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构建探析
2017-03-09周广瑜
周广瑜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长春 130000)
日语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构建探析
周广瑜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长春 130000)
分析了高校日语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的现状,结合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外语系日语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构建情况,从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扩展第二课堂、加强对外辐射,完善评价机制、加强考核管理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日语专业;实践教学;校内实践基地
1 高校日语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现状
1.1 硬件设施不健全,实践基地使用率低
相对于理工类专业,外语类基地建设较为薄弱,多媒体教室有限,设备陈旧,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外语教学的需求。多数外语系都配有外语角、外语影视厅、同声传译室等实践基地,但是由于学生自主实践意识薄弱,教师缺乏引导,导致这些实践基地使用率并不高。
1.2 课程设置传统,教学方法单一
大多数的高校日语专业日常所开设的专业课还是日语精读、日语听力、日语会话等基础课程。低年级学生没有语言基础,难以进行实训。高年级学生重视考取证书,忽视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还是以课堂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练习也仅限于句型转换、背诵课文等单纯模仿,缺乏创新能力培养。
1.3 实践时间较少,评价考核不严谨
由于日语专业学生都是零起点,缺乏语言基础,所以实训往往只能安排在第三、四学年进行。进入实训期间,课程往往要逐一调整,经调查,90%的学生在实训期间学习松懈,纪律涣散,究其原因在于评价体制不健全,考核管理不严谨。
2 日语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和实践
2.1 建立稳定高效的校内实践基地
各高校应结合自身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创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以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外语系为例,目前日语专业正在使用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如下:
其一,外语有线电视台。外语系建设了卫星有线电视系统,多数教室已完成电视和广播电台等硬件设施的配置,安排时间组织学生收看日本NHK等外国电视台节目。其二,多媒体语言实验室。除了日语视听说以外,商务日语、日本概况、日语翻译等课程也都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授课。授课方法也不局限于播放录音,制作PPT,还会播放日本纪录片,让学生感受日本人文以及社会文化。也会让学生模拟商务场景自己录制VCR,并在课堂上播放进行讲评。其三,同声传译实训室。为了把翻译理论付诸实践,学院建设了尽量符合国际会议环境氛围的同声传译实训室。课堂教学时,教师利用同声传译设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进行跟读、概括及口译实战练习。可以实现多人同时进行口译考试,节省了时间,实战性更强。其四,外语影视厅。外语影视厅配有专业的多媒体设备及舞台布景。除了平时播放配合日语学习的各种日语影视节目以外,还可以承办日语演讲比赛、日语配音大赛、日语话剧等活动。其五,外文资料阅览室。以外教、外语教师、出国留学学生的捐赠以及学院订阅的外文期刊图书为主的外文资料阅览室,定期为学生免费开放,提高外语阅读能力,开阔眼界。其六,日语角。设立练习口语的日语角,并布置成有日本特色的独立空间,有外教老师以及日本留学生每周固定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
2.2 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
近年我校积极开展企业调研工作,整合教学校内资源,配合企业开设相关培训课程,以提升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效果。例如,日语专业在传统课程基础上开设了商务日语、日本商务礼仪、日文输入等课程。在有一定语言基础的第四学期,进行日文输入、考级集训、留学说明会等校内认知实习。在基本课程修完的第六学期,鼓励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或留学培训。留在校内的学生进行翻译演练、职场模拟、考研集训、论文指导等实践演练。
除了设置与社会需求接轨的特色实践课程以外,传统的理论教学也要不断与时俱进,在传统课堂上创新实践教学。精读课是综合课程,可以通过课前发表、讲解课文、编会话、问卷调查、小组讨论、辩论会、编排话剧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日语视听说不局限于教材,通过听日本NHK新闻了解时事,观看日本影视剧了解日本文化。翻译及写作课多采用时事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供与日本人网络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的日语写作大赛并给以指导,鼓励学生参与日剧的字幕翻译。
2.3 扩展第二课堂,加强对外辐射
推进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加强创新精神、强化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第二课堂,是校内实践的重要手段。组织设计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采用各种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模块作支撑,加强对外辐射,拓展实践教育基地的空间。例如,我校外语系已经举办了十届的国际文化活动节,文化节期间,有各个国家的文化标志模型展览。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由代表英、美、德、法、日、韩、朝等国家的班级编排的话剧、歌曲、舞蹈等文艺演出。有穿插在文化节期间的日语演讲比赛、日语知识技能大赛、日语配音比赛等活动。除了每年大型的文化节以外,还开展各类日语相关的专业竞赛,如一年级的假名书写大赛,二年级的朗读比赛,三年级的写作以及演讲比赛,等等。通过我校国际外语节这一品牌活动,得到了社会对我校外语学生的专业以及组织能力的认可,我校已经和长春市各大国际性活动建立了合作关系,历届东北亚博览会以及瓦萨滑雪节都有我校学生志愿者的身影。
2.4 完善评价机制,加强考核管理
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在教学评价中增加实践能力的考核,不仅对学生学习效果有更客观的评价,而且为日语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提供了导向和依据。我校外语系日语专业在评价机制上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第一,加重平时成绩比例。平时成绩调整为50%,期末成绩为5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以及平时测验。将成绩考核贯彻学习始终,不再以期末一张试卷作为定论。第二,进行阶段性测试。对于听力、会话等考查课,期末成绩为贯彻学期的三次阶段性测试的平均成绩。阶段性测试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有助于综合能力培养。第三,增加口语测试。在大一、大二的四个学期进行口语测试,制定了一级到四级的口语测试题库以及评分标准,并将成绩纳入精读课中,让零起点的学生培养良好的语音语貌基础。第四,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方式除了一般的卷面考试,还可以是演讲、PPT展示、小论文等。制定学生竞赛奖项和考取专业证书可以与期末考试成绩相抵的规定。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只要完成了一定的实习任务,经过合作单位考核,也可以取得相应的学分。第五,将论文指导与就业跟踪纳入考核机制。进入第四学年,由教师专门负责几名同学的论文指导,并进行就业跟踪指导。在平时成绩基础上,根据最后的论文撰写、答辩情况以及考研就业情况给以相应的学分。
3 结语
发展校内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是各大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等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变革。我校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今后就如何实现本校跨专业实践教学,如何将校内实践和顶岗实习相结合,如何将校内实践和海外实习相结合等问题还要继续进行实践探索,努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我国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考和借鉴。
[1] 洪漫.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实践探索[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01):66-67.
[2] 贾艳平.外语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0,(09):88-89.
[3] 关铠含.地方本科院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05):44-45.
A probe into the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construction in Japanese major
ZHOU Guang-yu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Information,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00,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Japanese majors in colleges, and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constru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have made from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curriculum and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 expanding the second classroom and strengthening external communication, perfect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ing assessment management, and achieved some results.
Japanese major; Practical teaching; Campus practice base
2016-10-18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独立学院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GH14637)
周广瑜(1982-),女,讲师,硕士研究生。
G807
B
1674-8646(2017)01-0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