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影响
2017-03-09纪亚楠 等
纪亚楠 等
内容摘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提出,要提升城镇化质量,需要通过人文化的方式,优化城市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自2014年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以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对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产生了一定影响,并呈现出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差异化发展问题。而深入了解影响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因素,有助于解决其差异化问题,推动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影响,有助于探索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下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区域 商贸流通业
商贸流通业作为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涵盖餐饮业、仓储业以及交通运输等与商品流通相关的行业,能够体现出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成果。近年来,我国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下,区域商贸流通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村与城镇的融合性发展,使得城乡差距逐渐减小,促进了城镇消费的提升。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三十万亿元,同比增长10%。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呈现出差异化发展的态势。深入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对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影响,将有助于强化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协调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差异化发展形势。
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城镇化建设历程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5年之前,城镇化建设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的推动。各地政府通过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推动城镇化的发展;第二阶段为1995年后,我国城镇化的速度明显加快,除了城镇用地开发之外,还在逐渐加快工业发展、制造业发展与房地产业发展;第三阶段则是2014年后,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的正式出台,我国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名单公布,代表着我国正式步入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中。在此阶段,主要是通过基础建设带动城市发展,通过产业升级,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刺激消费需求,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融合。
在国家发展政策以及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推动下,我国城镇化比例从2000年的36.22%上升到2015年的56.10%,年均增长率为1.24%(见图1)。因此,从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整体上实现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但是,从我国城镇化的内部发展状况来看,则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在我国东部地区以及一些省会城市,其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整体较高。而一些中西部小城镇,其城镇化发展水平则较为滞后。城镇化发展的差异性一方面有着城镇发展的必然规律,另一方面也与中小城市的基础流通业不发达有关。
根据《2015-2020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底,我国大陆人口总量已经超过13亿人,和2013年相比,增加了710多万人,其中常住城镇人口将近75000万人,约为总人口的55%。在1978-2014年间,我国城镇常住居民数量从最初的1.7亿人上升到7.5亿人,城镇化比率从18%上升到55%。从官方得到的数据来看:从2009-2013年期间的常住城镇化人口分别是:6.2、6.66、6.9、7.1与7.3亿人,2014年国内城镇化比率高达54.77%。从联合国预测数据来看:2030年中国的总人口将超过15亿人,以这种发展增长趋势,2020与2030年我国城镇化人口将达到9亿与10.5亿人,和现在相比将增加2.1亿人与3.6亿人。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并未使人口素质得到较大提升,这将为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第一批新型城镇化的64个试点城市,在户籍制度改革、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投资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2015年11月国家发改委再次公布第二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具体包括59个城市地区,并主要集中于中小城市的培育、绿色智能城镇发展以及农民融入城市和产城融合等方面。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一方面符合我国产业升级转型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稳定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相继推出了股权分置与解除外资商贸限制的政策,渐渐打破了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垄断化发展格局。2009年,国内法人企业与就业人员分别占比7.08%与13.13%,私營法人与就业人员占比高达55.47%与30.27%,集体法人与就业人员占比3.82%与3.02%,外商投资与就业人员分别占比2.47%与7.33。从登记类型来看:国内流通产业主要有集体、国有、股份制合作等多种发展形式。
从1993年来,我国流通产业的建设力度得到了很大改变,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覆盖范围都有了新的突破。目前,不管是从业人员还是流通规模、能力,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都处在良好的状态,并且逐渐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主导产业。
从宏观角度而言,基于区域化的产业融合与城市协作发展,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在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流通产业的相关设施得到发展和改善。到2010年终,运输线路中的铁路里程已经突破9万公里,其中路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5公里,公路网呈现出“五横七网”的趋势。此外,在多种流通主体生成后,传统的流通形态已经不存在,开始向专卖店、厂家直销等各种业态转变。
整体而言,如表1所示:从2006年到2015年的这10年内,我国城市流通业总额与GDP总量均在不断上涨。其中流通业总额上涨了5.84倍,而GDP总量则上涨了3.13倍。同期城市流通业在累计增长率以及平均增长率上的速度也均大于同期的GDP变化数据;从2006年到2015年的这10年内,我国城市流通业所创造的工作岗位从97.79万个上升到223.85万个,上升了126.06万个岗位;在2006年平均每个城市流通业的工作人员,所创造的产值为0.027亿元。而在2014年平均每个县域流通业的工作人员,所创造的产值都已经达到0.069亿元。这说明商贸流通业的生产效率在不断提升。如表2所示,从2000年到2015年我国国内的流通业总额在不断上涨。流通业总额在2015年已经达到12.34万亿元。相比于2000年而言上涨了8.88倍。同期流通业在累计增长率以及平均增长率上,也均实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在2008年以后,我国国内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
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影响因素
根据对我国30个省际商贸流通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差距,东部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而中部区域和西部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相对较慢。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区域商貿流通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地域性差距与发展路径的不一。一般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第一,新型城镇化的地理环境影响。在我国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设定了不同时间阶段的试点城镇,而第一批所推出的城镇,普遍偏向于东部地区,属于我国靠近沿海城市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商贸流通运输成本较低,并且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推动下,有了更多的市场需求,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东部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取决于地理位置的社会文化环境与氛围,同时也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都对商贸流通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城镇化发展快速的地区,商贸流通效率也就越高。在城乡二元结构表现下,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差距就会表现的十分明显。
此外,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一系列的社会基础条件的支持。主要包括各类基础运输设施、仓储设施以及信息化的管理服务等。而这些社会基础设施,与城镇的经济发展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城镇经济越发达就能够对区域基础设施的完善提供物质保障。如果城镇经济实现了全球化的发展,那么与之配套的流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而全球化的商贸流通运输需求也会使得流通产业转型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
第二,新型城镇化的市场化开放影响。区域商贸流通行业的发展,需要以市场为载体,所以市场体系的完善将决定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进程。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飞速发展,部分区域的市场化、开放化程度不断增加,东部优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则优于西部地区,其直接的表现就是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出现区域差异化。以国家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浙江省义乌市为例,在义乌市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为区域商贸流通业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并且逐步形成了开放化的“义乌商圈”,区域内的交易成本不断降低,市场化指数不断提高。尤其是在“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义乌商贸流通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区域开放化的发展推动了商贸流通业的进步。与此同时,在东部的部分新型城镇化试点区域中,市场需求的国际化与多元化发展,也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通过强强合作的方式,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增加,使得该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更加迅速。与此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将会形成人财物在某一地区的集聚,而该地区的经济活动的向外辐射作用会越来越大,并由此需要更多的区域外的资源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例如,深圳市的经济发展使得各地区越来越多的资源流向深圳,由此产生了对物流的巨大需求。同样的深圳市的发展能够为外部提供的产品也越来越多。因此也需要更多的物流企业为产品的外运提供服务。城镇经济的发展是商贸流通产业得以发展的关键。
第三,信息化发展与产业分工的影响。时下,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转型与升级进程中,先进生产力所代表的“互联网+”战略已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而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发展,产业分工也就成为了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中,信息化产业发展成熟的地区,产业分工合理、市场结构不断优化的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也就相对更好。与此同时,从产业资源角度而言,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的产业资源更为丰富,政策支持也尤为突出,所以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在这些地区也发展的更快。
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基于新常态经济发展路径,推动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需要借助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动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快信息化发展进程。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乡商贸流通相关产业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直接影响了整体产业发展水平。在此背景下,需要不断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加快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发展进程,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提高互联网以及移动网络的建设,推进电子商务的开展,加大对于智能仓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打造新型城镇化的电子商务体系,将有助于加速推进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并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同步,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稳步向前。同时,还要发挥城镇化对于商贸流通产业信息化发展的支持作用。在流通企业进行信息化系统设计时要做到科学设计,既能够囊括企业所有的经营业务,同时也要有所突出。要实现物流企业信息系统设计的科学性,首先就必须在设计前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进行设计理念的论证。当前,有些物流企业片面追求软件系统的高端化,从而形成了一种不利于该企业实际操作的现状。此外,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全面向,要在技术可行性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功能提升。
第二,把握新型城镇化发展机遇,统筹商贸流通产业区域性发展。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性的倾向与战略性的重心均处于东部区域,所以我国东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在此背景下,政府应该强化统筹规划,推进地域性商贸流通产业的协调发展。利用东部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促进高附加值流通业的发展,继续加快对外开放,构建商贸流通推进经济发展的试点区域。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与传统工业化优势,强化商品集散流通功能作用的发挥。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的市场资源优势,积极展开边境贸易,开发新的流通业经济增长点。时下,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经济转型时期,地域性的经济发展差异和差距十分明显。所以,在客观条件无法满足各地协调发展流通业的背景下,需要明确协调地域性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长期动态规划。通过一线城市对二三线城市的带动,商贸流通业发达的区域带动相对落后的区域,打造反哺机制与调控机制,将有利于达成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与此同时,政府要确定流通产业适当的外商投资规模,防止外商投资资本的无序涌入。区域内企业应当不断进行技术和管理上的改进提升,利用自身不断增强的实力参与到流通领域的竞争中。例如,我国的顺丰快递公司就通过不断的发展创新,来提升自己的经营能力和规模,最终成为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商贸流通业要想实现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就必须提升服务居民的能力,而受到商贸流通业的特性影响,要更好服务消费者就必须有更多的服务节点。而建设空间节点可以从多个层次来进行分析。首先,区域级节点,这些节点是从全国范围进行考虑的,这些节点应当能够服务周边若干省市。节点服务范围内的商贸流通物资,都在该节点进行集中的管理和分发。其次,地区级节点,即在省内不同的城市设立若干个节点,再由这些节点向省内的其它城市派送。一般而言在省内节点的空间布局中,省会城市往往是首选节点,其次是一些地理中心位置也常常被选为节点。再次,城市内的小区域节点与各服务点。为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同时降低商贸流通业的工作复杂度和成本,一般会在一个城市设立若干个小区域节点,再由这些小区域的节点,将需要配送的物资分发给各个具体的服务站点,最后,由这些站点将产品投送到最终的目的地。
第三,通过建设落后地区中心城市,并以中心城市为轴心,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强化现代城镇功能,发展本地特色产业,促进产业与人口的聚集,发挥城市化的经济与社会效应。近年来,李克强总理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我國需要继续加快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深化改革、扩大内需。通过制定合理、公平的市场化机制,展开跨区域“一帮一”式的城市化发展,通过“一帮一”的发展带动性,由资源优势明显的地区提供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支持,在政策与环境上,需要东部地区更多带动中部西部地区发展。
第四,创新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借助新型城镇化发展打造商贸流通品牌发展体系。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商贸流通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当商贸流通企业确定了合适的品牌建设目标后。要实现企业品牌的发展,还必须不断向外界推送自己的品牌。从而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商贸流通企业的品牌,明确企业的品牌代表的服务价值。企业在进行品牌推广的过程中有必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推广体系,从而保障推广活动的科学、有序开展。对于商贸流通企业而言,在进行品牌推广的过程中,应当将广告宣传和消费者体验相结合。商贸流通企业的品牌化稳定发展,会对区域的产业升级产生良性促进作用。
结论
基于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我国于2014年、2015年相继颁布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文件,并公布了第一批与第二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商贸流通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则是商贸流通产业得以发展的关键。要实现系统化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就必须对各个环节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商贸流通业要想实现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就必须提升服务居民的能力。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对区域商贸流通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差距逐渐加大,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解决地域性商贸流通业发展失衡问题。在此背景下,建议采取新理念、新技术,借助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熊曦,柳思维,张闻,汤春玲.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35)
2.钟万玲.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农村内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5)
3.郑勇军,肖亮,牛言瑜,廖明,徐锋,易开刚,朱发仓,徐元国.现代流通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以浙江省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3)
4.熊曦,柳思维,张闻,汤春玲.商贸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水平测度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5(8)
5.关心.调整商贸流通业发展战略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J].商业经济,2013(23)
6.李秀丽.浅析我国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的互动发展[J].商业经济研究,2015(19)
7.张建民,陈梅.新型城镇化对流通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J].学习与实践,2014(7)