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声音,那份情
2017-03-09赵蜀
赵蜀
【思路点拨】
此题适合写记叙文和散文,由“声”引思,借“声”抒情。应扣住“声”与“情”安排结构。可以让“那些声音”反复出现,形成纵式结构,也可以让不同的话渐次出现,形成纵中有横的结构;“情”可以是多样化的,单一的关爱、快乐、感恩、自豪、歉疚等情意固然可写,如果所写的“那些声音”跳动着生动活泼的童心童趣,文章也许更能出新。
【新题展示一】
请以“那些声音,那份情”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600字以上。 “那些声音”——我唱过的儿歌,那是儿时的心灵欢歌。在自由快乐的主旋律中,往往跳跃着内疚和感激的音符。一曲吟罢,会留下人格魅力的余韵。先请听——
桑田飞出欢笑声
那时,我们总是盼着桑叶一夜之间长大,盼着那桑葚像电影中的镜头一样,一下子由青变成淡红,由淡紅变成深红,由深红变成黑紫。好不容易等到这一天,我和小龙一头钻进了徐老伯承包的桑林。啊,多诱人的桑葚啊,采一个放到嘴里一咬,像蜜汁一样甜,比橘子的味道还鲜美。我嘴里嚼着这个,手伸向那个,眼睛又盯着另一个。我和小龙东攀西摘,弄得满头大汗,竟成了大花脸,我俩相视而笑。阵阵笑声吓跑了觅食的麻雀,飞出桑林,飞向蓝天。“饱餐”一顿之后,我俩匆匆钻出桑林。哟,徐老伯正在池塘边放鸭子,怎么办?心虚的我俩只好装作若无其事地走过去。徐老伯用放鸭的竹竿拦住我们:“偷吃了我的桑葚吧?”“没,没有哇……”“没有?你们的脸上是什么?”啊,对了,我们的“大花脸”都没有擦干净呢!我俩只是搓着手,不知说什么好。“记住,桑葚可以吃,但要洗干净,上面说不准还有农药残留呢!吃坏了肚子上不了学可就坏了……”多好的徐老伯呀,我们担心的事没有发生,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却注入了一股暖流……
倾听了桑田里的欢笑声,让我们再听——
课堂传出“瞿瞿”声
刚进初中,捉蟋蟀仍是我生活中的一件乐事。那天中午,我把一根长15厘米左右、两头是竹节的细竹筒锯出4个口子,插上硬板纸,这样,每两个口子中间能“禁闭”一只蟋蟀。我一头钻进围墙外的草丛里,拔草,翻砖,挖洞,灌水……不一会儿就逮住了三只。不好,10分钟预备铃响了!我飞也似的奔向教室,把竹筒藏在角落,若无其事地坐到位子上。半节课过去了,突然“瞿——唧唧瞿——唧唧瞿”的叫声响起,同学们惊奇的目光都投向我,我的脸色煞时白了。该死的蟋蟀,这下完了!语文教师却不动声色,接过我主动交出的竹筒,坦然地说:“这就是蟋蟀,刚才的叫声‘唧唧瞿多么有节奏感啊!难怪鲁迅形容百草园蟋蟀的鸣叫为‘弹琴呢!你课余组织同学欣赏欣赏这种‘弹琴声,好吗?”啊!我原以为一场“急风暴雨”即将来临,哪知代之而来的竟是润物无声的春雨!
儿歌声声。吟唱中,我快乐,我思考,我接受,我成长……
【评点】
文章以“声”为线索,采用“总—分(横式)—总”的结构,叙写原汁原味的儿童生活,表现可爱的童心童趣。“桑田里”的“偷食”和说谎,“课堂上”的违纪和顽皮,换来的却是朴实厚道、和蔼可亲和循循善诱,“我”得到的不仅是谅解,更是可贵的人格力量。两个小标题紧扣文题,“先请听”与“让我们再听”转接自然;结尾运用排比句提炼“声音”的人生价值,与开篇“留下人格魅力的余韵”遥相呼应,显示出结构的严谨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