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的构建研究

2017-03-09高雪

祖国 2017年2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大学生

摘要:新媒体时代,网络成为大学生舆论交锋的主要阵地,网络舆情给高校教育与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管理现状,提出了应对网络舆情的新闻发布、引导、监测预警及应急等四大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舆情 管理机制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和功能对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度重视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谈上强调了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的作用,强调一定要掌握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权。高校学生是网民中对社会热点现象反映最活跃、最积极、最敏感的群体,新媒体时代,网络正成为大学生舆论交锋的主要阵地。同时,伴随着先进教育技术大量涌现,手机APP等技术的应用,互联网+的概念提出,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到学校的教学、管理、社会服务和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给高校教育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的研究,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将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管理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足,资金技术投入少

网络舆情的监测需要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体系。包括覆盖全网数据的大数据采集、智能分析聚焦关键信息、专业的团队定制分析报告。监测分析体系的购置与维护均需要较高成本,大部分高校重视程度不足,均没有资金和技术支持。目前绝大多数高校仍采用网络信息人工监测,很难适应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发展变化。

(二)处置方式保守,控制多于引导

通过对近几年高校网络舆情处理问题分析,不难发现,大部分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的态度是回避、封堵或者不闻不问,试图以这种方式来淡化不利的网络舆情。但是有时会使矛盾更加尖锐,增添公众麻烦。所以,现在需要高校转表态度和管理方式,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控制变为引导。

(三)缺乏应急准备,反应速度较慢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是大学生网络舆情中的重要部分。对待大学生网络舆情紧急事件的管理,重要之处就是要迅速反应,快速启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程序,以最快速度控制事态的发展。当前绝大部分高校现有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采用传统的自下而上逐级管理方式,信息传递渠道缓慢单一。这种管理方式在处理高校网络舆情紧急事件时很难有快速而有效的反应。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构建

(一)健全高校校园新闻发布机制

在当今信息多元化时代,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是引导网络舆情向着健康积极方向发展的关键环节。高校可以本着积极、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原则,建立健全校园新闻发布机制。高校可以设立教师发言人和学生发言人,通过发言人将学校相关政策制度、事实真相、辟谣信息、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及时有效地传达给师生,以利于矛盾冲突的化解,从而稳定局面,安定人心。很多高校在处理网络舆情事件时经常采取控制的方式,担心传统媒体和网络会对学校有负面的舆论导向,影响学校形象。但是实际上,积极主动的面对网络舆情,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公众质疑不仅不会损害高校的形象,反而能让师生和百姓体察到学校对民意的尊重和包容。

(二)健全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网络舆情作为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反应了人们的思想和情绪,已经成为社会情绪表达的主要途径之一。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不难看出,网络舆情不是全民立场,是有倾向性的社会民意。对于突发事件,传统媒体大都弘扬正面信息,所以人们倾向于到网络寻找真相。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培养了论坛“意见领袖”,利用这些“意见领袖”有代表性的发言,并放在网页突出的位置,以以强化主流言论,影响师生发出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言论。

(三)健全大学生网络舆情应急机制

高校网络舆情应急机制是高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网络舆情对高校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第一,成立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指挥中心,以加强高校各部门间的协调,提高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事件能力。当遇到突发事件,应迅速启动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指挥中心,这样将舆情突发事件的处理从一种杂乱无章的处理过程,转变为一种程序化的决策过程,有助于协调各个部门,缩短响应和处理时间,从而采取有计划的步骤,沉稳地面对事件,消除影响,化解危机,同时形成正面网络舆论。

第二,要有针对网络舆情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和敏感时期时网络管理引导的应急预案,确定指导思想、管理原则、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以及处理流程等。例如形成以基层辅导员、学生处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以及共青团干部为主要成员网络舆情的监测团队,负责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如发现重大问题协同网管中心等部门立即封堵和清除恶性信息,必要时经学校和相关部门批准,关闭相关网站或相關服务;联系相关部门追查恶性信息来源,采取适当方式迅速消除影响;立即进行调查,分析情况,对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要迅速报告公安部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随时做出相应处置办法等。

参考文献:

[1]周涛.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2]何健.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

[3]刘毅,王祥.网络时代下的高校网络舆情现状与引导策略探究[J].中国报业,2012,(04).

[4]冯秋影.意见领袖对网络舆情的影响机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

[5]李景升,黄华龙.高校网络舆情六位一体应急处置机制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2013,(03).

(作者简介:高雪,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生,沈阳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大学生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