阶级和阶级剥削,以人为本只能是一种空想和幻想。但是马克思主义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家的人道主义思想的虚伪性和片面性,并不意味着反对这一思想本身。正如马克思在论述宗教批判时所说的:“撕碎锁链上那些虚构的花朵,并不是要人依旧戴上没有幻想没有慰籍的锁链,而是要人扔掉它,采摘新鲜的花朵[4]2。”马克思主义诉诸无产阶级革命,正是为了动员人民“扔掉”阶级剥削的“锁链”,“摘取”以人为本的“新鲜的花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存在本身及其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关怀,即把人的存在本身及其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的价值设定、超越的精神追求、神圣的心灵寄托。

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提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另一方面为这一终极价值提供了科学的分析论证,指明了实现的现实途径。因而马克思主义的终极关怀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我们要着眼终极关怀的培养把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质内涵,不仅要着眼终极关怀的一般含义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层次,而且要着眼终极关怀的实质内涵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就是我们应该坚持的终极关怀的实质内涵。从这一实质内涵审视理想信念,那么可以看出,理想信念虽然可以有多个层次,但任何层次的理想信念背后都应该包含有终极性的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离开了这一终极性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想信念。从这一意义上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形成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内容和最高价值的终极关怀。

二、依据终极关怀的要素,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体系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终极关怀,其基本要素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一是终极价值层次,即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指向;二是终极目标层次,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社会发展目标中的最高体现,又可以根据社会现实条件的不同而区别为两个层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终极信念层次,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观在个体人格中的体现。

(一)终极价值的引导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要求

人生总有各种各样的价值追求。对于每一种价值追求,人们都可以问一个“为什么”,而对于每一个“为什么”还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这一连串追问的结果,就追问到了问题的最根底处。这个“最根底处”,就是人生的终极价值,或者说是人生价值的终极根基。人们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和关切,就是终极关怀。当然,所谓“终极”,并不是从个体的角度而言的,而是从“类”的角度而言的。可以说,终极关怀是人的“类”特性。就个体而言,人不一定有对价值的自觉追问;就“类”而言,人之为人而不同于动物之处就在于有对价值的自觉追问。就个体而言,人心目中的最高价值不一定具有终极意义;就“类”而言,具有终极意义的价值才是最高价值。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个体获得终极关怀这一“类”特性。那么应该教育大学生用什么样的价值观作为终极价值呢?那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作为终极价值。马克思主义主张以人为本,认为“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2]9,就是认为人的终极价值不应从人之外去寻找,而应该从人本身中去寻找。这种终极价值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然,以人为本,并不意味着不应该关怀自然物和人造物。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的终极价值,不能片面地把人与物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而应该把人与物看成是一个以人为价值核心的统一整体。总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最高理想。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教育他们把促进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自己的终极价值追求。应该教育大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根据现实的历史条件,把努力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根本价值追求。

(二)终极目标的确立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内容

终极目标是终极价值在社会发展目标上的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其在社会生活中的最高体现就是共产主义。因此,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应该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最高导向。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不应把共产主义作为可望不可及的遥远彼岸,也不应把共产主义作为一个远离生活世界的抽象概念。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本质上就是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表达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祈望:“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5]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庄严宣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294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那种新的社会形式称为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6]。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也把“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7]看成是社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最高阶级的基本特征。如果说共产主义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体现,那么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终极价值的推进过程和初步现实。所以大学生应确立的终极目标,既应该包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也应该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终极价值的层面上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都是推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区别只是在于因客观条件的不同而导致的实现程度的不同。

(三)终极信念的培育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环节

如果说终极目标是终极价值在社会发展目标上的体现,那么终极信念则是终极价值在个体人格修养上的体现。终极价值在社会发展目标上的体现属于“理想”,而终极价值在个体人格修养上的体现则属于“信念”。如果离开了作为个体人格修养的终极信念,终极价值和终极目标都无所依凭。终极信念的培育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环节,就是要引导大学生通过不懈的人格修养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终极价值作为自己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最高道德准则和最终价值寄托。终极信念作为终极价值的体现,最核心的是要处理好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我们知道,人的理想不仅包括社会理想,而且还包括个人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都属于社会理想,而个人理想则包括生活理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等)、道德理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追求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境界)、职业理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达成什么样的事业成就等)等方面。从终极价值的角度来说,要处理好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群体发展与个体发展、他人发展与自我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人本精神的重要特点在于个体发展与群体发展、自我发展与他人发展的辩证统一。群体发展当然离不开构成该群体的个体的发展,而个体的发展也离不开群体环境。“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4]119根据这样的人本精神,我们要引导大学生培育终极信念,一方面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自由选择,另一方面又应该教育他们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只有这样,大学生个人的生活目标和发展目标背后才有道义精神的激励,才有终极价值的支撑。

三、遵循终极关怀的特点,探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途径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终极关怀,其基本特点就是超越性。这种超越性具体表现为超越现状的未来预期、超越功利的精神寄托、超越平庸的历史责任。因此,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根本指向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该从未来预期的理性引导、精神寄托的情感熏陶、历史责任的意志涵育这样三种基本途径入手。

(一)未来预期的理性引导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性途径

未来预期的理性引导,就是引导学生对社会和个人的未来发展进行合理预期,从而确立起超越现实的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目标。人是理性的存在物,人的理想信念的形成离不开对未来的目标预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未来预期的理性引导,可以有很多形式和方法,但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价值取向;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想提供了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主义精神,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精神,是一种以人和社会发展的理想状况为评价依据的批判精神,是一种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的超越精神,是一种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革命精神。这种理想主义精神,为人们提供了反思现实的价值标准、超越功利的精神视野、摆脱平庸的崇高境界、走向未来的目标指向。由于这种理想主义精神受到现实主义方法的支撑,从而使其对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信念就不仅仅是出于道义上的“应当”,而更主要的是出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因此,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伟大理想,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认同和坚信这一理想,从根本上形成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在形式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既应该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教学中,也应该渗透在学校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在方法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该体现其本身的逻辑力量和理论魅力,应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精神寄托的情感熏陶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情感途径

精神寄托的情感熏陶,就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帮助学生形成超越功利的人文情怀,为他们形成理想信念提供情感基础。如果说理性主要解决一个目标问题,那么情感主要解决一个动力问题。没有情感上的喜欢和热爱,就没有追求的热情和动力。因此,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教育大学生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终极价值出发,热爱人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和平、热爱正义。精神寄托的情感熏陶,从根本上说是要深入生活、深入社会、深入实践。具体来说,需要把握这样一些环节:一是开展读书活动,加强阅读引导。如阅读历史书籍可以使大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祖国和党的历史,从而进一步激发爱国爱党的情感;阅读杰出人物的传记可以使大学生从杰出人物的成长历程和伟大贡献中领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把握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中的真善美,引起感情上的共鸣;阅读励志书籍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二是投身现实生活,加强生活体验。如果说书籍是浓缩的社会和人生,那么生活便是现实的社会和人生的。只有在生活和实践中,人们才有可能遭遇各种各样的际遇,经历各种各样的磨砺,阅视各种各样的人生,收获各种各样的体会,从而才能领悟到爱与恨、荣与辱、苦与乐、奋斗与希望、忠诚与责任等道德情感的内涵和意义。三是融入自然万物,接触大千世界。自然风光不仅可以激发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道德情感,而且可以使大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自然的秀丽涵养心灵的柔情,自然的壮阔鼓舞心灵的豪放,自然的险恶激励心灵的斗志,自然的神秘启迪心灵的智慧。因此,要引导大学生走向自然,深入自然,领略自然之美,感悟自然之道。

(三)历史责任的意志涵育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志途径

历史责任的意志涵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从无所追求和无所担当的平庸状态中超拔出来,形成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责任感和坚持这种历史责任的意志力量,从而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提供意志动力。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通过调节活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在对目标的选择过程中,意志的作用在于克服心理冲突,排除内部困难,作出最后抉择;在对目标的坚持过程中,意志的作用在于通过克服内部的心理困难和外部的实际困难,把追求目标的活动推向前进。责任,是指与一个人的身份角色相适应的从事某些活动、完成某些任务以及承担相应后果的法律和道德要求。责任是意志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理性的凝聚和情感的升华,它使被赋予责任或意识到责任的人获得更加明确的奋斗目标,更加富于意志力和坚持精神。在终极关怀的培养中,只有将理性的未来预期和情感的精神寄托提升为意志的历史责任,才能使终极关怀的对象不仅成为理论关怀的对象而且成为实践关怀的对象。因此,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仅需要从理性上明确所追求的目标,从情感上激发追求目标的动力,而且需要从意志上形成追求目标的责任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责任意志涵育,其方法包括行为养成、实践锻炼和责任强化等。行为养成是指帮助大学生通过行为修养的日积月累而使某些行为方式成为习惯的过程;实践锻炼是指组织或者鼓励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践,在实践中体会社会责任,并通过克服困难提高意志力的过程;责任强化是指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责任,或者在实践活动中赋予大学生某种特定的责任,从而激励他们在责任感的支撑下坚持完成某些任务的过程。通过行为养成、实践锻炼和责任强化等过程,可以使大学生养成关心人、关心人类、关心人类社会的行为习惯,并使他们从中体验历史责任,增强责任意志。

[1]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604.

[2]张岱年:中国哲学关于终极关怀的思考[J].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1993(3):53-55.

[3]卞 敏.哲学与终极关怀[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19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03.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649.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责任编辑 文 格)

2016-12-10

沈晓阳(1955-),男,浙江省湖州市人,湖州师范学院政治学院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研究。

G641

A

10.3963/j.issn.1671-6477.2017.04.0035

猜你喜欢

终极关怀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终极发明师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终极发明师
终极发明师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终极擂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