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滇南本草》中“金丝莲”原植物的本草考证

2017-03-09祁振声暴可心赵柳新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文名滇南金莲花

祁振声,暴可心,赵柳新

(1河北农业大学 期刊社,河北 保定 071001;2河北农业大学 林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对《滇南本草》中“金丝莲”原植物的本草考证

祁振声,暴可心,赵柳新

(1河北农业大学 期刊社,河北 保定 071001;2河北农业大学 林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金莲花”与“旱金莲”是“同物异名”,均指我国固有的毛茛科植物TrolliuschinensisBunge;清《植物名实图考》始记载原产南美洲栽培花卉TropaeolummajusL.,却误引典籍的“金莲花”之名;我国近现代专著和辞书,长期以“金莲花”或“旱金莲”作该种及隶属的科、属名。为了正本清源,笔者曾在《园艺学报》将其中文名订正为“旱荷”,近年又发现有人将其考订为《滇南本草》中的“金丝莲”,殊误。本文考证金丝莲为防己科植物StephaniadelavayiDiels,并再次确认将T.majusL.的中文名订正为“旱荷”。

栽培花卉; 野生草药; 茎叶形态; 产地; 引种年代

“金莲花”一名始出于北宋周师厚(1082)《洛阳花木记》,《辽史营卫志》名“金莲”,清汪灏等(1708)《广群芳谱》记载甚详[1];“旱金莲”一名始见五代(907-960)胡峤《北行纪》[2],明释镇澄《清凉山志》亦有记载[3],指的均系我国固有的毛茛科植物TrolliuschinensisBunge。清吴奇浚(1848)《植物名实图考》始记载原产南美洲,栽培于北京、河北园圃中的蔓性肉质花卉TropaeolummajusL.,但误以为是产于山西五台山和塞外的“金莲花”,故误引《山西通志》等典籍的“金莲花”一名[4]。日本松村任三(1921)《植物名汇 前编 汉名之部》,亦将该种的汉名考订为“金莲花”“旱金莲”[5]。因此,我国近现代专著和辞书,均以“金莲花”或“旱金莲”作该植物中文名。皆误。1993年,笔者曾在《园艺学报》将其中文名订正为“旱荷”[6]。但近年发现,于乃义和于兰馥(2004)整理主编的明代兰茂《滇南本草》[7],以及谢宗万(2004)编撰的《中药材正名词典》[8],均考订该种即《滇南本草》中“金丝莲”的原植物,这就更加谬误。为明辨是非,在学术术上匡谬正俗、正本清源,准确传承植物学和本草学历史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再次对TropaeolummajusL.的中文名进行确认,并对《滇南本草》中的“金丝莲”原植物进行考证。

1 Tropaeolum majus L.的中文名

不是“金莲花”或“旱金莲”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在古代,虽有花称“莲”、叶称“荷”、根称“藕”的提法,但实际上“莲”和“荷”会经常混淆。花称“莲花”亦称“荷花”,叶称“荷叶”亦称“莲叶”。这样就给实际使用带来很大混乱,容易造成误判。

清代吴其浚(1848)《植物名实图考》卷二十一蔓草类有“金莲花”专条,谓:“金莲花,直隶圃中有之。蔓生,绿茎脆嫩,圆叶如荷,大如荇菜。开五瓣红花,长须茸茸,花足有短柄。横翘如鸟尾,京师俗呼大红鸟。山西五台尤多,以为佛地灵葩。性寒,或干其花入茶瓯中。插之即生,不喜骄阳。《山西通志》:金莲花一名金芙蓉,一名旱地莲,出清凉山。辽世宗尝幸金莲川,周伯琦《纪行诗跋》:‘金莲川草多异花,有名金莲花者,似荷而黄’,即此。”[4]

从植物形态描述中,完全可以确认,该种即TropoeolummajusL.。但它是原产南美洲的栽培花卉,而不是《山西通志》中“出清凉山”的金莲花,也不是辽世宗巡幸金莲川观赏的金莲花和周伯琦陪元代帝王巡幸上都时在金莲川所记的金莲花。显然,吴氏将该种定名为“金莲花”,属误引、误订、误称,不足为据。

“清凉山”是山西五台山的别名。明代释镇澄的《清凉山志》载:“山有旱金莲,如真金挺生绿地。相传是文殊圣迹。”可见,“旱金莲”与旱地莲,均是金莲花的别名,属“同物异名”。

另据清代高士奇《松亭行纪》卷下载:“驻跸乌兰布哈苏……上行围山中,水泉清泠,纤草铺茵,杂卉柔荑,布满岩谷……五代胡峤《北行纪》所载旱金莲,大如掌,金色烁人……。皆有之”[6]。这表明,产于我国北方高寒地区的毛茛科金莲花TrolliuschinensisBunge早在五代时期(907-960)胡峤的《北行纪》中,便有“旱金莲”之称了。因此,将原产南美洲的蔓性肉质植物称“旱金莲”,亦属误引、误订、误称。

然而,我国近现代专著和辞书,却长期按日本《植物名汇》的错误考订,将该种及隶属科、属的中文名订为“金莲花”或“旱金莲”。为了正本清源,以免继续以讹传讹,于1993年在《园艺学报》将其中文名订正为“旱荷”。

2 Tropaeolum majus L.也不是《滇

南本草》中的金丝莲

近年来发现,中医药界的学者,又考订该种即明代兰茂《滇南本草》中的“金丝莲”。笔者始则甚喜,因如果属实,则可使该植物的引进年代提前400 a;继则生疑,因《滇南本草》所载应是云南常见中草药,而不太可能是国外引进的栽培花卉,故令人生疑。为解释疑惑、明辨是非,笔者又对《滇南本草》中的“金丝莲”进行了考证。

于乃义和丁兰馥(2004)整理主编的明代兰茂(1397--1476)《滇南本草》,在“金丝莲”条下载称:“本品为旱金莲科(Tropaeolacear)植物旱金莲TropaeloummajusL.。别名:金狮铃。”

谢宗万(2004)编撰的《中药材正名词典》,亦在“旱金莲”条下载:“原植物学名:TropaeloummajusL.”;“药名考注:本品……《滇南本草》名金丝莲、金狮铃,《植物名实图考》名金莲花、大红鸟……。”

这表明,中药学界已考订该种即《滇南本草》中的“金丝莲”原植物。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滇南本草》面世100 a后,明李时珍(1578)撰成的巨著《本草纲目》,却无该种的任何记载;还有,直至晚清,曾在云南长期为官的吴其浚,遍搜植物,在其巨著《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了多种云南植物,却也未发现该种在云南早有栽培,更不知其有“金丝莲”一名,而在北京和河北园圃中,才发现有栽培,并误引《山西通志》等典籍中“金莲花”之名。如果T.majusL.明代便已引进云南,且成了常见中草药,到了晚清,栽培应更加普遍,吴氏对此却一无所知,岂非咄咄怪事!笔者曾长期在云南工作,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尚未发现农村有栽培者。可见,将该种考订为《滇南本草》中的“金丝莲”,缺乏历史事实根据,亦有悖常理,难以令人信服。

将“金丝莲”考订为T.majusL.,或许根据植物形态或药用功效。《滇南本草》的“金丝莲”原文是:“金丝莲,形与地荷叶相似,延蔓而生。叶有六方,花开五瓣,黄色似铃,又名金狮铃。气味:甘、苦、微寒。专治包伤、打伤,或无名肿毒,或筋骨疼痛。煎水熏蒸即愈”[7]。

粗略看,金丝莲与《图考》中的“金莲花”,确有相似处,即:均蔓生,叶形似荷。但仔细分辨,却不大相同。金丝莲“花开五瓣,黄色似铃”;而“金莲花”,却“开五瓣红花,长须茸茸,花足有短柄,横翘如鸟尾”,而且有“绿茎脆嫩”的形态特征,表明其为肉质植物,不可能有“金丝”之称。可见,二者最主要的形态,相距甚远,不足以判定二者为同物。至于T.majusL.是否有《滇南本草》中金丝莲的主治功效,更令人怀疑。如果据此判定该种就是“金丝莲”那它就有《滇南本草》中“金丝莲”的主治功效。

因此,将《滇南本草》中的金丝莲考订为国外引进的蔓生肉质栽培花卉T.majusL.,亦缺乏充分的文献依据和足够的历史事实依据,且有悖常理。故《滇南本草》中的金丝莲,不可能是《植物名实图考》中“金丝莲”的“同物异名”。将该种考订为“金丝莲”必将影响其疗效,甚至影响人体健康,不利于本草学历史遗产的正确传承。

3 对《滇南本草》中的金丝莲具体分析

我国历来本草学家均出身于行医多年的中医,对成药比较熟悉,但对中草药原植物不甚了然。明代兰茂是行医多年的中医出身,其《滇南本草》中许多中草药都缺乏形态描述,后来的文人做了一些补充,甚至篡改。从《滇南本草》的描述中,可知“金丝莲”以叶形似荷叶得名。这与《植物名实图考》仅据T.majusL.“圆叶如荷”,便误引“金莲花”一名,同出一辙,但它何以称“金丝”,却难以为解。

笔者从《植物名实图考》与“金莲花”并列的“金线吊乌龟”中,得到很大启发。该条载:“金线吊乌龟……一名山乌龟。蔓生,细藤微赤,叶如小荷叶而后半不圆,末有微尖,长梗在叶中,似金莲花叶……”[4]。这表明,所谓“金线”“金丝”,当指其茎纤细似线如丝。这对考证其原植物,将大有帮助。

《中国植物志》第30卷1分册,考订《植物名实图考》中的“金线吊乌龟”,即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StephaniacepharanthaHayata。该种是落叶草质藤本,云南不产[9]。但同属还有一些植物,云南有产,且叶形更与荷叶相近。因此,笔者在排除了金丝莲是国外引进栽培花卉T.majusL.后,初步确认金丝莲为防己科千金藤属StephaniaLour.植物。并且认为,《滇南本草》中的金丝莲,当系云南较常见的野生中草药植物,故《云南中草药》中应当有记载。

果然,在云南省卫生局(1973)编的《云南中草药(续集)》中,有“荷叶暗消”StephaniagracilifloraYamanoto,别名:金线暗消、金丝暗消、金丝荷叶、一文钱等。据载,该种是攀缘藤本,茎长1~2 m,老茎木质化,幼茎绿色;单叶互生,盾状卵圆形,长2~5 cm ,宽2~6 cm,全缘,叶柄长,形似荷叶,故名“金丝荷叶”[10]。由此可见,“金丝荷叶”与“金丝莲”均以叶形似荷叶得名,二名同义,显然应是同物。

《中国植物志》第30卷第1分册,以“一文钱”作该种的正式中文名,而以“小寒药”作别名;拉丁学名则以德国L.Diels于1910年首先发表学名StephaniadelavayiDiels 作有效学名,而以日本山本吉松1940年发表的学名S.gracilifloraYamanoto作异名。据载,该种是“纤细草质藤本,长约1~2 m,茎、枝细瘦”。这正与“金丝”的得名吻合。“叶薄纸质,三角状近圆形,长通常3~5 cm,宽与长近等或稍过之,掌状脉9~10条;叶柄与叶片近等长,在叶片上明显盾状着生”,又与“形似地荷叶”“叶有六方”吻合。复伞形聚伞花序腋生;雄花萼片6(稀8片),排成2轮,花瓣3~4,长约0.5 mm;雌花萼片及花瓣均3片,稀4片,形状和大小与雄花相似;核果红色;产云南各地(北部和东南部除外),四川南部和贵州南部也有;生于灌丛、园篱、路旁等处[9],表明其为云南多数地区均较常见的植物,被兰茂收入《滇南本草》中也就很自然了。

4 《滇南本草》中的金丝莲原植物应为

现在防己科的“一文钱”,在民间被称为“金丝荷叶”

金丝莲的茎、叶形态虽与《滇南本草》的描述吻合,但花极小,与“花开无瓣,黄色似铃”却全然不同。对此,笔者认为,《滇南本草》经明、清两代长期传抄,以及后人的增补,舛误颇多。其“花开五瓣,黄色似铃”之句,便很可能是为附会“金狮铃”的别名,由他人所加的不实之词,实不足为据。“金狮铃”的得名,恐缘于其红色的马蹄形核果,形似小铃铛。

确认金丝莲的原植物,更应注重药用功效和主治的切合。《滇南本草》载:金丝莲“气味甘、苦,微寒。专治包伤、打伤,或无名肿毒,或筋骨疼痛。煎水熏蒸即愈”[7]。而《云南中草药(续集)》载:金丝荷叶根,叶药用,“性味功效:苦、辛,寒。理气止痛,祛风燥湿。主治感冒、口腔炎、喉炎、慢性胃炎、胃痛、消化不良、食积腹痛、风湿关节炎、腰膝痛,每用5钱,煎服或研末,开水送服;毒蛇咬伤、疔疮,每用3钱煎服,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10]这表明,性味功效与金丝莲较相符,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膝痛,则与“筋骨疼痛”吻合,用鲜叶捣烂敷毒蛇咬伤、疔疮,则与“包伤、打伤,或无名肿毒”相符。故可确认,《滇南本草》中的金丝莲,即《云南中草药(续集)》中的金丝荷叶,其原植物为防已科千金藤属植物“一文钱”S.delavayiDiels。它在云南分布较广,故被《滇南本草》收录,记载了它的大体形态和主要治疗作用。

还有一点值得说明,抗日时期,经利彬、吴征镒、匡可任等前辈(1943)的《滇南本草图谱》,曾考订S.delavayiDiels为《滇南本草》“地不容”的原植物,不尽准确,滇土名“金丝荷叶”[11],却是正确的。《中国植物志》第30卷第1分册的“地不容”,则以该学名作异名,而以S.epigaeaLo作有效学名[9]。该学名是罗汉强1978年发表的新种,该种的形态特征、治疗和产地等,与《滇南本草》中“地不容”更相符。笔者认为,这是植物分类更趋细化的结果。而《滇南本草图谱》确认S.delavayiDiels 的滇土名“金丝荷叶”,至今仍是正确的。这与笔者确认该种即《滇南本草》中的金丝莲,即云南俗称“金丝荷叶”者,是完全一致的。二者可互相参证。

5 结论

“金莲花”是从北宋至清代典籍记载的我国固有的毛茛科植物TrollischinensisBunge的中文名;“旱金莲”更是从五代至清代典籍早有记载的植物名,它与“金莲花”是“同物异名”。清《植物名实图考》始记载从国外引进的栽培花卉TopaleolummajusL.,却误引典籍中的“金莲花”一名;日本学者亦误将该种的“汉名”考订为“金莲花”“旱金莲”,我国近现代专著和辞书均从之。皆误。笔者曾将其中文名订正为“旱荷”,这一订正是完全正确的。而与于乃义和于兰馥整理主编的《滇南本草》即谢宗万编撰的《中药材正名词典》,却均考订该植物是《滇南本草》中的“金丝莲”,更加谬误。经反复考证确认,《滇南本草》中“金丝莲”的原植物不可能是晚清从国外引进的TropaeolummajusL.,而是现在防己科植物《中国植物志》中称“一文钱”StephaniadelavayiDiels的植物,云南中草药叫“金丝荷叶”。故建议今后修订《中国植物志》时,将TropaeolummajusL.的中文名“一文钱”订正为“金丝莲”,并在其后注明《滇南本草》。

致谢:本文引用《四库全书》资料由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杨云珊、康珠同志提供,《清凉山志》由河北省农业大学期刊社梁虹同志查证,英文部分由张月清博士代译,谨此一并致谢。

[1]清 汪灏,等.广群芳谱[M/OL].清 文澜阁 四库全书.北京国际书店软件.

[2]清 高士奇.松亭行记[M/OL].清 文澜阁 四库全书.北京国际书店软件.

[3]明 释镇澄.清凉山志[M].北京:图书出版社,1989.

[4]清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511-512.

[5](日)松村任三.植物名汇 前编 汉名之部[M].增补10版.东京:丸善株式会社,1921:367.

[6]祁振声.对TropaeolummajusL.中名“金莲花”或“旱金莲”的订正[J].园艺学报,1993,20(2):203-204.

[7]明 兰茂原著.滇南本草[M].于乃义,于乃馥整理主编.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704-705.

[8]谢宗万.中药材正名词典[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69.

[9]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第30卷第1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57,48-49,53.

[10]云南省卫生局.云南中草药(续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3:496-497.

[11]经利彬,吴征镒,匡可任,等.滇南本草图谱[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48-53.

(编辑 郭丽娟)

A correction of a herbaceous plant named as ′Jinsilian′ inYunnanMateriaMedica

QI Zhensheng1,BAO Kexin2,ZHAO Liuxin2

(1JournalPublishingDepartment,HebeiAgriculturalUniversity,Baoding071001,China; 2CollegeofForestry,HebeiAgriculturalUniversity,Baoding071000,China)

′Jinlian flower′ and ′Han Jinlian′ belong to synonym in Chinese ancient codes and records. They all refer to the plant ofTrolliuschinensisBunge in the branch of Ranunculaceae. The name of ′Jinlian flower′ in ancient codes and records was wrongly cited inIllustratedCatalogueofPlantsin Qing Dynasty, which was in fact the cultured flower ofTropaeolummajusL. in South America.′Jinlian flower′ and ′Han Jinlian′ have been the name of the category, branch, and plant for a long time as recorded in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monographs and dictionaries. The author has corrected its name as ′Hanhe′ so as to make clear of its history and origins inActaHorticulureSinica. However, the author finds that it is still wrong with the plant revised as ′Jinsilian′ inYunnanMateriaMedicaby some scholars. It is proved that ′Jinsilian′ is the plant ofStephaniadelavayiDiels belonging to the branch of Menispermaceous. Correcting the Chinese name ofT.majusL.as ′Hanhe′ is confirmed by textual research in the paper.

cultured flower;wild herbal medicine;morphology of stem and leaf;survival area;introduction age

2017-04-27;

2017-05-20

祁振声(1940-),男,河北三河人,副编审,主要从事编辑学、写作学、古籍记载植物考证及本草(植物)考据方法论的研究。

1007 - 4961(2017)02 - 0217 - 04

10.13320/j.cnki.hjfor.2017.0039

Q 941

A

猜你喜欢

中文名滇南金莲花
清代道光年间土司制度与滇南边疆治理研究——以《滇事杂档》史料为中心
金莲花的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解析
金莲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A New Species of Trimeresurus Lacépède,1804 (Squamata:Viperidae) from Southwestern China,Vietnam,Thailand and Myanmar
加媒点评政客中文名
金莲花苗木培育技术
蒙药金莲花资源分布、种植现状、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先兜后歼 大胆迂回——学习滇南战役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