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思考

2017-03-09□万

美术文献 2017年11期
关键词:音乐教师教学

□万 平

小学音乐生本课堂教学强调: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技能移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良好素质。随着生本课堂改革的深化,从2016年春季开始,我县的音乐教师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始运用“三学小组”模式,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学习,感受和体验音乐、学习和表现音乐。然而,在下校听课和组织教研活动中发现,有的音乐教师虽然理解了合作学习的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一些误区,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对“什么内容合作”“什么时机合作”“怎样开展合作”把控不准。为此,有必要对合作学习进行再认识,对操作的实践再思考。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意义

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按均衡编组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的基本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在目标实施的方法与过程中指出:“要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由此可见,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不仅要实现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更要落实情感态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学习强调在个人学习基础上开展群体互助与合作。因此,教师要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机会,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带着自主的思维、自主的见解走进合作小组,并以极大的热情探究问题,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因此,音乐合作学习是一种融自主、合作、探究于一体的学习方式。

在音乐教学中,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具备五个要素:积极互赖。学生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合作小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要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互相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要互相鼓励和支持,面对面的相互促进,彼此为取得进一步发展付出努力。个体责任。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都是合作的主体,不能依附于他人而存在。技能学习。合作成员要学会一些技能,如交流、表现、沟通等,使彼此认可,相互信任,准确交流,实现高效合作。小组自评。合作小组应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团结协作,并积极了解各自参与的情况,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实现合作的可延续性。

二、合作学习的实践误区

误区一:不注重合作内容的价值性,合作学习“形式化”。

合作学习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明显。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内容过于简单、粗浅,问题化、层次化的要求体现不充分,课堂上学生忙碌地创编、分组展演、评价等,问题的设置不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难点、疑点、知识点上,而是喧宾夺主。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既缺乏合作的兴趣和动机,又不能产生对音乐的进一步的认知、体验及共鸣,从小组讨论到归纳总结,合作学习都流于形式,仅仅为了合作而合作。

误区二:不注重合作学习的时效性,合作学习“走过场”。

合作学习图热闹缺指导现象突出。一方面,合作学习中,教师缺乏具体指导,对学生放任自流。导致一部分学生讨论积极,一部分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另一方面,学生独立思考空间过小,缺乏主见。小组讨论,往往优秀学生参与机会多,代表小组表现多,其它小组或学生则欠缺机会,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组间缺乏深层的碰撞,优秀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充斥小组当中,他们的意见被认为是标准答案。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是优等生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合作学习仍然是“走走过场,装装样子”,有其名而无其实。

三、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

1.把握有效合作的五个要素,组建合作小组。

一是有效分组。实践证明,简单随意的分组必然影响合作学习的质量。根据有效合作学习的五个要素,可以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分组,每组学生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组内成员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每组学生中有的擅长歌曲演唱,有的喜欢舞蹈表演;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文静内秀;有的是优秀学生,有的是学困生,实行组内成员长短搭配,优劣结合。每个大组还可以分为三个小组和若干小小组。然后,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来确定合作的组别。

二是培养合作习惯。在平时下校听课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因为平时教学没有很好地开展合作学习,所以在教师布置了合作学习任务后,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还不时发出“哈哈”的笑声,觉得新鲜有趣。因此,除了要向学生讲明合作的要求外,还应坚持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如:聆听(尊重与信任)、交流(理解与沟通)、协作(互助与竞争)、分享(体验与反思)等习惯。事实告诉我们,这样做很有必要,不仅能够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还能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

2.营造合作的时空环境,开展合作学习。

要从易到难开始。针对一些教师担心在合作学习中课堂放了不易收回来的心理,我们提倡从小问题着手,从小小组合作开始逐步介入复杂的合作学习,由二人到四人再到七八人的合作,逐渐形成规范的、生动的小组合作。有这样一个案例,在一年级的启始课上,教师安排小小组以音乐的方式互问姓名,互相合作。随即教师不动声色地安排了音乐游戏《拉勾勾》,让学生通过看生动形象的图谱,由小小组创编表现二、三、四拍子的律动,结果学生发挥很好,创编了各种各样的节奏律动。

要科学安排座位。在课堂教学的座位安排方面可以跳出传统的“秧田式”结构,以小组为单位来安排座位,可以是半圆形、“U”字形、圆形等等,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这样,既体现音乐课的美感又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

要给予时间保障。教师不必要担心合作过程会花去过多的时间,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功”。

要保证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交流、发言补充、辩论表现的时间,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交互合作中找到感受、表现音乐的方式,这样学生获得的对音乐的体验、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对学习方式的感悟将深刻得多。

3.斟酌合作学习的内容,确立合作形式。

要根据内容确定时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内容所需要交流合作的人数是不同的,有些内容只需两人讨论交流的合作,有些需要4至6人的小组合作,有些则需要更多学生的合作才能完成。作为音乐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确定合作学习的形式。如在音乐教学的某一环节中需要学生交流聆听音乐的感受时,只需小小组中两人面对面的合作即可,既节时又有效;音乐表现、音乐创编领域的集体舞蹈、多人合唱、器乐合奏、创编歌曲、创编舞蹈等内容,则需要小组合作,而且也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单独的教学环节;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班级音乐会形式的音乐评价等方面就需要大组合作的形式来有效地完成,有时还会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要巧妙挖掘学生潜质。音乐合作是由音乐及音乐学习的特性决定的。事实上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他们获取教育的机会多、获取信息渠道广,教师应很好地利用这种财富、智慧、资源,创设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气氛,共同完成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例如,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九课中的《螃蟹歌》,这是一首内涵丰富、活泼风趣、富有戏剧性又充满生活气息的西南地区的童谣。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教师设计了“合作创编表演”环节:

(1)自由表演

各小组的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上跟着旋律自由演唱歌曲,能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进行表演。

(2)小组评价

各小组成员互相评价,看哪些小朋友表演最好,并推出作为本组的小代表。

(3)上台表演

各小组代表上台随着音乐表演,其他的孩子进行演唱。(教师提醒:要充分表现根据歌曲内容自己编排好的动作)

(4)为你“点赞”

孩子们互相讨论选出表演最佳、最有特点、唱的最好的孩子,老师给予奖励。

案例点评

此案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助。(1)自由表演: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只要肯动脑,个个有机会,充分挖掘了每个学生的潜质,此为“独学”;(2)小组评价:通过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实现思维碰撞,资源共享,此为“对学”;(3)上台表演:分层展示,既给优生展示的平台,也给其他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提升能力的机会,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共同进步的目的,此为“群学”。(4)为你“点赞”:教师把评价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并从“表演最佳、最有特点、唱的最好”三个途径入手,教会学生多样式互评,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所以,案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既盘活课堂,提高了学习效率,又促进管理方式、评价方式的转变。小组学习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合作学习方式,真正实现“水涨船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了提高,反过来又促进帮助者的提升。

4.要师生互动展开合作。

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过: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互动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平等参与式。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当中,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表演,以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民主平等方式,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表演中,共同体验学习过程的成功快乐。我们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课例,教师与学生一起唱着歌,沉浸在音乐优美的情境当中,感受体验着音乐的美,我们发现这时的学生表现出极其高涨的热情。二是合作互补式。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小组展示时充当伴奏或扮演其中的一员,学生也可以为教师的表演加入伴奏或伴舞。这样的师生合作,既互相弥补了教学活动中教师或学生不能单独完成任务的不足,也使学生体验到与教师合作表现音乐的乐趣,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5.注意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协调合作过程。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自己展开合作,合作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与协调。因此,要做学生的“参谋”,不做“管家”。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应积极给予合作小组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及时扭转小组内学生参与不均衡和小组长说了算的局面,有时还可以直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

总之,教师切不可在学生讨论的时候只站在讲台上看,一定要走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一起参与讨论,协调合作过程。

教师只要坚持这样做,就能达到这种效果:组内学生对音乐的见解、个性、思维方式相互影响,每个组员越来越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合作、探究的兴趣愈来愈浓厚。相反,如果教师撒手不管,小组合作过程不仅容易偏离中心,还会出现与音乐主题无关的现象,这时的合作学习既费时又耗力,也丢失了合作的本质。

此外,要多认可激励,少否定“攀比”。在小组合作、分组表现中,教师应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各组的优点,多给学生一些激励,少给学生一些否定或组与组间谁好谁不好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要让学生从侧面间接地感受到自己与他人(组)的距离,认识到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音乐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音乐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