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客家童谣,传承优良品德

2017-03-09杨雪芳

祖国 2017年2期
关键词:传承弘扬

杨雪芳

摘要:客家童谣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财产之一,是广大客家人所喜闻乐道的艺术形式。现在,随着社会的高度繁荣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审美观念、欣赏习惯等都发生了变化,孩子已不会念、不会唱客家童谣了。为了弘扬客家童谣,应该强调童谣“从娃娃抓起”,将客家童谣渗透于幼儿的品德行为教育之中。

关键词:弘扬 客家童谣 传承 优良品德

客家人的祖源在中原,客家人所讲的客家方言是我国现代汉语的八大方言之一,具有中原古音的特点,叫“客家话”。

客家童谣以客家话为创作、儿童口吻写的客家歌谣,取材于日常生活事物,形式多样、语言活泼、易于上口、贴近生活、变化多端,也叫“客家儿歌”。客家人喜欢用传统儿歌启蒙教育儿童,每当月白风清之夜,孩儿玩耍或催眠之时,阿婆、阿妈便会击掌而歌,让孩子在平常的耳濡目染中,得到启迪和教育。这些儿歌大都轻松活泼、语言纯朴、通俗押韵。因是口语化,琅琅上口,且易记忆,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非常切合孩子们的心理和口味,故孩子们喜闻乐唱。经典客家童谣有《月光光》。

儿歌的创作素材,是以劳动人民的生活为基础,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客家人的生活习俗,也表现出他们的爱憎感情,这些儿歌,代代相传。农村的阿婆、阿妈们虽识字不多,或并不识字,但都能唱上几首。客家人的文明礼貌、知识、口才,从小便得到熏陶,受到启迪和训练。客家儿歌,是客家儿女成长启蒙的歌谣,是客家人成长的原始营养。

客自中原,家在梅州。梅州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客家童谣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财产之一,是广大客家人所喜闻乐道的艺术形式。现在,随着社会的高度繁荣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审美观念、欣赏习惯等都发生了变化。高科技文化产品不断地冲击着生活的每一天,孩子拥有很多选择,客家童谣也无法像以前那样深入小孩子的生活中。家长们因为工作忙碌的关系,很少把客家童谣教给自己的孩子,孩子已不会念、不会唱客家童谣,有些孩子连正宗的客家话也讲不地道了。

客家童谣历来由民间口头传承,为了弘扬和发展客家传统本土文化,为了让客家童谣广泛传唱,培养客家后代的高尚品行,我们作为幼儿园的教师,站在教育第一线上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强调童谣“从娃娃抓起”,勇挑起传承客家文化的重担,将客家童谣渗透于幼儿的品德行为教育之中。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最好的传承和保护的工具是语言。客家童谣是一方水土的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口头传承而来的,素材良莠不齐,并不是所有的客家童谣都适合幼儿。有些客家童谣较低级趣味,有些客家童谣内容很粗俗,用语不文明,还带有封建迷性色彩,这极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期是奠定人的性格的雏形时期,也是品德行为的关键时期。客家童谣题材丰富,内容广泛。我们要充分挖掘客家童谣的教育内涵,实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式进行教育,将其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内容挑选出来进行传授,从而达到规范孩子们行为的目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要有优良品德的萌芽。《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指出: 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在选择客家童谣活动内容时首先考虑以《规程》和《纲要》为指导: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综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易于被幼儿理解和接受的内容,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能传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童谣。

梅江区实验幼儿园根据本园的实际及幼儿的特点,制定了可行的学习方案并渗透、传唱于节日活动中:

小、中、大班级充分利用“客家童谣”的艺术魅力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习、孝敬老人、知书达理等的教育。让幼儿在琅琅上口的诵读中,不但接受客家本土文化教育,而且还能促进他们品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将客家童谣渗透于幼儿的品德行为教育之中,选择的客家童谣具体如下:

小班,选择趣味性强,琅琅上口的童谣:

1.幼儿爱读书、积极向上的童谣如:《四四方方一张台》《蟾蜍螺》《月光光》《乌了哥》;

2.引导幼儿从小养成不贪吃的童谣如:《鸭嫲呱呱》;

3.教育幼儿从小养成按时睡觉的童谣:《乖乖睡》;

4.尊老孝亲、待人好客的童谣:《月光华华》《转去屋夸倒杯茶》《月饼先敬阿婆吃》;

5.体谅父母、爱护同伴的童谣:《阿爸种瓜涯织箩》《船来等,轿来扛》。

中、大班根据节日,选择句式较长的客家童谣教学,重点开展教育意义强的童谣:

九月份(教师节、中秋节):

1.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尊师重教的童谣:《涯个老师最锡涯》;

2.体验中秋节家人团聚的欢乐气氛, 萌发爱父母、爱亲人的童谣:《八月半》;

十月份(国庆节、重阳节):

1.感受国庆节的气氛、萌发热爱祖国的童谣:《庆国庆》;

2.让幼儿懂得“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尊敬长辈的童谣:《都夸涯是好娃娃》;

十一月份(金柚节):

1.知道金柚是客家梅州的特产,萌发热爱家乡的童谣:《涯系客家人》《赞梅州》;

2.知道客家的农事季节,感知大丰收的童谣:《春争日夏争时》;

十二月份:

学习勤俭节约、为人处事的童谣:《勤俭叔婆》《胡椒细细辣过姜》;

一月份(元旦):

学习对人们的美好祝福、讲礼貌的童谣:《羊子咩咩》《庆典活动喜洋洋》;

二月份(春节、元宵):

感知过年的喜庆气氛,懂得亲情的童谣:《月半归》《转妹家》;

三月份(母亲节):

知道妈妈的爱,感恩母亲的童谣:《妈妈》《七姑星》;

四月份(清明节):

怀念先祖,追念伟人高贵品质的童谣:《永远的叶帅》;

五月份(劳动节):

学习爱劳动、勤劳俭朴的童谣:《生春鸡嬷》《会划会算》;

六月份(六一儿童节):

认识儿童快乐节日,同伴间友好的童谣:《排排坐,唱歌歌》《爱读书》;

七月份:

知道客家崇文重教、助人为乐的童谣:《点指人堂》《人心齐,泰山移》。

客家童谣,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传承、弘扬。通过幼儿园的传承、弘扬,孩子们的传唱,把客家童谣推广到了各個家庭,让新一代客家人了解了我们客家的良好习俗和传统的文化,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收到良好思想情操的陶冶,传承了客家人爱国、爱家、刻苦耐劳、奋斗拼搏、朴实守信、克勤克俭等的精神,培养了幼儿美好的心灵和积极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S].2016-01-05.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2012-10-15.

[3]丘菊贤.客家综论[M].梅州市印刷厂,1999.

[4]黄钰钊.客从何来[M].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

[5]黄火兴.梅水风光[M].广东嘉应音像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广东梅州市梅江区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传承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弘扬先进文化 传承雷锋精神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