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听觉的培养
2017-03-09班丽梅
班丽梅
(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1)
声乐教学中听觉的培养
班丽梅
(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1)
声乐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因素。虽然声音质量学习、发声方法以及训练的内容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声乐发音,需要对声音有清楚的认识,同时还需要具有准确辩听声音的能力。本文就这一内容进行分析论述,希望能够推动声乐教学中音乐听觉的培养和发展。
声乐教学;发声技巧;音乐听觉
声乐教学开展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发声技巧和演唱方法,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和表现能力,进而实现技术与音乐表现的统一,实现真正声乐艺术的创造。以下从发声技巧训练、听觉训练等方面加以阐述,不断提升学生音乐听觉能力。
1 声乐教学引导
声乐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音乐表现力和技巧,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实现技术和音乐表现的统一,进而创造出真正的音乐艺术。笔者认为,发展、培养学生音乐听觉能力,就要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使其沉浸于音乐氛围当中,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
音乐大多数都是要靠学习者自己去感受,教师仅仅是一个引导作用,并不能完全将音乐教授给学生,教师只能帮助学生少走弯路,始终引导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前进,这也印证了那句俗语“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声乐教学可以说是声音训练的过程,但声音训练并非简单的发声方法训练,我们应当从艺术审美的层次去理解“声音”。我们事先要明确声音是歌唱的物质基础,同时它也是歌唱存在的先决条件。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活动都要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它主要通过声音表现、表达出发。声乐声音指的是具有审美性、艺术性的声音,它展现了演唱者丰富的内心情感和审美意识。
2 内心听觉的含义
内心听觉是从音乐心理学角度理解的、开展的内心音乐活动,它建立在音乐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利用自身对音乐音响的记忆和感知,所产生的音乐意象,它主要在于对音乐意象的整体把握。因此,可以将内心听觉理解为一种内心音乐活动,它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先导性,摆脱了外部听觉束缚,提升学生音乐内心听觉。它并非是外部听觉在内心的复制,音乐的产生首先也要有个音乐主题、调子、情感等方面的构思,音乐者在演唱音乐的时候要有个歌唱声音形象,做好内心声音形象设计,并努力使自身演唱声音与想象设计相吻合,更好地表达歌曲情绪和思想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
内心听觉培养应当始终贯彻于整个声乐教学过程。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的音乐聆听,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材料,逐步提高音乐文化知识修养和音乐理论,不断拓宽音乐视野,丰富音乐感知手段。
3.1 积累丰富音乐听觉
音乐听觉作为一种听觉艺术,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建立声音概念,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
首先,听录音,给学生播放名家演唱,引导学生聆听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开拓音乐视野,不断积累音乐素材,增强自身音乐底蕴。声乐作品聆听一定要认真仔细,教师要掌握好讲解的时机,给予学生恰当的分析和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作品曲调特点、风格,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感受歌唱家们的感受,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提升音乐感受力。
当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力有了一定的感受之后,就要让其进行歌唱模仿,使学生能够设身处地感受到歌声的美妙,倾听到内心深处的声音,形成初步的声音意象,奠定扎实的内容听觉基础。
其次,听内心,让自己听到自己的演唱。通过内心听觉培养逐步形成声音概念,进一步促进声乐教学效果,实现对内心听觉的逐步调整和完善。通常,歌唱技能教学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歌曲演唱教学、发声基础训练。优美动听的歌声都是建立在科学发生的基础上,因此,发声训练对学生声乐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基础性发声训练主要是由歌唱呼吸、咬字吐字等组成的,教师要做好歌唱发声基本技能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这一项基本发声技能。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去分析、了解歌曲的创作动机、手法和歌词大意等,帮助学生做好内心歌唱设计,使其自身的演唱更加丰满,形成良好的歌唱听觉意象。
利用意象中的声音指导、控制歌唱发声。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演唱录下来,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品评、分析、比较,从而更好地实现声音形象和想象中声音形象的相互统一,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控音量、音色、呼吸的缓急,等等。这种“自我听赏”有利于学生对内心听觉的自我调节。
最后,聆听。常见的声乐教学采用了个别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协作式集体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的声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内心听觉,提升学生的声乐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头脑中的歌曲声音形象设计,进而实现对声音情感、力度、速度以及情绪的准确掌握。同时,教师还应积极构建表演平台,鼓励学生登台表演,让学生进行歌唱体验的同时学会倾听、比较、分析。评价标准可以根据学生对声音概念、内心听觉制定,由学生自己讨论、发现问题,丰富学生的听觉感知,增强学生对声音的发声控制能力和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声乐概念。
3.2 加强音乐理论学习和文化修养
声乐演唱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声乐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声乐作品创造性和整体性。歌唱表演不仅是声乐技巧表演,同时还受表演个体的学识修养、个性特征、自身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自身嗓音条件好的人比比皆是,但可以称作声乐艺术家的却不多。究其根本原因,越来越多的声乐演唱者更加热衷于技巧修炼,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作品缺乏真正的内涵和深度,演唱缺乏个性化和创造性魅力。因此,内心听觉培养一定要重视音乐文化修养和理论知识。演唱者内心听觉、声音概念与其自身审美经验、文化修养、音乐理论水平等有着紧密的关系。演唱者要能够准确掌握声乐作品作者的内心思想和情感,歌曲的演唱也需要演唱者的理论知识驾驭能力,更好地分析歌词思想、曲式结构和情感基调,只有这样才能够奠定扎实的演唱基础,使学生具备更好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声乐教学就是要在不断加强学生音乐理论基础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和内涵,更好地提升学生音乐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定的音乐欣赏,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面,了解到更多的音乐作品和音乐人,做好大量的音乐信息积累,为音乐作品创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倾听音乐作品,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丰富自身审美经验。
4 结语
声乐教学一定要注重内心听觉培养,更好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声音概念,准确掌握发声技能技巧,使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声乐艺术事业中,不断提升声乐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推动音乐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1] 聂贞萍.浅析声乐演唱过程中影响情感表达的因素[J].艺术教育,2011,(07):123-125.
[2] 赵沛霞.声乐演唱中的支点论[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87-88.
[3] 高丽.论声乐演唱中的“松”与“紧”[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2.
[4] 范华继.浅析声乐教学中内心听觉的培养[J].艺术评论,2009,(05):13-15.
[5] 彭素琴.声乐教学中音乐听觉的培养与发展[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6):40-41.
[6] 于善英.声乐教学中的听觉判断力培养[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1,(05):90-91.
[7] 臧学娜.谈歌唱听觉能力在声乐教学中的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08,(11):48-49.
[8] 李虹.谈声乐教学中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7):17-18.
The cultivation of auditory in vocal music teaching
BAN Li-mei
(School of Music and Dance, Zunyi Normal University, Zunyi 563001, China)
Vo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lthough the sound quality learning, sound method and training content are very important,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consciously guide students to correct voice pronunciation and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und; meanwhile it needs to have the ability to accurately distinguish the sound.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is content, hoping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auditory in vocal music teaching.
Vocal music teaching; Vocal skills; Music listening
2016-10-18
班丽梅(1972-),女(布依族),学士,副教授。
J616
B
1674-8646(2017)01-00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