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医生心理健康水平受精神科教学模式改变的影响分析
2017-03-09张义
张义
【摘 要】目的:研究实习医生心理健康水平受精神科教学模式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院100例妇产科专业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观察组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将重点放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重塑上,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改变之后的教学模式能够将实习医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实习医生;心理健康水平;教學模式改变;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医生需要承受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妇产科医生①。从社会发展与职业压力的角度来看,在校医学生是未来的医生,因为需要面对学业与就业的双重压力,所以其心理健康很容易受到影响,进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症状。而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护是医生能够对患者进行科学治疗的重要基础②。本研究主要针对实习医生心理健康水平受精神科教学模式改变的影响进行研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妇产科实习医生来源于2013年7月~2015年6月来我院妇产科专业医学生中。随机以1:1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50例,其中男10例,女40例,平均年龄(20.21±1.26)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12例,女38例,平均年龄(20.05±1.12)岁。2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实习生的理论课程均在校完成,同时均自愿参与并配合此次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按照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完成相关学习内容,等到结束课程之后,接受闭卷考试。观察组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将重点放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重塑上,具体为:除了完成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学习内容之外,在授课过程中还要大量应用临床问题与社会现状,鼓励医学生进行讨论,将精神障碍出现的原因作为切入点,指导医学生多维度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压力应对能力以及职业选择等,同时,安排学生一定专科医院临床见习课时,等到课程结束之后进行开卷考试,改变之后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2.1更新教学思路
将理论知识学习作为基础,结合媒体、医院见习以及网络,通过真实的案例对医学生进行启发。其次,要对医学生健康心理发展进行引导,将教学思路改变的重点定为健康核心定义的确定,采用教与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医学生对健康的定义进行思考,以便于能够将其今后的临床工作思路扩宽。最后,要对教学重点进行重新评估,妇产科医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仅仅局限于应对妇产科工作,而且需要能够用健康的心理水平去面对生活与工作,并且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周围的人,使其能够共同热爱生命与生活。
1.2.2发掘兴致所在
首先,要将课堂、课间和医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增加,指导医学生针对临床病例进行分组讨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恐惧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知识的缺乏,当医学生能够对精神障碍的病因与表现进行了解之后,对某种疾病的恐惧感也会慢慢消失。其次,要对医学生进行身心教育,针对妇产科这一专业的特点,组织医学生对自身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讨论与剖析,以此来紧紧抓住课堂核心与节奏。最后,要紧扣教学目标对医学生进行分阶段测评,以此来了解其专科知识的掌握程度。
1.2.3结合实际因势利导
首先,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结合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睡眠日,对精神健康的标准及其对个人的意义进行了解。其次,要将医学生的身心实际发展情况作为依据,将教学的内容拓宽。最后,可以通过列举真实案例来进行专科讨论,例如从“张明宝事件”中学会如何对社会责任进行承担,从“演员白静被杀事件”中教育医学生如何对婚姻、经济以及家庭等矛盾进行妥善处理。
1.2.4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人文素质
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其重要职责在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与照顾,属于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帮助与服务,这就要求提供服务与帮助的一方具备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专业的操作技能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所以医学生在学习的阶段就应该明白“我在做什么”“我是谁”“我这样做的意义”。
1.3观察指标
课程结束之后,观察与对照两组医学生均要完成SCL-90症状自评量表,以此来对其心理状态进行了解。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主要包括精神病性、偏执、恐怖、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躯体化以及其它等10个类别的内容,一共有9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对其进行评价,严重计5分;偏重计4分;中等计3分;很轻计2分;从无计1分。
1.4统计方法
将数据进行录入,然后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库的建立,计数资料进行方差齐性检查之后,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则采用(±s)进行表示。
2.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改变之后的教学模式能够将实习医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医学生在校期间也属于职业心理素质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对照组医学生虽然接受了妇产科的专科学习,但是并没有对其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充分重视,所以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与强迫这四个因子所占比重较高,与同龄人的健康水平与心理模式相似。但是观察组医学生因为对传统教学模式做出了改变,将重点放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重塑上,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出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这说明这一阶段的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虽然还是有恐惧、焦虑的现象存在,但是他们会对环境努力去适应,对自身心理健康进行保护,建设性的进行自我完善,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除此之外,通过将妇产科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在课堂教学中引进情景展现、角色扮演以及演示等教学方式,将医学生的临床见习时间延长,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医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③。
综上所述,教育者应该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干预,多层次、多角度的引导医学生在走进社会的同时能够采用积极的方式去应对学习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小莉.妇产科医生职业压力与健康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2):1658-1659.
[2]崔娅,邓思敏,吴晓霞等.产科女医生职业紧张对其精神健康影响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2013,40(6):551-553.
[3]宋青春.职业认知教育对妇产科护士工作倦怠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