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热燥湿法治疗非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疗效观察

2017-03-09张丽娜唐艳萍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2期

张丽娜+唐艳萍

摘要:目的 观察清热燥湿方剂黄连温胆汤在治疗脾胃湿热型非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脾胃湿热型非萎缩性胃炎伴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分别采用西医四联疗法及四联疗法加黄连温胆汤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治疗前后2组总体临床疗效、胃镜下黏膜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疗效及Hp根除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总体临床症状、胃镜下黏膜表现及中医证候均较前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停药1月后复查Hp根除情况显示治疗组根除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四联疗法加黄连温胆汤治疗本病比单纯西医四联疗法治疗有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清热燥湿法;黄连温胆汤;脾胃湿热;非萎縮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2-0034-03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常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饱胀、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主要包括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特殊类型胃炎3大类[1]。慢性胃炎致病原因很多,多数研究者认为Hp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称为Hp相关性胃炎,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约54.76%,但地域差距较大[2],大量研究证实,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与胃黏膜活动性炎症有密切相关性,80%~95%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有Hp感染[3],而且Hp的感染能引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终致腺癌的形成[4-5]。所以经过多年研究表明,Hp感染已确定为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也是胃癌重要的危险因素[6],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积极杀灭Hp防止胃黏膜萎缩、肠化及异型增生进一步发展成胃癌是至关重要的。2014年4月—2015年6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疗效甚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患者均来自天津市南开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病房,采用随机数字表按就诊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将其分入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 例。其中治疗组男20例,女15例,平均(42.14±10.10)岁;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平均(39.95±11.04)岁。入选病例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入组年龄限制:25~55岁,根据内镜下黏膜表现及病理回报结果,并参照《实用内科学》中慢性胃炎诊断标准[7]。内镜诊断参照2003年大连全国CG专题讨论标准[8]:(1)浅表性胃炎,内镜特征:黏膜红斑,与周围黏膜比较,有明显发红,分级标准:I级 分散或间断线状,II级 密集斑点或连续线状,III级 广泛融合;(2)糜烂性胃炎,内镜特征:平坦或隆起疣状糜烂,黏膜破损浅,周围黏膜平坦或隆起,分级标准:I级 单发,II级 多发局部≤5,III级 多发广泛>6。排除标准:(1)合并消化性溃疡、肿物的慢性胃炎患者。(2)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3)病理结果回报提示伴有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MALT淋巴瘤及胃癌等患者。(4)合并严重心、脑、肝肾、内分泌等全身多器官脏器疾病患者。

1.2.2 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舌象、脉象等,并依据2011年10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 天津)》[9]。脾胃湿热证主症:(1)胃脘痞胀或疼痛;(2)舌质红,苔黄腻或黄厚。次症:(1)胃脘灼热;(2)口苦口臭;(3)恶心呕吐;(4)大便黏滞;(5)脉滑数或濡数。胃镜象:(1)黏液黏稠混浊;(2)胃黏膜明显充血、水肿和糜烂。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 项加次症1 项,或主症第1 项加次症2 项,并结合胃镜象。

幽门螺旋杆菌诊断标准:采用2012年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的标准[10]。

测试方法:患者测试前1月未服用PPI及H2RA抑酸药物、抗生素及铋剂,采用13-C呼气试验(深圳市中核海得威HCBT-01型呼气试验测试仪),结果阳性患者入组。

挑选符合以上所有诊断标准的脾胃湿热型非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共64例。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口服正规四联疗法,雷贝拉唑(江苏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20 mg早饭前30 min空腹服用,克拉霉素缓释胶囊(广州柏赛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0.5 g,甲硝唑(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4 g及胶体果胶铋(黑龙江江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0 mg均早晚饭前30 min服用。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黄连温胆汤共治疗1月,方药组成:黄连10 g,清半夏10 g,陈皮15 g,枳实10 g,茯苓20 g,竹茹10 g,炙甘草6 g,大枣2枚,煎服200 mL,每次100 mL,分早晚饭后30 min 2次口服。疗程1个月:其中2组前10 d服用以上药物,后3周均停用克拉霉素、甲硝唑及胶体果胶铋,疗程满后了解2组症状改善情况,复查胃镜明确内镜下黏膜表现,统计患者中医证候学评分,然后完全停药后1个月复查呼气试验。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总体临床疗效、胃镜下黏膜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疗效及Hp根除情况。

1.4 疗效标准[9]

1.4.1 总体临床疗效标准 疗程结束后,根据以下标准将疗效分为4级,临床治愈:(1)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或消失;(2)胃镜及病理复查提示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显效:(1)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2)胃镜及病理复查提示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有效:(1)主要症状减轻;(2)胃镜及病理复查提示粘膜病变范围缩小1/2 以上,炎症有所减轻;无效:症状、内镜、病理均无好转或达不到以上标准者者。

1.4.2 胃镜下黏膜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胃镜下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和/或糜烂灶,经过4周的不同治疗方案,观察胃镜下黏膜急慢性炎症消除情况,以治疗前后黏膜充血、水肿及糜烂灶的缓解消除情况作为依据。

1.4.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两组患者各自主症及次症情况,所有症状均分为无、轻、中、重4级,在主症分别记0、2、4、6分,在次症则分别记0、1、2、3分。疗程结束后,按照以下标准分为4级,临床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其中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4.4 Hp根除标准以复查呼气试验提示Hp转阴为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若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做非参数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胃镜下黏膜改善情况 见表2。

2.3 中医证候学疗效 见表3。

2.4 Hp根除率对比 见表4。

3 讨论

慢性胃炎根据其症状属于祖国医学中“胃脘痛”、“痞满”、“吐酸”、“嘈杂”等范畴,中医理论认为,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素体虚弱、劳倦内伤、外邪侵袭等因素均可诱发本病,临床上根据其病因病机,常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胃阴亏虚、胃络瘀阻5型。随着现代環境污染、饮食结构改变、偏食肥甘厚味及嗜食烟酒等增多,脾胃湿热型增长趋势明显,如叶天士说:“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胜之体,脾湿亦不少,然其化热则一”,湿热之邪一则容易阻碍气机,二则湿为阴邪易伤脾胃阳气,三则容易日久化热,四则湿从热化伤阴津,清代章虚谷也指出:“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脾胃湿热证与地理位置、气候、外感邪气及个人饮食习惯等均有关系,外感湿热,则可诱发脏腑功能失调,脾胃升降功能受损,运化不利,体内淤积湿热不得宣发;嗜食肥甘辛辣之物,脾胃功能受损,食滞胃脘与中焦湿邪凝结久而化热形成湿热之邪,如王孟英所说“热得湿则郁而不宣,湿得热则蒸腾而上熏……两邪相合,得病最多”;此外,地理气候因素的影响也极为重要,如岭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导致湿因火热蒸腾散发,引起居民多感湿热之邪而致病。

现代医学发现慢性胃炎致病原因很多,其中Hp感染为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多数中医学家认为,Hp的感染与中医“湿热之邪”关系密切,有研究指出[11],在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中Hp感染率最高,高达73.2%,于鹰等[12]也认为在慢性胃炎所有分型中脾胃湿热型与Hp感染最为密切,而且运用清热化湿法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

[KG(0.1mm]胃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及致死率高居不下[13],目前“正常胃黏膜—炎症—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胃癌”是被大家公认的胃癌发病规律,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胃癌前病变越来越得到重视,怎样阻止非萎缩性胃炎进一步发展成萎缩性胃炎甚至逆转癌前病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有研究[14]表明,Hp的持续存在加重了胃膜炎症反应,加快了萎缩性胃炎的形成,Hp根除后黏膜的炎症反应明显降低,能降低Hp感染所致的黏膜细胞高增殖状态,阻止了病变进一步发展。目前研究共识明确提出根除Hp可减轻Hp相关性胃炎的活动性炎症,降低慢性炎性反应程度减,阻止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进一步进展,并可逆转部分患者的萎缩,减缓癌变进程,降低胃癌发生率[10,15]。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p与消化系统、血液系统、风湿免疫、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某些皮肤病等多系统疾病均有相关性[16],所以伴有Hp感染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及时根除Hp在控制炎症、保护胃黏膜、阻止黏膜改变进一步发展成胃癌过程中至关重要。

现代医学传统根除Hp的方式多为三联、四联杀菌,疗程1~2周,但由于抗生素的滥用、杀菌方式的不规范等原因,目前传统杀菌根除率日趋下降,而中药的相关研究则进展迅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7],黄连具有明显的敛酸制溃疡、抗炎、灭菌、抗病毒等作用,其主要成分为小蘖碱,抗菌谱较广,对Hp抑菌力量较强,通过纸片法抑菌实验发现黄连能抑制Hp生长,其效果甚至超过某些抗生素,而且还具有保护消化道黏膜、促进损伤组织的再生与修复等效果,并能抗乙酰胆碱,有解痉镇痛作用,半夏可调节胃肠功能,能显著抑制小鼠的胃液分泌,降低胃液酸度,改善胃黏膜状态,笔者采用清热燥湿方剂黄连温胆汤加传统四联疗法,通过观察临床疗效、胃镜下黏膜表现及Hp根除率评价其在脾胃湿热型非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的疗效。结果表明,黄连温胆汤对脾胃湿热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有确切的燥湿清热止痛的疗效,治疗组患者在总体临床效果、胃镜下黏膜改善情况及中医证候学疗效上有显著疗效,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而且其不仅能直接抑杀Hp,还能通过改善胃黏膜状态抑制Hp的生长繁殖,达到提高Hp根除率的作用。

祖国传统医学内容浩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能为很多现代研究进入瓶颈期的疾病提供新方法、开阔新思路,但应该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辨证分型及不同的疾病发展过程对证施治,以达到效如桴鼓的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6,11(11):674-683.

[2]张万岱,胡伏莲,萧树东,等.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15(5):265-270.

[3]Marre JK,Gastric pathology associated with H.pylori[J]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2000,29:705-751.

[4]赵凌杰,吴旭,幽门螺杆菌与胃炎胃癌的关系[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5,12(2):21-24.

[5]Talley NT,Zinsmeister AR,Weave A,etal.Gastrical carcinoma and Helicobaeter pylori infection[J].J Nat1 CanCer Inst,1991,83:1734-1739.

[6]Murakami K,Kodama M,Fujioka T.Latest insights into the effect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on gastric carcinogenesis.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6;12:2713-2720.

[7]陳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861.

[8]李鹏,张澍田.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标准及评价[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8(3):136-138.

[9]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 天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6):738-743.

[10]刘文忠,谢勇,成虹,等.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10期(10):618-625.

[11]郑惠虹.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Hp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福建中医,2011,42(3):3.

[12]于鹰,陆广晁.从湿热探讨Hp相关性胃炎的病机及用药[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1):649-651.

[13]邹文斌,李兆申.中国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4):408-415.

[14]胡品津,曾志荣,林汉良,等.幽门螺杆菌的根除与萎缩性胃炎形成和逆转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155-158.

[15]房静远,刘文忠.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5-16.。.

[16]魏薇,王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全身各系统疾病的研究最新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15,(3):86-91.

[17]张瑞芬,苏和.黄连的药理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0,3(3):114-117.

(收稿日期:201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