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各地市中小学生托管班监管对策研究

2017-03-09张胜芳张胜衿

祖国 2017年2期
关键词:规范化社区小学生

张胜芳 张胜衿

当代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以及当前学龄儿童的独生子女特性,家长对孩子教育成长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大多数成年人的工作时间和学校放学时间安排不一致,导致不能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或者一部分家庭里虽然有老人或保姆可以接送孩子,但是由于老人对孩子一般比较娇惯,也不能很好的辅导孩子学习;还有一些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或者由于时间过久已经遗忘了大部分的知识,面对孩子的课业辅导自觉不能胜任。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家长送孩子参加托管班。

城市小学生托管业的兴起,解决了家长的接送难题,河北省各地市的情况不尽相同,有些地区的小学生托管是由教育局统一管理,颁发民办教育许可证,办学类型属于“非学历教育”,有的地区是工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也有很多是无证经营。由于目前托管市场性质界定模糊,存在“无注册、无资质、无监管”等诸多问题和安全隐患。将托管班纳入正常的监督管理渠道,对托管班进行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小学生托管班的规范管理,涉及教育、工商、卫生等各个方面,所以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确立其对应的管理机构重点作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希望政府有关部门明确认识托管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适应市场的发展,要进行规范化建设,而不是予以遏制和取缔。

二、进行规范化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资质管理

1.应建立健全政府监督、管理机制,让托管班经营合法化、规范化

对于小学生的课后托管问题,各地的情况不同,有些地方实现了政府服务,如2015年 4 月,太原市政府下达了 2015年重大民生项目计划,在全市推广小学生放学后免费托管服务,费用全部由财政资金支付。我省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托管班市场还处于质量良莠不齐、缺乏监管的无序状态。由于其监管涉及工商教育、消防、卫生、交通、物价、税务等多个部门,监管责任不明确,所以监管手段还处在瓶颈阶段。因此,政府应及时给予重视与关注,积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建立监督与管理机制,制定详细的条例准则,将托管班在市场准入的资质标准、收费标准、场地环境的安全标准、采购食品及操作环境的卫生标准、从业人员的资质条件、消防设施标准和教学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审批程序纳入合法化、规范化的渠道。如可以设置一级、二级、三级资质。同时应不定期对托管班市场进行整顿检查与督导,使托管班的管理和运行有法可依,有据可行才能保证其健康、有序地良性发展。

2.政府应放宽政策,鼓励和允许学校以适当收费方式提供小学生托管服务

从服务的专业水平看,学校始终是提供小学生托管服务的最优主体。但教育部门认为,学校收取托管费合情合理但不合法,要求学校以免费的义务服务方式开展校内托管也不切实际,因此,政府可以给予学校适当的财政支持,让家长自愿提出托管请求,同时加强对收费标准、教学实施过程的监管和指导。

3.应积极动员条件成熟的社区自行开办小学生托管

在美国,课后托育机构主要是由公立学校与民间组织提供,其中社区在承担各项责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方一些国家的社区功能很完善,承担和补充了许多的社会功能和政府职能。我省的社区功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今后可以充分利用其集聚便利、人和人之间熟悉和信任度高的特点,将社区内的退休教师、厨师、医务人员、大学生等人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开办社区内部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托管中心。如此一来,能极大的方便社区居民。

(二)应加强对托管教育教学质量的督导与管理

提高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是很多家长选择托管的原因。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孩子吃饭习惯不好,边吃边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追着喂。放学后不能专心写作业,玩手机、看电视,托管的集体生活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是托管还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积极组织同年级的孩子形成学习小组,组织作业比赛,学习竞赛等活动,发挥集体生活的优势,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荣誉意识,增强自信心。做好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延续。

(三)應加强对托管从业人员资格的监督与管理

作好托管从业人员的管理工作是保证托管教育质量的关键。托管的从业人员分为三类,即管理者、课业辅导教师、生活教师。

首先对注册从事托管教育的法人应该从德行方面进行考察,至少应该是没有犯罪和违法历史的正常公民,这一点是区别于其他行业的,很难想象一个道德和品行败坏的人能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另外对注册法人应该有一定的学历要求,可以设置比如不能低于专科学历,对于不能达到要求学历的从业法人,规定其必须聘请具有相关学历的人员负责管理。

对于课业辅导教师的要求也有两点:一是应设置不低于专科学历;二是应具有教师资格证书。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不高于1:10。对于从事此项工作的教师应纳入当地教师的管理系统,可以参加评职称。当地的教师招聘对于有托管教育经验的教师应该在面视环节适当加分,或者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对于托管中的生活教师应该是经过体检,取得健康证明书之后才能上岗。

(四)应加强对托管教学生活环境卫生状况的监督与管理

为保证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应对托管的教育环境有所要求,生均使用面积应该不低于6平米,应设置午休室、餐厅、学习室、活动室。食蔬的采购渠道应为正规超市,采购小票保留备查。应设有餐具消毒装置,实行分餐。

总之,“托管班”在我省一些地区是普遍存在的,其承担着部分积极的社会意义,但在目前复杂的社会条件下仍存在诸多问题,缺乏规范化的管理,需要当地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托管教育”作为一种有别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新生事物,要能够弥补课堂教学和家庭教育的缺失,需要体现自由与纪律的有机结合,要成为中小学生适应集体生活、遵守规约、加强合作意识、提升道德素养、接受个性化成长的良好教育基地。小学托管班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此论文为2016年度河北省社科联课题第201601631号课题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1]张胜芳,本科硕士,衡水学院,图书馆副馆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2]张胜衿,硕士研究生,河北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规范化社区小学生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