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思想家

2017-03-09

醒狮国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庄周骷髅晏子

庄子说:生和死其实都差不多

在老子那,善和恶其实都差不多,祸和福其实都差不多。这种相对主义到了庄子那里,就发展到了极致,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莊子说:生和死其实都差不多。因此就有了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的故事。庄子老婆死了,他居然敲着瓦盆唱歌。他的好朋友惠施看不下去了,斥责他说:“朝夕相处的老伴儿去世了,你不悲伤都说不过去,反而敲着瓦盆唱歌,太过分了!”

庄子说,老婆刚死的时候,我当然也很悲伤,但是一琢磨,我就想开了。我的老婆生是从自然中来,又到自然中去。来所当来,去所当去,生生死死,都是自然的气化现象,就像一年四季的交替一样。我们既然不会为季节的交替而悲伤,那么为什么要为亲人的死去而悲伤呢?

庄子本来是从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得出结论,老婆死了不应该悲伤。但是一般人自然不理解,也不相信,总怀疑他们夫妻感情有问题,于是后来就编了出京剧《大劈棺》。庄子对自己的死,同样是这种态度。临死前,学生要厚葬他,他不同意,我死了,棺材也不要准备,人也不要埋,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就是我的玉璧,星辰就是我的珠宝,万物都是我的陪葬。还有比我的葬礼更隆重的吗?

学生不同意,说老师,乌鸦老鹰的吃了您怎么办?庄子答:“那么把我埋了,还不是要被地下的蚂蚁吃掉吗?”

但到了东晋,那位中国最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就批评庄子说:“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彭指彭祖,古代著名的老寿星,相传活了800多岁,而殇则是夭折的意思,王羲之的意思是,把死亡和生存当成一回事是荒唐的,把长寿和短命当成一回事也是虚妄的。这位书圣引孔子的话感慨说:“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死是人生最后的大事呀,怎么能不为之悲痛伤怀?王羲之的话,好像更能引起共鸣。

当然,谈到庄子,他把生死看成一回事还不仅仅是相对主义,其中有深层的文化含义。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宇宙智慧,从自然的角度理解生死,更从自然的角度超越生死。从自然的大道来看,有生就有死,不是最正常的事吗?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有一次到城外旅游,饱览自己国家的山川秀色,突然伤心落泪,大臣们连忙问怎么回事。景公说:“国家这样美,却不能永远拥有,因为随着时光的流逝,总有死的一天。能够长生不死该多好啊!”大臣们听了连忙也陪着一块儿流泪,边流泪边说:“大王哭的好英明呀!连我们这些卑贱的人一想到死都要伤心落泪,都觉得活着好呢,何况大王您呢!”只有景公的丞相晏子在一旁发笑。齐景公问晏子,别人都在哭,为什么你一个人笑?晏子回答说:如果您的先祖们也像您这样想,都能长生不死,还轮得到你在这里做国君吗?正是由于您那些当国君的先祖一个一个死去,才轮到您坐在国君的位子上。齐景公倒是很民主,听了晏子的话觉得有道理,立刻自我批评,还命令那些和他一起流泪的大臣们又一起喝罚酒。

当然,话虽如此,碰到生关死劫,大部分人还是要像王羲之那样,岂不痛哉!因为我们都是凡人,凡人就有凡人的喜怒哀乐。特别是中国人最能清醒地认识到人生的一次性,就是人只能活一次,因此讲究好死不如赖活着。因此,我们就很难跳出世俗的诱惑,很难挣脱名缰利锁。

古往今来,那些大名鼎鼎的帝王将相都儿哪去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哪儿去了。对人生痴迷的代价不仅是跳不出名利场,更跳不出生死劫,面临死亡的问题总是惶惑不已,无法解脱。庄子提出同生死,庄子说生和死其实都差不多,说到底是要跳出这个异化世界,就是要进入一种不为生死所累的自由境界。

庄子编了一个寓言来说明这个道理。一天,他在路边碰上一个骷髅,也就是死人的脑瓜骨。他拿起这个骷髅发了一番感慨:

你这个骷髅啊!生前是做什么的呢?死了也是这个样子呀!

说着说着,庄子犯困了,于是枕着这个骷髅就睡着了。睡梦中,骷髅竟然和他聊了起来。骷髅对庄子说:你以为你们活着很幸福吗?其实死了比活着幸福多了。你看这死:

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上面没有领导再欺负你,下面没有同事再算计你,也没有一年四季的烦心事。从容地在天地间来来往往,悠然地度春秋,就是当皇帝,也得不到这种快乐呀!

这其实是庄子借骷髅之口宣传自己的生死观,发表了一次关于死亡的著名演说。

你瞧!庄子根本不是在提倡宗教式的死的寂灭解脱,他分明是在高扬一种审美式的人生自由境界。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道教渗透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也就是珍视人生的精神。因此道教的神仙不是抛弃这个现实世界,他就在这个现实世界中追求永恒,追求不朽,他要的是长生不死,他讲的是“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神仙就是长生不死的人。我们看庄子谈死,其实就是谈自由的生。这样的死,已经不仅是死和生其实都差不多,而是超越了世俗的不自由的生,超越了名缰利锁,超越了种种人间的羁绊,而进入自由的无拘束的境界。适如李泽厚师所指出:“他把死不看作拯救而当作解放,从而似乎是具有感性现实性的自由、快乐。”

这个境界,庄子把它叫作“逍遥游”。

逍遥游 蝴蝶梦

逍遥游就是“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是腾云驾雾,骑在太阳和月亮上。在这个逍遥游中,你就能体会“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地和我一起长生,万物和我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壮观的境界。徐复观认为:“庄子对精神自由的祈向,首表现于《逍遥游》。《逍遥游》可以说是《庄》书的总论。”

那么什么人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只有“神人”。庄子说的这个神人,就是以后道教神仙的原型。逍遥游又像做梦一样。庄子做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翩翩飞舞,也不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梦醒后,他感到非常迷惑:“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是庄周作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作梦变成了庄周?我是蝴蝶呢,还是蝴蝶是我?蝴蝶和庄周,究竟哪一个才是我的真身呢?多么美丽,多么迷惘的胡思乱想。这真的又是庄子说:梦和醒其实都差不多。

后来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就写诗道:“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子的这个梦是个很哲学的梦,那个蝴蝶也是只很深刻的蝴蝶。庄子是想通过这个寓言,比喻万物一体,蝴蝶和庄周其实也差不多。

因此他的粉丝李白就专门写了首《古风》诗宣传这个寓言:“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蝴蝶是我?还是我是蝴蝶?这本来就搞不清楚。你所谓的清楚其实就是不清楚,你所谓的清楚焉知不是说梦话?因此,蝴蝶和我都差不多,再引申一下,人和我都差不多,物和我都差不多,万事万物都是彼此彼此,都差不多。庄子就是想通过梦蝶的寓言,讲这个道理。为什么讲这个道理?庄子是要你明白了这个道理,进入忘我境界,解脱人生痛苦。人为什么烦恼?人为什么痛苦?庄子认为根本原因就是人太执着。执着于我和物的分别,争腥逐臭,贪得无厌;执着于我和人的分别,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我们为什么都羡慕小孩子的天真?因为小孩子就没有那么多执着和分别。他既没有我和物的分别,也没有我和人的分别。没有这个分别,他就不会天天盘算着利己,天天盘算着坑人。有了这个分别,他的天真就丧失了。小孩子这种天真状态,就是一种忘我、无我的状态。为了解脱人生痛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能够忘我、无我。

逍遥游,蝴蝶梦,追求的就是一种自由的精神境界。徐复观分析庄子思想的背景时说:“形成庄子思想的人生与社会背景的,乃是在危惧、压迫的束缚中,想求得精神上彻底地自由解放。庄子认为在战国时代的人生,受各种束缚压迫的情形,有如用吊起来(悬),活用枷锁锁起来一样。……由此可以了解庄子对不自由的情形,感受到如何的痛切。”

说到这儿,我想起老子有一句打穿后壁、说到底儿的话:“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我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这个身体;我如果没有这个身体,那么又何患之有呢?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的一切灾祸从根本上说,都是由于我太在意“我”的存在。如果忘掉这个我,或没有这个我,何来我的灾祸?庄子就是想通过梦蝶来宣传齐物我,同生死,超利害,也就是物和我其实都差不多,生和死其实都差不多,利和害其实都差不多,然后超越这一切,实现逍遥游,追求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庄子讲养生,全都奔向一个精神世界,精神的自由和洒脱,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庄周骷髅晏子
《骷髅格》曲学思想考论
晏子不辱使命
骷髅行乞
晏子使楚
史樟《庄周梦》与元初政治
会移步的骷髅
晏子使楚
晏子辞退高缭
大思想家庄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