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仪教育提升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践研究
2017-03-09黎莹
黎 莹
(惠州工程技术学校,广东 惠州 516023 )
以礼仪教育提升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践研究
黎 莹
(惠州工程技术学校,广东 惠州 516023 )
在聚焦文化与价值多元共存的大背景下,怎样能够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所有德育教育学者十分关切的热点问题,也是社会聚焦的重点。所以加强礼仪道德教育,全面准确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是创建一套良好的人际社会关系以及真正实现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问题。
礼仪教育;德育;实效性;教学实践;研究
1 礼仪教育和道德修养之间的联系
礼仪是一种经过长期人们共同约定的习惯和一种行为规范,是人们相互之间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内在素质。道德主要是指由一定的社会基础共同决定的符合特殊的意识形态,能够调整人们相互之间和社会关系之间的行为规范,道德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广泛性。由此可见,礼仪和道德存在紧密联系。道德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思想方面的意识形态,属于人类的内心精神世界;而礼仪主要衡量的是一种全社会的行为规范,属于人们内心的外在表现形式。全社会共同遵守的道德必须要转化为每一个人都能遵守的道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礼仪是全社会共同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意识形态要求。道德影响着礼仪,礼仪完善了道德建设,二者之间既互相补充,又互相提高,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2 当前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脱离主体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高校德育教育主要是注重道德理论知识教育,更多的是受到教师的主体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学的倾向,经常会逃避德育课,还有一些学生对德育课有轻视的情况。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不了解德育课究竟能够对学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学生能够获得到什么知识,学生怎样才能把课本知识和社会所提倡的主要内容正确的转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规范。
2.2 内容脱离实际
高校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情况的社会中,其中充满了各种是非真伪,在这其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知识,但是德育教育的内容却与现实中的实际内容有着很大的差别,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更多的是讲述美好和善良的一面。德育教师更多的是传达乐于奉献、互相帮助的事迹,这对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和道德冲突没有过多的帮助,这就会产生一种现象,就是学生要正确的区分教材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学生一边要应对考试的要求,同时还要应对生活上的要求。学生在校园学到的是比较高水平的道德行为规范,但是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其行为却不能达到基础水平上的道德要求,这样就会使德育教育变成更为空洞的形式教育,这样的德育教育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3 礼仪教育对提升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3.1 礼仪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礼仪教育是高校应该开展的一门重点学科教育,它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一门课程,也是一个人会受益终生的教育学科。一个人注重礼仪也是一种良好的美德。美德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它能够让一个人得到精神上的升华,也能使个人绽放出绚丽的光彩。一个人有很好的礼仪习惯,会受到别人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高校大学生,他们的行为习惯更应该受到别人的重视,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具有更好的优雅气质和良好的素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礼仪课却是往往处于学校教育的不利地位,始终不受到重视。在初级教育阶段,礼仪教育也是始终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恰恰相反的是社会上有很多的专门从事礼仪教育的“公关礼仪”等培训教育却非常红火,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种礼仪教育仅仅是作为一种工具效应,看重的是表面的影响,并不能代表德育教育的成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这种情况,更多的将礼仪文化教育融入到德育教育的全过程中或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中。
3.2 礼仪教育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意义
首先,礼仪教育能够促进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美德教育。现在的大学生是接受文化教育的接受者,在不久的将来就是优秀的传播者。大学生可以通过对礼仪知识的学习,增强礼仪方面的知识水平,能够让大学生了解传统的礼仪文化知识,增加民族文化的风俗学习。这样就能够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发扬光大,也能让大学生强化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创新,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其次,能够增强和谐校园的建设力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共同的道德信仰,就会失去理想信念,就会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高校校园能否和谐稳定的发展,主要是取决于所有师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最后,高校应该通过加强礼仪文化的道德建设,全面促进广大师生的道德文化进步,让师生得到共同的认识,营造更适合形成良好道德的氛围,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校园的和谐稳定。
3.3 礼仪教育能够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都面临着德育教学效果不佳的实际问题,这也侧面反映出对实际应用不足的情况。同时很多同学就会表现出更加困惑的情况,常常在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情况下,不知道该怎么做,这也就会时常出现达不到德育教学效果的现象。礼仪文化所表现的行为准则主要是看重道德文化内涵作用。礼仪教育就表现得更为具体和生动,主要体现在平时的生活细节方面,也可称为真正的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它是从最为基础的内容开始进入,在相对规范的行为中培养比较高尚的情感,而且更易操作,效果更为理想。
4 用礼仪教育提升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4.1 深入结合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与校园德育建设应该差别对待,一种主要是以学校为主要阵地、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形成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保持一种目标相同的文化活动。主要特点就是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参与面广。所以礼仪教育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这样才能使礼仪教育深入人心,形成一种多样化的文化氛围。如可以利用“校园之星选拔赛”、“礼仪知识大比拼”等积极向上的宣传活动。在办公楼和教学楼的显著位置悬挂文明用语,以及文明礼仪用语。同时还要借助校园广播和宣传栏的宣传作用,对于在活动中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要及时予以纠正。这样才会让文明的氛围感染学生的心灵,才会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4.2 开设礼仪课程
高校学生必须牢牢掌握礼仪知识的内涵,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全部的礼仪文化知识。高校应该根据学生自身所学的专业课程,有计划开设礼仪课程,定向培养学生的礼仪知识,这样能让学生将思想和操作技能进行有机的结合,使礼仪教育深入人心。专业教师作为礼仪知识的主讲人,应该主动为学生提供规范的礼仪文化规范,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所以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起到示范的作用,为人师表,起到表率作用。
4.3 建立礼仪教育机制
德育教育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漫长的教育实践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起到巩固的效果。礼仪教育应该作为一种良好的道德修养加以坚持下去,绝对不能半途而废。很多学生自律意识不强,在学校的表现十分得体,在家却表现得不好。所以,高校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学生的礼仪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功底,将礼仪作为一种个人素质,将礼仪文化知识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并长期坚持下去。
5 结语
个人要想成才,就必须要有良好的个人素质,要有优雅的言谈举止和行为规范。高校应该高度重视礼仪教育,同时可以经常与家长和学校进行沟通,还需扩大礼仪教育的延伸面,这样才能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1] 唐凯麟,龙兴海.个体道德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2] 郝燕强.以礼仪教育提升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践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18-21.
[3] 张丽娜.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的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54-156.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with etiquette education
LI Ying
(Huizhou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School, Huizhou 516023, China)
How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focusing on the coexistence of culture and value is a hot topic that all moral education scholars are very concerned. Therefore, 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to create a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to realize the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strengthening the etiquette moral educa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carrying forwar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moral culture of China.
Etiquette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Teaching practice; Research
2016-10-20
黎莹(1987-),女,本科。
G711
B
1674-8646(2017)01-0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