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委 风 采
2017-03-09
於子方编委会委员
高级工程师,上海市注册咨询专家。1964年2月至1978年7月,在上海化工设计院从事设计与工程管理工作;1978年7月至1990年5月,化工部小合成氨技术中心站任常务副站长,主持日常工作;1990年5月至1993年2月,中美中小企业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任化工部经理;1993年2月至今,上海达门化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任总经理。目前还兼职担任全国化工合成氨设计中心站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气体净化技术协作网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化肥工业》、《氮肥与合成气》和《煤化工》杂志编委等。
几十年来走遍全国、深入企业,为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北、云南、贵州、内蒙古、陕西、宁夏、山西等100多家合成氨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降本增效、转型提升、搬迁入园等项目承担了咨询、设计等工程技术服务,获得了一致的好评。20世纪80年代主持开发的“合成氨生产蒸汽自给技术”项目获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各类专业杂志发表技术论文90余篇。1988年与1998年2次获得化工部授予的“小氮肥突出贡献”荣誉称号,多次被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评为优秀理事,2008年荣获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授予的“小氮肥工业发展终身荣誉奖”。
杨一编委会委员
工学硕士,教授级高工。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氮肥分会主任委员、磷复肥分会和新型肥料分会秘书长、全国化学标委会委员,上海化工研究院肥料标准制定“首席专家”,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国家化学品及制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授权签字人。全国化工行业“十一五”先进标准化工作者、2013—2014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2015—2016年度上海市标准化优秀集体骨干成员。
主要从事肥料标准化、化学品测试评价质量保证工作。长期致力于肥料标准化工作,在新型肥料标准研究、推进国际标准化、创新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实施和探索标委会运作模式方面有很高的行业影响力。主持国家质检公益、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任务等部委和上海市科技项目9项,解决了不同类型缓控释肥料典型性能指标的确定及评价方法、满足农业精准施肥需求的不同基质肥料中不同形态养分含量的测定、我国盐湖卤水钾资源综合利用的硫酸钾镁肥质量评价、农业用硝酸钾施用和储运安全评价、基于水肥一体化模式的硝基肥等水溶性肥料的质量评价、增效肥料评价等关键问题。负责起草标准21项(含国际标准4项)、参加起草23项,解决了资源、生产、应用、市场以及监督环节协调匹配的关键问题。作为新型肥料分标委秘书长,瞄准生产技术和检测技术创新,紧扣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政策,制定了适应节约资源和劳动力的缓控释肥料系列标准、解决水资源匮乏和肥料利用率不高问题的水溶肥系列标准。是我国第一批注册肥料国际标准专家,5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会议,承担2项基础标准(术语和标识)、2项新型肥料(控释肥和水溶肥)标准制定,解决了术语定义不一致、国际贸易没有权威技术依据的问题,水溶肥和控释肥均在我国标准基础上制定,实现了“国际规则中国智定”,从技术上为中国产品和产能“走出去”扫清了障碍和壁垒。积极推进新形式的标准宣贯,使肥料标准能迅速为5 000多家企业和各利益相关方实施;筹建了肥料标委会的5个分会,委员单位由28家发展至130余家;主笔编制了肥料标委会2个五年规划和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并推进实施。近年来获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和三等奖1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