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新词语刍议
2017-03-09刘影
刘 影
(黑龙江财经学院人文科学系,哈尔滨 150025)
现代汉语新词语刍议
刘 影
(黑龙江财经学院人文科学系,哈尔滨 150025)
在语言三要素中,词汇的发展速度最快。伴随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出现,新词语便应运而生。这些新词语在丰富汉语词汇体系的同时,也给词语的规范带来了新的挑战。
新词语;产生;原因;规范
1 新词语的界定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新现象的不断涌现,必然要求语言要反映这些新的变化来适应交际的需要。而在语言的三要素中,首先需要做出改变的就是词语。因为一般词汇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直接,它对社会的发展反映也最为灵敏。人们每天都会听到很多新鲜的词语,大量的新词语正在源源不断地进入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为共同语注入新的血液。所谓的新词语,应是以某一时段为参考,或形式有变化,或意义有变化,二者有一方面区别于之前词语,即可将其界定为新词语。
2 新词语的产生途径
2.1 新造词
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必然要造一些新词来指称它们。新造词语是指利用原有的材料和方法创造新词,如“女汉子”指性格和行为向男性靠拢的一类女性;“剁手族”指网上购物不知不觉花了很多钱,一看账单懊悔不已,自嘲要剁手;“光盘行动”指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带动大家珍惜粮食,吃光盘子中的食物;“宅娃”指由于父母每天工作,在放假时只能整天呆在家里的孩子,等等。
2.2 缩略语
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往往追求省时省力,于是很多短语或是句子便被压缩,成为形式简洁的缩略语。如“心塞”,心肌梗塞的简称,其意义也有所深化,表示一种难以言表的痛苦;“不造”,意思为“不知道”,这个词不是单纯地在原有短语中减字,而是进行了语音上的整合;“喜大普奔”是从“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和“奔走相告”取第一个语素构成;“人艰不拆”是“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了”的缩写,等等。
2.3 旧词新用
有些新词,其形式早就存在,只是原有的旧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也就是所谓的“旧瓶装新酒”。如“酷”的旧义是:其一,极其残忍、暴虐的。其二,程度极深的,新义是帅气、时尚、鲜活,等等;“海龟”的旧义是龟鳖目海龟科动物的统称,因其谐音“海归”而增添了新义:海外归来的华侨;“山寨”的旧义是在山中构筑工事驻守的营寨,新义则指模仿;“缩水”旧义指某些纺织品洗涤后收缩变小,新义比喻规模、数量、价格等不正常地减少或下降。
2.4 外来词语
除了本土化的词语外,新词系统中还有引入的非本土化的词语即外来词语。如“小正太”源于日语,是针对动漫形象的说法,现在泛指年纪小、没有胡子、很可爱且穿着短裤的男孩;“欧巴桑”是日语的直接发音,原意是大嫂、阿姨,泛指中老年妇女,本无其他色彩,但进入中国后,却带有了贬义色彩,引申为“三八型的老妇女”。“hold住”中英混用,指面对各种情况都要控制把持住,要充满自信,从容地应对一切,也有给力、加油的意思。
3 新词语产生的原因
3.1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新词的产生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催生了大量的新鲜事物,使得新词语层出不穷,如“反腐”、“新常态”、“博客”、“黄金周”、“信用卡”、“牛市”、“网络犯罪”等。
3.2 多种媒体推动了新词的产生
除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这些传统的媒体外,现在又产生了一种“新媒体”。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原有媒体与新媒体推动了更多新词的产生。如上文所提的“hold住”即是在台湾综艺节目《大学生了没》中一位名叫MissLin的网友以其极度夸张搞笑的表演震撼了所有观众,而她的口头禅为“hold住”,“hold住”也因此走红。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很多新词语更是一传十,十传百,瞬间就会掀起使用高潮,如“范跑跑”、“楼歪歪”、“犀利哥”等网络热词,完全不需要口耳相传,便已在网友的不断转发、运用中马上走红。
3.3 民族之间的接触推动了新词的产生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自然会引起语言的接触。而在语言接触的类型中,最常见的就是词语的借用。每一种语言都不是自给自足的,都需要从其他民族语言中汲取新生力量,丰富自己。因而,汉语中也有了不少“洋词”。如来自日语的“整合”、“料理”、“量贩”、“寿司”等;来自英语的大量的字母词,“AA制”、“CEO”、“APEC”等。
3.4 心理需求变化推动了新词的产生
在新词的产生中,使用群体的心理变化,无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一群体中的大学生,更是对新词的产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新新人类,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与接受度也是超出其他群体。他们喜欢新鲜事物,追求刺激,追求变化,很多网络用语即是其在交际中,不满足现有的符号,而进行大量创新、求异的结果。在这样的心态下,如“886”、“1314”、“290”等数字词便借势而来。
4 新词语的特征
4.1 多音节词大量产生
对于现代汉语词语的长度,众多教材在论及此问题时,可谓是一致性较高,即普遍认为汉语是双音节词占有绝对优势,而这一论断似乎越来越被新词所打破。近年来,所产生的新词却多是多音节词,如“人肉搜索”、“光盘行动”、“亚历山大”、“中国式过马路”,等等,还有上文提到的缩略语,往往也都是多音节词。在这些多音节词中,三音节新词占主流。如“猪坚强”、“手表哥”、“甄嬛体”、“高富帅”、“被死亡”、“躲猫猫”、“独二代”、“蒜你狠”、“姜你军”等。显然,双音节词的表义能力在多变的新生事物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不能更为精确地表达意义,因而需要更多音节的参与。
4.2 同族词大量产生
在新词中,特别是三音节新词中,往往以“家族”形式出现。即这些新词中都含有共同的语素,如以“族”聚集成群的:“奔奔族”、“乐活族”、“月光族”、“飞特族”、“蚁族”、“啃老族”、“抠抠族”、“隐婚族”、“丁克族”、“背包族”;以“奴”聚集成群的:“孩奴”、“卡奴”、“房奴”、“车奴”、“电脑奴”、“出国奴”等;以“哥”聚集成群的:“酱油哥”、“裸奔哥”、“煎饼哥”、“传说哥”、“章鱼哥”、“钢盔哥”、“咆哮哥”等;以“姐”聚集成群的:“蛋糕姐”、“学历姐”、“旗袍姐”、“胡子姐”、“网吧姐”、“蓝牙姐”、“香肠姐”、“丸子姐”,等等。
4.3 缩略词大量产生
受制于经济原则,同时也是为了使用上更加便捷,很多新词都是多音节词缩减而来,从数量上看,也呈现上升趋势,因为更多的缩略词则是句子的化身。如“何弃疗”即为“为何放弃治疗”的缩写;“十动然拒”即为“十分感动,然后拒绝”的缩写;“男默女泪”即为“男生看了会沉默,女生看了会流泪”的缩写;“不明觉厉”即为“虽然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但是听起来感觉很厉害的样子”的缩写;“说闹觉余”即为“其他人有说有笑,有打有闹,感觉自己很多余”的缩写,等等。
4.4 名词性新词大量产生
从词性的角度考察,新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而从其所占的比例看,名词的数量远远多于其他词性的词语,其他词性占的比例极少,这是因为新事物、新概念、新现象层出不穷,要求有新的词语去指称,如“宅男”、“东东”、“丁宠家庭”、“房妹”、“可乐男孩”、“裸婚族”等。
[1] 张永奋.汉语新词语现状及其管理策略刍议[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134-138.
[2] 周启强,谭丹丹.从模因论看网络新词语的构词特点[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139-141.
[3] 周永惠.文化与汉语新词语的构造方式[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11-116.
[4] 夏中华,姜敬槐.现阶段三音节新词语大量产生原因的探讨[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78-82.
On new words and phrases in modern Chinese
LIU Ying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rbin 150025, China)
In the three elements of language, the development of vocabulary is the fastes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things, new words have come into being. These new words have not only enriched Chinese vocabulary system, but also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o the norms of the word.
New words; Generation; Reason; Normative
2016-10-20
刘影(1982-),女,副教授,硕士。
H136
B
1674-8646(2017)01-0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