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需求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探究

2017-03-09冯建立

黑龙江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职业高职教学模式

冯建立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60)



职业需求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探究

冯建立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60)

研究以高职体育教学的实际为出发点,以职业需求为背景进行了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深层次思考,在分析高职体育教学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提供了夯实高职体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建立多维度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建立高职体育教学的积极环境氛围,倡导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和建设,增加高职体育教学的安全教育内容等方法,为高职体育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职业成长做出贡献。

职业需求;高职体育教学;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

当前高职体育教学在方法、模式、内容等关键环节和要素上存在着不足,应该以学生成长和职业需求为大环境、大背景力促高职体育教学方法创新,更新高职体育教学内容,建立教学新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高职体育教学的特点,满足学生主动发展、自我发展、差异性发展、重视发展的需要,真正在身体、运动、心理、适应等方面成长为健康、积极、全面的高层级技能人才。

1 高职体育教学的基本特点

1.1 高职体育教学的职业性特点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正在不断完善,开始出现了向职业需要、职业成长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和动态。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环节正呈现开放、动态和提升的特点,高职体育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健康和职业的适应,这就使高职体育教学更加关注现实和未来,也正是职业性的特点,使高职体育教学形成了区别其他教学的根本要点。

1.2 高职体育教学的动态性特点

高职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促进人才的健康、全面成长,而各行业、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差异性和动态性。高职体育教学必须保持与学生特点和市场需要的动态适应与匹配的特色,要持续进行高职体育教学内容、模式、方法的创新和改变,尽可能拉近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高职体育教学与社会、高职体育教学与实际需要的距离,将学生身心健康、职业发展、思想道德统一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动态体育教学实现对人才发展的加速、保障和提高功能。

1.3 高职体育教学的关联性特点

无论是从高职体育的计划安排还是从高职体育教学实际来看,高职体育教学具有与学生学习、学生成长、职业发展高度相关的基本特点,可以说高职体育教学直接与学生现有健康、未来发展密切相关。这一特点也决定了高职体育教学必须要与市场、企业和未来进行全面地整合,建立起相互之间的密切关联关系,把握市场需要、企业要求和学生为了发展的深层次关系,进一步提升高职体育教学的质量,提升高职体育教学的价值和功能,适应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特异性发展和差异性提升的根本需要。

2 高职体育教学在职业需求视域下模式创新的方法和策略

2.1 夯实高职体育教学的理论基础

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以先进的思维和理论基础作为前提,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要建立职业发展的先决性意识,重点对职业需求、职业发展等相关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总结、提炼,注重对于高职体育教育有关的需求开展分析汇总,加强对职业体能、团队精神、吃苦能力、竞争意识和逆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理论基础知识的讲授和传授,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得到锻炼的因素,学生上述素质能力的提升对直接的增加其职业竞争的优势,为建立新型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将其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可以更为高效的服务教学实际和学生发展。

2.2 建立多维度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

高职体育教学要在职业需求和职业成长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教学模式的多维度创新,要看到高职体育课程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教育工程体系,教学的模式必须要从多角度和多维度两个层面做到丰富、整合和提升。一是要强调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时效性,一个时期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有特殊的价值和作用,一段时间之后就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变革,从多维度的角度整合教学模式的要素、内涵和外延,找到教学模式与高职体育教学相适应的契合点,提高高职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二是要强调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建设的多维性,要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引入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路径全面而系统地呈现高职体育教学内容,使高职体育教学更利于学生学习和领悟,激励学生参与高职体育教学和练习的热情,取得高职体育教学运动技能和体育理论的全面提升,系统而完整地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目标。

2.3 建立高职体育教学的积极环境氛围

积极的环境和良好的氛围是高职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持续变革和创新的方向。要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将追求快乐的思想、健康生活的意识、终身锻炼的理念作为高层次目标,有机地、潜移默化地融入在高职体育教学细节中,使学生能够发展出高职体育教学的新兴趣,对自己爱好的运动和项目保持足够的注意力,并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各类课外活动和锻炼运动,以积极的心绪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的价值。高职体育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主动从学生的发展和兴趣出发,进行“设身处地”地思考,找出教学模式创新的出发点——教学环境和积极情绪的培养,要将高职体育教学看作是发展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建立学生终身运动习惯的重要场合,适当增加模式中比赛、测试、评比等内容,使学生获得自我的正向评价和准确的自我认知,建立学生积极参加高职体育教学的心理基础,更好地创设教学的环境氛围和情感基础,让高职体育教学更加能够得到学生主动的接受和更加积极努力的支持。

2.4 倡导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和建设

高职体育课程应该与小组比赛、单位竞赛、校际体育活动、校企体育联谊运动会等形式相结合,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学生优势和与社会紧密联系的优势,建立起体育教学的新目标和新模式,激励学生高职体育教学参与热情,深层次渗透终身体育的核心思想,通过各类运动、比赛和竞赛,使学生认识到高职体育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体会到高职体育教学和自身职业成长的密切关系,养成学生积极参与高职体育课堂,主动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和需要,将高职体育教学内容逐步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中,真正将运动和锻炼看做是自我的需要,并将职业需求和自我发展做到在运动层面上的深层次整合,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思维,对学生成长与发展起到长期、持续的推动和激励作用。

2.5 增加高职体育教学的安全教育内容

要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始终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要在新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中多角度地进行安全防范意识渗透,鼓励学生高职体育教学中安全习惯的养成,使学生明确安全问题的逻辑链条和安全事故高发的基本原因,通过加强教学安全、避免学生受到伤害,进一步提高高职体育教学效率,更为系统地建立起学生安全习惯,使其能够不单单在体育教学中,而且在日后的教学、生活和职业发展中牢固地建立起安全观念,使学生能够终身得到高职体育教学的深刻而良好的影响。

3 结语

高职体育教学必须在面向学生的基础上,面向市场需要,要立足于学生职业成长的特点,全面推进高职体育教学的创新和变革,将高职体育教学的内容、资源、范围进一步扩大,强调高职体育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优化高职体育教学中具有价值的部分,发挥高职体育教学的专业价值和功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高职体育教学的要旨和核心,构建符合高职体育和学生现代化的教学模式,通过模式的增减、循序渐进的改变,使高职体育教学模式能够顺应高职教育改革、学生身心健康、体育教学创新的综合要求和需要。

[1] 徐健.新时期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对策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66.

[2] 王穆光,薛浩.高职院校“合作探究”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08):127-128.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ccupational demand

FENG Jian-li

(Harbin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rbin 150060, China)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PE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PE teaching, explores the innovation of PE teaching mode and provide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It provides methods of establish multi-dimensional education model, establish positive atmosphere of vocational sports teaching, advocate training of lifelong sports thought,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vocational safety education so as to better adapt to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demand; Higher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Curriculum provision; System

2016-10-17

冯建立(1982-),男,硕士,讲师。

G807

B

1674-8646(2017)01-0062-02

猜你喜欢

职业高职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